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出師表(語文版九年級必修教學論文)

發布時間:2016-3-20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馮麗賓

一、教材分析

《出師表》是九年義務教育新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出版社出版《語文》九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的第三課,是一篇議論性的表文。它蘊藏豐富,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十分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學習,為學生進行文言文的自主、探究學習提供了記號的文本。

本篇表文歷來受到人們的高度評價,被視為表中的代表作。文章以實情、實理、實事和懇切的言辭勸說后主要繼承先帝遺志,廣開言路,嚴明賞罰,親賢遠佞,以修明政治,完成先帝未完成的大業;也表達了諸葛亮報答先主知遇之恩的真摯感情和“北定中原”“興復漢室”的決心。

在語文課程標準的閱讀中,學生要能運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討解決疑難問題,并能運用各種渠道搜集所需信息,幫助閱讀理解,于是我在課前布置了搜集相關信息的作業,并通過點將出兵方式,使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相結合,讓學生更深入的理解課文,掌握相關文學常識。

二、學情分析

經過七八年級的語文課程學習,九年級學生在文言文學習能力方面已經積累了一定的學習經驗與能力,但是文言文學習對于學生來說仍然存在一定的困難,而且學生此時還面臨著升學的壓力。基于此,我在教學過程中,注意營造輕松的教學環境,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分析,總結文言文常識。講課由易入難,逐層深入,以增加學生學習興趣與熱情。

三、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了解本文作者,寫作背景及課文內容。

2.學習分析情況,提出建議,總提分說,反復論述的議論方法。

3.學習本文議論中融以敘事、抒情的寫法。

(二)能力目標

1.領會諸葛亮提出的廣開言路、嚴明賞罰、親賢遠佞三項建議的進步性和借鑒意義。

2.理解諸葛亮的政治才能,如何評價諸葛亮。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認識并學習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四、教學重點與難點:

(一)重點:

1.了解課文內容,理解諸葛亮的政治才能和政治主張。

2.背誦課文,積累和掌握常用詞語的音、形、義。

(二)難點:

理解文章以議論為主,議論和表達上的條理性;兼有敘述和抒情,記敘和抒情在議論文中的作用。

五、教學方式:講授法、提問法、朗讀法、討論法

六、教學環境與教學用具:教室、多媒體

七、教學課型:多媒體教學

八、課時安排:3課時

九、教學設想

1.學生在七年級時已經學過《空城計》,對諸葛亮的人物形象以有所了解,教學時充分利用舊知識解決新問題,把《空》和《出》聯系起來解讀。

2.充分利用課本中的注釋,再做些補充解釋、分析使文通字順。

3.運用講授法、提問法、討論法、提問法的教學法與現代化多媒體教學相結合的方法,圖文并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使之在有限的時間內汲取更多的科學文化知識。

4.第一課時了解時代背景,疏通文意,著重掌握課文中的生字詞。第二課時帶領學生研讀課文,進一步了解全文內容和結構層次,逐段探討全文。第三課時朗讀全文,總結全文;總結本文中“以”的用法,并對諸葛亮的人物形象進行擴展延伸訓練。 

十、教學過程設計:

課前探究

1. 要求學生通過各種有效途徑(如上網查詢、查閱字典和圖書館查閱等)了解收集諸葛亮的有關知識。

2. 教師應鉆研教材、教案,做好課件。

第一課時

(一)復習舊知、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同學們,七年級時我們已經學習過羅貫中的《空城計》,你們對作者筆下的諸葛亮這一人物形象已經有所了解。請哪位同學來談一談?

