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地之音》教案
高二語文備課組 主備課人:戴雁
教學目標:1、領略黃土高原的壯美景色
2、體會絕地之音的內涵,體會作者心靈的巨大震撼
3、品味質樸而韻味深長的語言風格
教學重點、難點:領會絕地之音就是生命本身的深刻含義
教學時數: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黃河是中國的母親河,在黃河流經的陜西甘肅一帶產生出中華民族歷史上光輝燦爛的秦文華,就在這片神奇的土地上,作者馬步升聽到了“絕地之音”,這到底是一種怎樣的聲音呢?
二、解題(破題)
1、迅速瀏覽文章,“音”到底指的是什么?這是一種怎樣的“音”?
學生交流、明確:歌聲、絕唱
特點:①無詞無調;②如絲如縷如歌似哭的歌聲;
③似情歌卻含雄壯,似悲歌卻兼哀怨,似戰歌卻嫌凄婉。
2、這絕唱帶給作者的感受是什么?
明確:震撼。
(難道就是這無詞無調的“咧--咧--咧”的歌聲就令作者震撼,感動嗎?令作者深受感動的是否是歌本身呢?)
三、研習文章:
1、這歌聲是何人所唱?他在干什么?
明確:一個人;正在打碾莊稼。(目的:為了生存,延續生命。)
2、思考:這人的特殊性在于哪里?
明確:身處的環境。
3、賞析描繪平臺的文字,哪些詞語用的好?(齊讀該小節中相關文字)
明確:(板書)斬--水的力量很大、山崖陡峭
劃--崖高
涌--洪水速度快、山崖陡峭
兩畝見方--平地小
懸--高、陡峭、危險
拴--險要
總結平臺的特點:陡峭、險要。--絕境
4、面對此地作者內心的感受是什么?生活在這里的人又是怎樣的?
明確:我的心“跳”了起來(緊張、擔憂)。
那人卻樂觀自然、堅強。(因為他在此生活、延續生命,而且還唱了歌來)
5、思考:真正令作者震撼的是什么?
明確:人處在絕地之中時迸發出的堅強的生命力。(精神世界)
6、多年來,作者一直在尋覓這支歌,后來終于在哪里又捕捉到了那歌聲呢?
明確:騰格里大沙漠。
為何作者能捕捉到那歌聲?因為此時作者也是身處絕境之中。(齊讀第十小節)
7、其實作者在文中有沒有闡述何所謂絕地之音?探討“絕地之音”。
明確:(齊讀第十一小節)
絕唱,是絕地生命力的張揚,歌即是生命本身。聲音只是作者賦予生命力的某種具體的形態,是
生命力的有形形式。
絕地,是人類生活的絕境
8、結合最后一小節理解句子含義:
那是一首真正的絕唱,無詞,卻飽含萬有,無調,卻調兼古今。
明確:因為,每一個音符里都透射著生命的全部內涵,所以,無詞,卻飽含萬有;
因為,這歌中從古至今展示著生命一代一代的延續,所以,無調,卻調兼古今。
9、總結全文寫作思路:
第一小節:追憶絕地之音
第五、六小節:邂逅絕地之音
第七到十小節:捕獲絕地之音
思考:本文完全可以第一小節后直接寫第五小節,那么,第二小節到第四小節在文中的作用?
明確:內容上,突出黃土林、營盤梁等地險要陡峭的特點。
形式上,渲染、襯托、鋪墊。為下文寫平臺這一絕地中的絕地作渲染,襯托出平地的險要,同時也
為下文寫作者在這平地之中感受到那堅強的生命力作鋪墊。
四、課堂小結:
作者在《浪漫的高原》一文中這樣寫道:“因生之可貴,求生本能方顯得壯麗恢弘;因生之艱難,才使生命本體萬分珍重生命。這是一方生命內涵博大精深的世界。”
五、課堂訓練:
1、想一想,說一說:是什么讓我們震撼?
我卻被驀然呈現在我面前的另一種景色震撼了:在映滿圓明園斷石殘柱所組成的黑白相間的奇妙圖案的水影中間,交織其上的是一池殘荷。它有的枯梗還高高地聳立著,有的則已折斷在水中;它有的葉子早就被秋風撕破,有的卷作黑色的一團,卻依然在空中高懸;那些它結下的果實,那些曾是翠綠色或者金黃色的蓮蓬,有的雖然已變成黑色,卻依然在空中高舉,有的被風雨摧折,成堆地倒伏在水中,卻依然守著它自己的根。 --《絕唱》
學生交流:生命最后 無比自信 不屈服 凄美
2、想一想,練一練:
仿照文中開頭一句話的句式,在橫線處寫兩個句子。要求所寫句子都運用比擬的修辭方法,并與開頭的一句話構成排比句式,使文段語意完整。(6分)
沒有大海的粗獷豪放,可以有小溪的輕盈從容;
, ;
, 。
生活向每一個人敞開胸懷,我們總能在那里找到自己的色彩,自己的價值。
學生交流
出示參考答案:沒有藍天的深邃博大,可以有白云的飄逸悠然;
沒有牡丹的富麗典雅,可以有小草的清秀剛毅。
[絕地之音(蘇教版高二選修教案設計)]相關文章:
10.化學選修5試題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