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伶官傳序》教案(人教版高二必修教案設計)

發布時間:2016-7-10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教學目的

1.學習“盛”“告”“困”“于”“其”“之”等產件文言詞語的用法。

2.體會一些文言詞語與現代漢語的不同意義和用法,了解古代文化常識。

3.理解作者的思想主題和寫作目的;體會圍繞中心步步深入地進行論證的寫作方法。

4.體會本文采用多種表達方式和寫作手法表現主旨的方法。

教學重點:學習“盛”“告”“困”“于”“其”“之”等產件文言詞語的用法。

教學難點:步步深入的寫作方法

教學方法:文言教學三讀法(自讀-譯讀-導讀)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1、簡介作家作品時代背景   

2、聽錄音,正音、明讀    

3、誦讀理解第一自然段

教學過程:

一、 新課導入,引出文章論題 

       南宋著名女詞人李清照有一首詩《夏日絕句》:“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這首詩贊嘆項羽是個英雄,寧死也不愿茍且偷生。項羽這個人,由西楚霸王到烏江自刎,他這一生,是引起后人的許多感慨的。他在自刎前曾用這樣一句話總結自己的慘敗----“天亡我也”。那么項羽由盛而衰,由興而亡,是天亡他么?人不知己者如是,真是可悲可嘆,那么今天我們就由此來學習一篇探討“盛衰興亡之理”是在人還是在天的文章----

     二、釋題: 

     師:伶,樂工,藝人。伶官,樂工作了官。《伶官傳》記敘了五代時期后唐莊宗李存勖寵幸的伶官景進、史彥瓊、郭從謙等人亂政誤國的史實。莊宗喜好音樂戲曲,寵愛伶人,封許多伶人做了官,這些伶官出入朝廷,作威作福,使朝政日壞,后發生暴亂,伶官郭從謙帶人圍困莊宗并將他亂箭射死,李克用謫親子孫全被誅殺。本文就是基于這樣的史實而寫的序。 

     三、作者

     宋仁宗景祐三年(1036)至皇祐五年(1053)間所撰。在二十四史中,有兩部《五代史》:宋初宰相薛居正奉詔監修的稱《舊五代史》,歐陽修撰的名為《新五代史》。《新五代史》以紀傳體記載了后梁、后唐、后晉、后漢、后周五代的史實。本文選自《新五代史伶官傳》。作者歐陽修(1007-1072),北宋文學家,史學家。字永叔,號醉翁,晚年號六一居士,卒謚文忠。吉州永豐人。官至樞密副使,參加政事。六一居士初謫滁山,自號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將退休于潁水之上,則又更號六一居士。客有問曰:“六一,何謂也?”居士曰:“吾家藏書一萬卷,集錄三代以來金石遺文一千卷,有琴一張,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壺。”客曰:“是為五一爾,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間,是豈不為六一乎?”                 

     歐陽修是北宋文學革新的領導人物。為“唐宋八大家”之一。為文以韓愈為宗,大力反對浮靡的時文,倡導有內容的古文。他的散文多議論當事,切中時弊,說理暢達,抒情委婉。他積極培養、提拔、獎掖后進,著名的古文家三蘇父子、曾鞏、工安石等都出自他的門下。他在散文、詩詞創作和史傳編寫、詩文評論上有很高的成就,其中以散文的造詣為最高。著有《新五代史》、《歐陽文忠公文集》,又與宋祁等合修《新唐書》。《宋史》卷三百十九史傳。

《伶官傳序》是歐陽修為《新五代史伶官傳》作的短序。《伶官傳》是一篇合傳,寫了敬新磨、景進、史彥瓊、郭從謙四個伶人。伶官,指古代宮廷樂官。本文是指供奉內廷,授及官職的令人。后唐莊宗李存勗寵幸伶人,讓許多伶人做了官,這些伶人仗其勢,擅權亂政,使唐朝廷上下離心,互相猜忌,禍亂不息,終成叛逆,歐陽修寫《伶官傳》并冠以短序,是為了告誡當時北宋王朝執政者,以莊宗寵幸伶人,身死國滅的歷史事實為教訓,居安思危,防微杜漸,并闡明了國家盛衰成敗由于人事的深刻道理。

     四、時代背景介紹。

  五代(907--960)指唐宋之間的五個封建朝廷,即后梁、后唐、后晉、后漢、后周,是我國歷史上的動蕩時期。在這53年間,先后換過四姓十四個國君,篡位、弒君現象屢見不鮮,戰亂頻仍,后唐莊宗就是被殺的一個。莊宗稱帝后,迷戀優伶,“常身與俳優雜戲于庭,伶人由此用事”,于是被伶官景進、史彥瓊、郭從謙所惑,使其得以重權在握。莊宗同光四年(926年),貝州將領皇甫暉兵變,叛亂四起,擁有兵權的史彥瓊拒不發兵,后又單人獨騎逃走。莊宗親征敗北,眾叛親離,郭從謙又乘危作亂,亂箭射死莊宗。100多年后歐陽修就此事發表感慨,借事論理,指出王朝興亡不在“天命”而主要在于“人事”。