(主要能談到諸葛亮是一個足智多謀、處亂不驚、神機妙算、臨危不懼的謀略家、政治家、軍事家即可)

談得好!諸葛亮是中國人民智慧的化身。“三顧茅廬”、“火燒赤璧”“六出祁山”等膾炙人口的故事在中國已是家喻戶曉。諸葛亮的文才韜略令人傾倒。他撰寫的《出師表》是漢末以來的第一流杰作,文章質樸誠摯,為后人所欽仰。陸游贊揚他“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文天祥說“或為出師,鬼神泣壯烈”。我們今天就來學習這篇杰作。《出師表》以情見長,盡抒胸臆,感情強烈真切,言辭懇切委婉,樸實動人,是歷代表文的杰出代表作品。劉勰《文心雕龍》“志盡文暢”“文之英也”。 

(二)題解及寫作背景(由學生搜集相關信息,在課堂上向全班介紹)

明確:“表”是古代奏議的一種,即臣子寫給皇帝的奏章,相當于現代的書信。它的內容多是陳述自己的愿望、請求,或者是對某些問題的看法,常用議論、記敘和抒情相結合的寫法,要求寫得辭情懇切,委婉動人,本表是公元277年(蜀漢興建三年)三月,諸葛亮第一次出兵伐魏是上給蜀后主劉禪的表,通常稱為《前出師表》,后在228年(建興六年)11月,再次出師伐魏時又上書給劉禪,通常稱《后出師表》。原文見陳壽《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關于作品及相關資料可先由學生自由發言,教師適當點評并口述總結)。

東漢末年,政治黑暗,農民紛紛起義,東漢統治者不得不利用地主豪強的力量來鎮壓農民的起義。于是各地大地主的武裝也就借此機會各據一方,出現了軍閥混戰的局面,最后形成魏、蜀、吳三大勢力。

劉備自諸葛亮輔佐以來,一直執行諸葛亮的主張,連孫抗曹,完成了統一大業。劉備死后,后主劉禪繼位,大小國事都取決于諸葛亮。227年,諸葛亮認為伐魏條件已經成熟,就準備出師。但在內政方面又覺得放心不下,因此出師前上表給劉禪,提出了具體建議。

本文指出政治修明的重要,希望劉禪“開張圣聽”、賞罰公平、親賢遠佞,以保證北伐成功,興復漢室,完成大業;同時敘述了自己“報先帝,忠陛下”的真摯感情和決心。

(三)整體感知

1.結合注釋,借助工具書,自學課文。

要求:疏通文句,翻譯課文。試著分段,并總結各段內容。

2.聽課文錄音,或播放多媒體錄像,或教師范讀課文(教師范讀要節奏分明,抑揚頓挫,語氣流暢,感情充沛,使學生產生激情)。

要求:注意體會讀法,解決仍不會的生字詞,并試著標出停頓之處。 

3.以點將出兵的方式,翻譯課文。

重點解決字的讀音、釋詞和句讀(dòu),初步了解課文的內容。

4.翻譯

第一段

(1)點三名學生翻譯,各翻譯一句。

(2)教師適當點評,補充解釋:

疲弊:貧困。疲:指人力疲乏勞累;弊(bì):通“敝”,本指衰敗,這里指財力不足。

蓋:副詞,這里表示承接上文說明理由或原因。

妄自菲薄:隨便的輕視自己。  妄:胡亂,輕率。  菲薄:鄙薄,輕視; 菲(fěi),也是薄的意思,不讀fēi。

第二段

(1)點兩名學生翻譯,各翻譯一句。

(2)教師適當點評,補充解釋:

陟罰臧否:(zhì fá zāng pǐ)。陟:升官,也泛指獎勵;罰:懲罰;臧:善;否:惡。指批評別人的好壞、善惡。

第三段

(1)點兩名學生翻譯,各翻譯一句。

(2)教師適當點評,補充解釋:

裨補:裨(bì):彌補。裨、補同義。

第四段

(1)點兩名學生翻譯,各翻譯一句。

(2)教師適當點評,補充解釋:

行陣:行列隊伍,行:讀háng。

第五段

(1)點三名學生翻譯,各翻譯一句。

(2)教師適當點評,補充解釋:

傾頹:傾倒,這里指滅亡。

第六段

(1)點三名學生翻譯,各翻譯一句。

(2)教師適當點評,補充解釋:

