教學目的:
1 初步培養學生理解鑒賞古典詩詞的興趣和能力;2 要求學生掌握一定的詩詞知識;
3 教導學生領略毛澤東的革命家風范。
教學重點及難點:
重點/ 關于詞的文體知識;詞的朗讀和詞語理解;體會詞的煉字妙處。
難點/ 全詞的意象特征和鑒賞要點。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入:毛澤東這個名字,在中國乃至全世界,都是一個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名字。但
這是作為一個革命領袖的名字為大家所熟悉的。其實,毛澤東的詩詞造詣,也達到了
爐火純青的地步。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欣賞兩首毛澤東的古典詩詞(板書課題)。這一
課,我們先來學習《沁園春長沙》(板書標題)。
二、介紹詞的有關文體知識:沁園春,詞牌名。它規定了這首詞的字數、平仄、押韻等。沁
園,東漢明帝女沁水公主的園林,后為外戚竇憲所守。“沁園春”詞牌,相傳由此得名。
長沙,標題。揭示這首詞的主要內容均與詩人當年在長沙求學時有關。
三、 朗讀或放教學錄音:要求學生聽清生字字音和朗讀的語氣及感情,然后完成下列練習:
1 注音:沁( )橘( )舸( )悵( )寥廓( )( )崢嶸( )( )遒( )遏 ( )
2 理解下列詞語:
漫江碧透: 百舸爭流:
悵寥廓: 蒼茫:
沉浮: 崢嶸:
稠: 風華:
揮斥方遒: 激揚文字:
四、 鑒賞活動:
1、寫作背景:《沁園春 雪》作于是1925年,當時革命運動正在蓬勃發展。五卅運動和省港大罷工相繼爆發,湖南`廣東等地農民運動日益高漲。毛澤東同志直接人生領導了湖南的農民運動。同時,國共兩黨的統一戰線已經確立,國民革命政府已在廣州正式成立,國共合作創造了蓬勃發展的大好革命形勢。但是,革命應該由哪個階級來領導,成為黨內外斗爭的焦點。這年深秋,毛澤東去廣州主持農民運動講習所,在長沙停留,重游橘子洲,寫下了這首詞。(解說:學生了解了這首詞的寫作背景,就可以更好地理解詞的主旨,體會作者的革命精神。)
2、簡析:全詞分上下兩片,上片重在寫景,下片重在抒情。上片描寫了一幅湘江秋景圖,作者通過寒秋,湘江,橘子洲,萬山,層林,百舸,鷹,魚,霜天,大地這些意象,表現了詩人對國家命運的深切關注,提出了由誰來主宰祖國命運的深刻命題。下片抓住“同學少年”這一意象,形象概括了早期革命都雄姿英發的戰斗風貌。抒發了以天下為己任,蔑視反動統治,改造舊中國的英雄氣概。這樣,上片為景,下片為情,借景抒情,情景合一。全詞由景到情,由實到虛,由自然情趣到人生哲理,層層推進,步步深入。
(意象:在詩歌中,詩人借以寄托感情的客觀物象。換言之,是詩人內在的思想情感內涵與外在的客觀物象的統一。如“枯藤老樹昏鴉”中的“藤、樹、鴉”在現實中分屬植物和動物,本身并沒有什么感情色彩,但是它們在作品上被詩人的情感“剪輯”在一起時,就表現出衰敗 凄涼 孤寂的氛圍。分析意象,就是分析文學物象中所蘊含的意義。因而,意象有著濃烈的主觀意向和情緒色彩。于是“游子身上衣”并不是表現一件普通的衣服,而是表現陽光普照般的母愛;“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中的“病樹” “沉舟”也不是現實事物的真實寫照,而是詩人惆悵而達觀的思想表現。所有這一切,都不能用客觀事物的特性來衡量它們。意象是主體心靈的創造性想象的產物,因此,我們欣賞詩歌,要從物質性的東西中感悟心靈中的東西。)
3、高層鑒賞:詩人獨立在寒秋中的湘江橘子洲頭,看到岳麓山上丹楓如錦,湘江流水似碧。在這山川紅遍與碧透的映襯下,還有雄鷹在長空奮擊雙翅,魚兒在江中活潑地翔游,就連原屬靜物的“萬山”也因楓葉層層染紅而顯示出自然界的生氣來。再加上滔滔流去的江水,往來競駛的百舸,真是火紅絢爛,春意盎然。這種霜秋的嚴酷蕭殺與萬類的活躍自由,充分顯示了大自然的一種辯證對立關系:那就是客觀環境越險惡,主觀競爭意識越強烈。自然界是這樣,人類社會也是如此。大至階級,小至個人,無不以斗爭求生存,以競爭求發展。于是才有了人類的發展和時代的進步,才有了由誰來主宰人類命運的問題,才有了“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的極有分量的發問。這里詩人描繪的是一幅宏偉壯麗充滿了無限生機的湘江秋色圖,提出的是由誰來主宰祖國命運的深刻命題。在這里詩人的邏輯思維和形象思維相結合,將自己要表達的題旨要發表的議論通過一組生動形象和飽含著激情的語言表達出來,因而詩情和哲理達到了完美的結合,收到了很好的藝術效果。接著,作者用“攜來百侶曾游”一句,過渡到對早期革命活動的回憶。一個“恰”字,統領七句,形象地概括了早期革命者雄姿英發的戰斗風貌和豪邁氣概。在那些崢嶸歲月里,作者和他的同學正值青春年少,他們才華橫溢,熱情奔放,以天下為己任,表現了詩人和戰友們為改造舊中國英勇無畏的革命精神和壯志豪情。最后幾句,以設問作結,實際是對“誰主沉浮”的巧妙回答:要像當年一樣,勇敢地投身于革命風浪中,擔負起主宰國家命運前途的重任。
[沁園春長沙(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設計)]相關文章:
10.高一英語必修1課件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