   五、學生自讀課文正音。

     強調:矢(shǐ) 盛:shèng(盛衰之理);chéng(盛以錦囊) 函(hán)三.分析、

六、研習課文:

思考第一段:

    1.本文的論點是什么:(用課文的原話回答。)

    明確:盛衰之理,雖曰天命,豈非人事哉?(或答“憂勞……”) 

    2.問:找學生翻譯此句。 (用現代漢語概括這一句話。)   國家興盛與衰亡的道理,雖然說是天命,難道不是由于人事嗎?

    明確:盛衰在于人事。

    3、由課文的第一自然段可以推知本文將運用什么論證方法? 

    明確:例證法

    4、作者立論的依據是什么?

   “原莊宗之所以得天下,與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概括:莊宗李存勖“得天下”和“失天下”的事例。

    強調:寫史論一般都要使用例證法,以論帶史,以史證論。

    5、重點字詞:

    原  -- -- 名詞用作動詞,推究,意指推究事物的根本原因。

     所以━ ━ …… 的原因

     6、如果我們不看下文,推想一下作者接下來應該寫什么內容呢?

     明確:寫莊宗如何得天下,寫莊宗如何失天下的內容。下面我們就來看看作者是如何寫的。

    七、總結:

八、作業: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1、誦讀理解課文第二、三、四自然段

2、.體會本文采用多種表達方式和寫作手法表現主旨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 、復習:釋題及作者

二、研習課文:

(一)第二、三段

    (1)由時間理出過程

    莊宗李存勖(885━926)父親晉王李克用去世時是908年,課下注釋中還有三處時間912年,923年,926年,參看注釋,回答,在這幾年里,莊宗多少歲,在他身上發生了什么事。(請同學們用課文中的話概括。)

    908年(23歲),“與爾三矢,爾其無忘乃父之志”, (與:給)

      912年(27歲),滅燕,“系燕父子以組。”         (系:縛)

      923年(38歲),滅梁,“函梁君臣之首”,建后唐。  (函:名作動,用木匣子裝)

      926年(41歲),后唐亡,“身死國滅,為天下笑。”  (為:被動)

    莊宗得天下用了15年的時間,而失天下只有3年,作者認為莊宗的“盛”是由于  什么原因,“衰”又是由于什么原因呢?(用課文中的話來回答。)

    明確:    “盛”--“憂勞可以興國”

              “衰”--“逸豫可以亡身” 。(強調“興”“亡”使動用法。)

                憂慮辛勞可以使國家興盛,

                安閑享樂可以使自身滅亡。

   (2)課文是如何表現他的“憂勞”的呢?

     “其后用兵,則遣從事以一少牢告廟,請其矢,盛以錦囊,負而前驅,及凱旋而納之”。

      為什么每次出師征戰都要“負而前驅”,

     用三支箭激勵自己,表明其復報的決心和意志。

       重點字詞        告:祭告,禱告。

       盛:裝。 

     盛以錦囊:“以錦囊盛”的倒裝。用錦綾做的袋子裝著。盛,裝著,動詞。

     這段記敘寫得較細,有何作用?

目的是說他的成功與其不斷的努力分不開。那么這里突出強調了“人事”的作用。

    (3)這一極盛到極衰,作者運用了什么寫法?找出課文中運用對比進行論證的部分。

     明確:對比的論證方法。(第三段的前兩個大句子,和第四段開頭兩個句子。)

     ①“方其系燕父子以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廟,還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氣之盛,可謂壯哉!”

     ----“及仇讎已滅,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亂者四應,倉皇東出,未見賊而士卒離散,君臣相顧,不知所歸,至于誓天斷發,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重點字詞           夜,東:名作狀。夜:在夜間。// 東:向東。

     ②“方其盛也,舉天下之豪杰,莫能與之爭”

       -----“及其衰也,數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國滅,為天下笑。”

    (讀這兩個句子,體會一揚一抑的寫法。讀出語氣,一贊一嘆。)

    (4)由這一極盛到極衰,作者在感嘆之余發出這樣的疑問:“豈得之難而失之易歟?抑本其成敗之跡,而皆自于人歟?”此句話是什么意思? 