茍全:茍且求全。

聞達:有名望,顯達。

傾覆:顛覆,顛沒,這里指兵敗。(指208年曹操南征,在當陽長坂擊敗劉備。劉備逃到樊口,遣諸葛亮使吳事。)

爾來:從那時以來。(207-227年,計21年。)

第七段

(1)點五名學生翻譯,各翻譯一句。

(2)教師適當點評,補充解釋:

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章武三年(223年)春,先主于永安宮病篤,召諸葛亮于成都,囑以后事。謂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泣涕曰:“臣敢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先主又為詔敕后主曰:“汝與丞相從事,事之如父!”(《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

獎率:獎勵和率領。

庶竭駑鈍:希望用盡自己平庸的才能。庶:(shù),副詞,表示可能或期望;竭,用盡;駑鈍:走不快的馬和不鋒利的刀來比喻才智平庸,這是諸葛亮自謙之詞。

奸兇:奸兇的人。這里指曹魏君臣。

還于舊都:回到原來的國都,指東漢國都洛陽。

斟酌損益:商討、考慮,以定取舍。斟酌:(zhēn zhuó),本指注酒,這里指考慮事情是否可行或文字是否適當。損益:增減。

第八段

(1)點兩名學生翻譯,翻譯前兩句句。

(2)教師適當點評,補充解釋:

以彰其咎:用來顯示他們的過失。彰:顯示,顯著,這里有使之顯著的意思。咎:(jiù),罪過,過失。

諏:(zōu),和“咨”同義,都是詢問的意思。

第九段

(1)點一名學生翻譯。

(2)教師適當點評,補充解釋:

不知所言:不知道說些什么。這也是謙詞。

(四)小結

這節課的重點是對文章的翻譯,通過本課的學習,我們了解了文章的大概文意,掌握一些重要字詞,達到了教學目標的要求,對文章有了一定的印象。

(五)課后練習

1.反復閱讀全文。

2.試著分段,總結各段內容(可與同學一起探討)。

3.抄寫補充解詞。

4.標出下列語句的停頓之處。

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衛之臣不懈于內,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于陛下也。

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祎、董允等,此皆良實,志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

愚以為營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陣和睦,優劣得所。

第二課時

(一)回顧舊知

由6名學生自告奮勇朗讀各段或者指名學生朗讀各段,并概括各段內容。

教師整理、歸納,明確:

第一部分:(1-5段)分析形勢,提出建議。

第二部分:(6-9段)自敘以身許國的不平常歷史,以感動后主,激勵后主。

(二)分析探究

1.講析第一部分。

(1)提問:第一段交代了哪些內容?

看書后明確:

①指出形勢的危急--“此危急存亡之秋也”。

②指出有利條件--“然侍衛之臣……忠志之士……”

③提出應該怎樣,不應該怎樣的建設--“誠宜……,不宜……”。

歸納:這一段開篇便說“先帝”,傷痛極深,寄寓極深,由此振起全篇。在分析天下形勢的基礎上,再說群情,提出“宜”與“不宜”作為告誡。指出廣開明路,繼承先帝遺志,并發揚光大,是存亡圖強的關鍵。是總的建議。全文的主旨就在與此。

(2)提問:第二段從哪個方面提出建議?

明確:從法度方面。

追問:從法度的哪幾個具體方面提出的?

明確:①要賞罰公正、內外一體--“宮中府中……”

②要法紀嚴明--“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

歸納:這一段作者表明自己的憂慮在于“作奸犯科”,具體說明應該怎樣做,不應該怎樣做,關鍵在于公正嚴明的法治精神,是諸葛亮一貫的主張,也是堅持貫徹、行之有效的辦法,故著重指出。這一段總說宮中、府中,下面是分說宮中、府中。

(3)提問:第三、四段從哪些方面提出建議?

明確:從任用人才方面,主要舉薦賢人。

追問:如何具體提出的?

