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目標:1、欣賞阿里山的如畫美景。
2、學習本文移步換景的寫法。
3、欣賞本文富于音樂美和情韻美的語言。
一、 知識鏈接:
1、積累字詞。
2、走近作者。
吳功正,他是當代作家、 、 。1997年7月初,他應一批臺灣學者的邀請,赴臺灣講學,交流兩岸文化。在此期間,他游覽了阿里山,并深深陶醉于此。他想應把美麗的阿里山的阿里山描繪出來介紹給大陸讀者,讓更多的人了解它,于是這篇文章就產生了。
二、 課堂導學:
1、我所知道的阿里山。
2、朗讀課文,理清文章的結構。
(1)通讀課文,用筆畫出表示作者行蹤的短語或句子。
“臺北松山機場”――“ ”――“
”――“ ”――“
”――“ ”――“ ”――
“ ”――“下山的路上”
(2)移步換景
就是不固定立足點和觀察點,一邊走一邊看,把看到的不同的景物依次描寫下來,從而把行蹤交待清楚。一般游記都采用這種方法。
2、 感受阿里山的如畫風光。
(1)“不到阿里山,何以能說到了臺灣?不到神木,有何以能說到了阿里山?”
在文中有何作用?試試看,按照這種句式再仿一句。
(2)文中一共描寫了幾幅畫,請同學們試著用四字短語概括一下,各自的特點是什么??
(3)作者所描寫的景色中,你最喜歡哪一處景色,找出來,并說說理由。(可以從語言優美、修辭手法、結構特點等角度分析)
(4)合作探究,賞析重點語句。
①潭無魚鱉,林無鳥獸,偶或有如蟬、如蠅、如蚊的聲音,側耳諦聽、分辨、捕捉,卻又沒有了。那是靜謐的世界、凈潔的世界,甚至可以說是禪的世界。
②森林恰似一片汪洋,無邊無際。樹木姿態各異,如幢頂,如傘蓋,又如古寺寶塔。它們排列整肅,如孫武之軍陣、秦皇之兵馬。
③:山中人少樹多,不知阿里山的姑娘究竟在何方。樹密、陰厚,仿佛能揉出濃汁。我只覺得,阿里山的風光美如畫。
(5)拓展練習。
請依據課文內容,為阿里山景區設計一段解說詞。
學習小結:
阿里山紀行
風景美如畫 特點 感情
深山水潭
原始林區 愛我河山
曲徑青苔
木檜林海 愛我中華
千年神木
學習反思:
鞏固案
1、 根據拼音寫漢字或給加點字注音。
風靡( ) yōu( )靜 dì( )聽 雄踞( ) suì( )道
如隔世 人跡 至 接風洗 一 清潭
2、完成學習手冊10--14題
[阿里山紀行(蘇教版八年級必修教案設計)]相關文章:
1.阿里山紀行的教案
5.阿里山紀行導游詞
10.八年級下地理教案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