前一句是反問句,意思與字面相反,意為“不是 得之難而失之易”。重點句是第二句,意為“還是說推究他成功與失敗的事跡,都是由于人事呢?”回應論點。

此句用了正反對比。

     重點字詞             抑-- --或者。

     本-- 動詞,溯本、推求、跟“原”意思相近。

    (二).學生齊讀第四段,第四段進一步論證了論點。

    “夫禍患常積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豈獨伶人哉?”翻譯。結尾一句,以問句結束有何作用? 

     重點字詞               于:被動。  

     所:所+動詞,組成名詞性的短語。

     (禍患常常是從細微的事情積累起來的,人的才智勇氣往往被他溺愛的事物困擾,難道只是伶人才如此嗎?)

     引人深思,強調能使人逸豫亡身的不僅限于溺愛伶人,如果小看“忽微”,沉溺于聲色犬馬的逸樂之中,忘記憂勞興的治理,同樣會導致身死國滅的下場。啟發人們通過歷史看到現實,告誡北宋統治者不要忘記歷史教訓。

    (三)分析“夫禍患常積于忽微 ,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

  1.學生集體朗讀后,對照課下注釋翻譯.

     2.提一位學生起來翻譯,糾正錯誤,

     重點:第一個于解釋為在、從,第二個于解釋為被,注意“智勇”的詞性,可提示學生,根據文言文對偶句詞性一致,前面的“禍患”是名詞,所以“智勇”也是名詞.

     3.討論“豈獨伶人也哉?”,

先請學生自行翻譯,然后提問學生,要注意填充省略的內容,(難道只是溺愛伶人才這樣嗎?)

     4.談談這句話包含的內容和作用.

     教師提示、引導:這句話起到升華主題的作用,強調能使人逸豫亡身的不僅限于溺愛伶人,如果小看忽微,沉溺于聲色犬馬的逸樂之中,忘記憂勞興國的至理,同樣會導致身死國滅的下場.作者在這里含蓄的批評朝政,提醒北宋統治者不要忘記歷史教訓,意味深長,這就使事理更具有現實的針對性,更具有普遍性.

    三、比較內容,探討內在聯系 

    《過秦論》《六國論》與本文,既然這三篇文章都是史論,而且我們也給他們統一了標題形式,那么下面就請同學們先默讀一遍課文,與前兩文比較一下,看內容上有什么內在的聯系。 

讀完的同學請注意比較,找出比較點,列出發言提綱,準備回答。 

    提示:〈1〉都是史論,都是由歷史事實得出經驗教訓。 

         〈2〉都論及國家興亡的原因。 

         〈3〉再深一層,秦的興,是由于歷代君王的勵精圖治,秦的滅,是由于帝王不施仁政;六國破滅,則在六國之君爭相賂秦,它們的興亡都正如本文所講的“盛衰興亡皆在于人事”,它們都可作為本文論點的典型例證,因此本文論點有著更強的普遍性。 

    由此看來,這三篇文章的關系是越來越密切了。接下來我們再比較一下它們語言上各有什么特色。 

      四、比較語言,體會文章特色 

     《過秦論》語言:氣勢恢宏,酣暢流利,極富文彩。 

     《六國論》語言:斬釘截鐵,雄健有力,不容置疑。 

      那么本文的語言有什么特色呢?咱們先不看課文,先看一位名人對本文下的評語: 抑揚頓挫,得史記神髓,此六一公平生最得意之筆,五代史第一 篇文字,后學者當百讀不厭也。 

      五、總結引申,導出興亡規律 

      教師對著所畫的起伏曲線解說:本文鮮明的抑揚頓挫的藝術特色,體現在莊宗的盛衰、興亡、得失,以及作者對此感情上的抑揚、筆調上的起落之上。那么我們看一下,這些起起落落,實際上都是在圍繞著什么上下波動的呢? 

提示:“人事”,即盛衰興亡之理。

六、作業:

仿照例句仿寫:

莊宗:憂勞則興,逸豫則亡; 

秦:                        ; 

六國:                        ; 

項羽:                     ; 

學生:                         。 

可見,一個人的興亡、得失、成敗,與天命神靈無關,關鍵在自己,事在人為。這也是“興亡規律”帶給我們的啟示,希望同學們用這一“規律”指導我們的生活和學習,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 

 

[《伶官傳序》教案(人教版高二必修教案設計)]相關文章:

1.伶官傳序教案

2.高二語文《伶官傳序》教案

3.高二《勸學》教案設計

4.人教版必修三《勸學》教案

5.人教版高一必修《故都的秋》教案

6.人教版匆匆教案設計

7.人教版《山中訪友》教案設計

8.伶官傳序優秀教案

9.高一必修二《蘭亭集序》教案設計

10.高二語文必修3諸子喻山水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