明確:①宮中(侍中、侍郎)

特點:“此皆良實,志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

作用:“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咨之”。

預計結果:“必能裨補闕漏,有所廣益” 。

②府中(“將軍向寵”)

特點: “性行淑均,曉暢軍事”,“是以眾議舉寵為督”。

    作用:“營中之事,悉以咨之”。

預計結果:“必能使行陣和睦,優劣得所”。

歸納:以上兩段承上分說宮中、府中,推薦文臣、武將,諄諄勸勉,是怎樣“開張圣聽”的具體化。諸葛亮死后,蜀漢政權還維持了29年(234-263),主要原因就是諸葛亮選好了接班人。

(4)提問:第五段提出什么建議?

明確: 親賢遠佞的歷史經驗,是國家興亡的關鍵所在。

追問:這一節從具體哪些內容說明的?

明確:①先漢興隆的原因

②后漢衰亡的原因

③劉備對此有所警惕

④推薦賢臣,并希望親信他們,以興復漢室

歸納:這一段把“親賢臣,遠小人”寥寥數語,提到漢室興衰的歷史經驗來總結,也是對前面兩段“宮中、府中”分說后的歸納。并再舉薦賢臣,希望劉禪能親賢臣,遠小人,以求漢室興隆。意味深長,十分得體。

小結:以上第一部分,在分析形勢之后,具體提出三條建議:開張圣聽;賞罰分明;親賢遠佞。

2.講析第二部分。

(1)提問:第六段寫了什么內容?

看書后回答,明確:自敘身世,并說明欲報先帝知遇之恩。

追問:寫了幾層內容?

明確:三層:①出山前情況;②受先主賞識而感激出山;③出山。

補充:作者志趣過人在此,劉備知人也在于此,最后一句千古名句,說盡作者的一生。

(2)提問:第七段寫了哪些內容?

看書后回答,明確:①劉備臨終托以重任;②受命以來的努力;③北定中原的決心;④報先帝,忠陛下;⑤再次強調要依靠賢臣。

補充:這一段是為下文“遺詔”張本,為被定中原做準備,上文千回百折的鋪墊,至此終于點出“出師”一事,非常有力。

(3)提問:第八段臨行前寫了哪些要求和囑托?

認真看書后回答,明確:①要求劉禪委以重任;②交代留守人的職責;③對劉禪的希望;④以感恩做結。

歸納:這一段諸葛亮從對自己、對群臣,對后主三方面提出要求:對自己要求著重“討賊”,對賢臣要求著重“進言”,對后主要求著重“自謀”。由己及人,情詞懇切,負有責任感。

補充:諸葛亮這次出師北伐失敗,自貶三等,去丞相號,“不效則治臣之罪”并非虛語。

(4)第九段,結尾有什么作用?

明確:全文結束語、說不盡臨行前依依不舍的真情。

小結:第二部分敘述自己以身許國的經歷和準備出征前的計劃、安排,從敘述中充分表露自己勤勞國事,鞠躬盡瘁的一片忠忱,以創業之艱難感動后主,并激勵其奮發圖強。

(三)朗讀課文,在朗讀的基礎上背誦全文。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2.教師有感情地作示范背誦,學生點評。

3. 學生比讀,互評互讀各段。

4.學生范讀或者背誦。

(四)小結

這節課的重點是進一步了解全文內容和結構層次,學習本文分析情況,提出建議,總提分說,反復論述的議論方法;明確諸葛亮提出的具有進步性和借鑒意義三項建議和理解諸葛亮的政治才能。通過反復朗讀,共同分析探討,達到了教學目標的要求,整體上把握了課文。

(五)作業設計

1.反復朗讀課文,直至背誦課文。

2.思考下列問題。

(1)在文中,諸葛亮主要向劉禪提出了哪些建議?提出這些建議的目的是什么?他反復強調的是哪一條?

(2)本文上表建議,以議論為主,為什么還要自敘身世?

(3)諸葛亮是在向劉禪提建議,但文中提到“陛下”不過七次,而提到“先帝”卻有十三次之多,這是為什么? 

(4)你對諸葛亮的看法怎樣?

(學生可以自主完成,也可以與同學一起合作探究)

第三課時

(一)回顧舊知

1.指導全班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指明學生總結全文,并檢查是否有同學能背誦。

(二)研讀分析,思考討論

1.《出師表》中深厚的感情。

提問:文中諸葛亮表達了怎樣的感情?

擬回答:①報先帝,忠陛下。

        ②“北定中原”“興復漢室”的決心。

          ③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教師適當點評,歸納:表文在議論中導之以理,在敘述中動之以情中,充分表露出勤勞國事、鞠躬盡瘁的一片忠忱,同時表露出報先帝忠陛下,“北定中原”“興復漢室”的決心。這實際上也是忠于蜀國、忠于劉備父子的真情實感。流露著臣對君的忠心和長輩對晚輩誠摯愛,是君臣之情,感情真切自然。

2.課文的中心思想。

提問:從全文上看,課文的中心思想何在?

擬回答:諸葛亮上表劉禪,針對當時情況,建議劉禪要繼承先帝的遺志,提出開張圣聽,賞罰分明,親賢遠佞的建議,完成未完成的大業,表達了諸葛亮“報先帝,忠陛下”,“北定中原”“興復漢室”的決心。感情真摯。

教師適當點評,歸納:本文以懇切的言辭,針對當時的形勢,反復全面劉禪要繼承先帝的遺志,開張圣聽,賞罰分明,親賢遠佞,修明政治,以完成“興復漢室”的大業,表現了諸葛亮“北定中原”的堅強意志和對蜀漢忠貞不二的品格。

3.本文的寫作特點。

提問:表文在寫作上有什么特點?

擬回答:議論、敘事、抒情相結合。

教師適當點評,明確:①以議論為主,融以敘事和抒情。

②率真質樸懇切的語言風格。

補充:表文第一部分寓情于議論,在分析形勢后提出建議中貫穿著一條明顯的抒情線索,就是希望劉禪能夠繼承先帝遺志,完成大業,以振興蜀漢;還表達了對先帝崇敬、愛戴之情。第二部分寓情于敘,字字句句都蘊含著作者對先帝的知遇之恩和無限感激的情懷,也表達了作者竭盡效忠劉備父子的心愿和知恩圖報的心情。

4.文中所體現的諸葛亮的精神

提問:文中體現了諸葛亮怎樣的精神?

擬回答:“忠貞不二”“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補充:諸葛亮的一生,為了劉氏父子的江山社稷,可謂嘔心瀝血,忠貞不二,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在他身上體現的是“鞠躬盡粹,死而后已”的崇高精神。

5.總結“以”字的用法。

提問:課文中出現很多“以”字,誰來說說?

擬回答:①作介詞;②表示“用”“用來”; ③表示“因為”或“以為”。

教師適當點評,歸納:

①作介詞講。

例句:“悉以咨之”“ 咨臣以當世之事”“ 愿陛下托臣以討賊興復之效”。

②表示“用”“用來”,表示目的連接。

例句:“以光先帝遺德”“ 以塞忠諫之路也”“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以咨諏善道”。

③表示“因為”或“以為”講。

例句:“先帝不以臣卑鄙”。

(三)課堂練習

1.朗讀課文,進一步了解課文內容,加深理解,在此基礎上背誦全文。

【設計意圖】:誦讀貫穿整個教學活動,在反復誦讀中,領會文章的蘊意、作者的情感,進而對作品的語言特色有所體會。

2.抄寫總結“以”的句子。

(四)小結

這節課的重點是加深對課文思想感情、中心思想和寫作特點等的全面認識,總結“以”字的用法,達到了教學目標的要求。

整篇課文重在“報先帝,忠陛下”六字,認識并學習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精神。這一點無論在過去、現在還是將來都值得我們去學習。諸葛亮“出師未捷身先死”也無力挽回劉禪昏庸無能、盡信讒言導致漢室日益傾頹的現狀,歷史的車輪已經呼喚一個新的時代。但是,諸葛亮的人格力量是永遠的楷模!

(五)能力遷移訓練(即作業設計)

1.填字、注音,并解釋所填的字義。

(1)(    )罰臧否    音:        義:

(2)以彰其(    )    音:        義:

(3)(    )補闕漏    音:        義:

(4)咨(    )善道    音:        義:

(5)庶竭(    )鈍    音:        義:

2.選出畫線詞中古今意義最接近的一項(    )

A.先帝知臣謹慎

B.今當遠離,臨表涕零

C. 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

D. 先帝不以臣卑鄙

3.下列哪些詞語后來發展成為成語(    )

A.危急存亡             B.察納雅言

C.妄自菲薄             D.悉以咨之

E.作奸犯科             F.感激涕零

G.夙夜憂嘆             H.不知所言

4.選出詞性完全相同的一組(    )

A.行陣    兵甲    性命    志慮

B.枉屈    疲弊    攘除    聞達

C.淑均    和睦    興復    平明

D.貞良    廣益    刑賞    興隆

5.翻譯有誤的一項(    )

A.先帝不以臣卑鄙

先帝不因為我的地位低微,見識淺陋

B. 遂許先帝以驅馳

于是就有許多人替先帝奔走效勞

C.志慮忠純

志向和心思忠誠和純正

D. 庶竭駑鈍

希望用盡我平庸的才智

6.從所列的詞語中,選擇恰當的填在橫線上。

本文以    的言辭,針對當時的形勢,反復    劉禪要繼承先帝劉備的遺志,開張圣聽,賞罰分明,親賢遠佞,修明政治,以完成“興復漢室”的大業,表現了諸葛亮“北定中原”的堅強意志和對蜀漢     不二的品格。

A.忠貞    B.勸告    C.忠誠    D.懇切    E.堅貞    F.勸勉   G.誠懇

7.閱讀,回答問題。

(1)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①②親小人,遠賢臣,此后漢所以傾頹也。③④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⑤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⑥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良死節之臣,愿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⑦⑧

①與“遠小人”的“遠”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相去甚遠    B.遠交近攻    C.孤帆遠影碧空盡    D.黜遠外戚

②選出符合“此先漢所以興隆也”的“所以”意思的一項是(    )

A.用來的……    B.因此    C.……的原因    D.靠……來

③這一層的意思是:                                           

④這段話用了什么修辭手法?寫法上是怎樣的方法?

答:                                                                

⑤“此事”指的是什么事?

答:                                                            

⑥這一層的意思是:                                         

⑦“親之信之”的“之” 指代的是                                    

⑧這一層的意思是:                                           

(2)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托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于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

①在這段文字當中,諸葛亮回顧了他經歷中的一件大事,先帝為什么,又是在什么情況下把大事托付給他的?用原文中的兩個詞語依次回答。

答:                                           

②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敘述的諸葛亮   ,表現他時時以   為念,深感   沉重。

③諸葛亮認為目前出師北伐的條件已經成熟,這兩個條件是“   ”“   ”。

④諸葛亮出師北伐的戰略目標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答:                

⑤作者在《出師表》中所表達的感情,可以用這段文字中的“    ”和“   ”六個字來概括。

十一、板書設計

                         出    師    表

                             諸葛亮

第一部分(1-5段) 分析形勢,提出建議       

                 ↗敘述以身許國的經歷     →  議論、敘事、抒情相結合

第二部分(6-9段)→準備出征前的計劃、安排 →“北定中原”“興復漢室” 

                 ↘以感動后主,激勵后主    

                              ↓

             “報先帝,忠陛下”“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出師表(語文版九年級必修教學論文)]相關文章:

1.語文版九年級教學計劃

2.九年級語文版教學計劃

3.語文版九年級下冊教學計劃

4.語文版小學課件

5.九年級英語教學論文

6.九年級數學教學論文

7.九年級上冊《出師表》說課稿

8.語文版九年級語文上學期期中試題

9.出師表教師課件

10.《出師表》課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