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博物院》
學院路中學 蔡軍華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積累“磬、攢、鰲頭、琉璃、蟠龍、金鑾殿”等詞語,掌握它們的讀音和詞義;
2.整體感知課文內容,了解故宮的建筑布局及特點;
3.學習按照空間順序說明復雜事物的寫作思路。
能力目標:
1.掌握利用網絡資源自主學習的方法;
2.整體把握文意,理清文章的說明順序,學習按照空間順序說明復雜事物的寫作思路;
3.體會本文緊扣說明對象特點、重點突出、有詳有略地說明事物的寫法,學以致用,初步學寫說明文。
德育目標:
通過領略故宮博物院的宏偉藝術魅力,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激發他們進一步發揚民族的創造精神,為把我們的祖國建設得更美好而努力學習。
【教學重點】
1.理清本文的說明順序,探究作者的說明技巧;
2.以太和殿為例,體會本文重點突出、詳略得當的寫作特色。
【教學難點】
揣摩語言,理解太和殿里作者描繪多姿多彩的龍的用意。
【教學方法】
圖示法、合作探究法和點撥法相結合;
【教具準備】
網絡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語設計
故宮,是我國古代宮殿建筑藝術的瑰寶,是中國乃至世界現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宮殿建筑群,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今天,讓我們順著作者的指引去參觀故宮博物院,去見識它那宏大壯麗的規模與層次井然的布局。
二、進入網頁,《故宮印象》等欄目,欣賞故宮博物院圖片。
提問:1、用簡單的語言談感受:布局統一很雄偉、很壯觀、很精美。
提問:2、面對這樣雄偉壯觀、浩大連綿建的筑群,你能不能按照一定的順序給大家做一個介紹說明呢?(有難度)
教師指導:怎樣準確的說明事物,明確對象、確定說明順序、確定說明重點、選擇恰當的說明方法。
下面我們看看14課《故宮博物院》的作者是怎樣將我國最宏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以文字的方式展現在讀者面前的。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文意
1、在教師指導下進入《檢查預習》欄目(借助課本和在線詞典自主掌握):
磬、攢、鰲頭、琉璃、蟠龍、金鑾殿
玲瓏:精巧細致。湛藍:深藍。
肅穆:嚴肅而恭敬。幽雅:幽靜而雅致。
悠揚:形容聲音時高時低,和諧動聽。
井然有序:形容整齊的樣子。
2、教師播放課文配樂朗誦,學生聽讀,根據示意圖的指引了解故宮博物院的結構布局。
3.教師要求學生點擊《動畫模擬》,畫出參觀故宮的路線圖,同桌之間討論、交流。
4.選三位同學口述參觀故宮的路線,其余同學補充。
明確:天安門端門午門漢白玉石橋太和門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小廣場后三宮(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御花園順貞門神武門
5、提問:本文采用了哪一種說明順序?
明確:本文是按照空間順序說明介紹故宮的,大體上按照游覽參觀路線沿中軸線由南向北逐次介紹的。
四、再讀課文,緊扣文本收集信息
學生點擊《故宮知識知多少?》結合文本解決下列問題:
有多少皇帝住過故宮?
故宮的規模有多大?
皇帝的金鑾殿在什么大殿中?
狀元在什么大殿產生的?
故宮中裝飾最多的是什么圖案?
故宮博物院最突出的特點是什么?
五、品讀課文,體會課文重點突出、詳略得當的寫作特色。(重點分析課文5~8段)
點擊《太和殿》:顯示太和殿圖片,及相關介紹文字;學生齊讀5~8段。
點擊《合作探究》:完成下列習題
(1)作者介紹了太和殿哪些方面的情況?采用了什么樣的說明順序?運用了那些說明方法?
(2)作者為什么把太和殿作為解說的重點?
(3)揣摩文中寫“龍”的句子,探究作者這樣寫的原因。
借助網絡資源合作探究
相關鏈接:《關于龍的成語》、《龍的象征意義》、《故宮博物院》賞析、《說明文閱讀指導》
教師總結:本文在以空間順序說明事物時抓住說明對象的特點:故宮--宏大壯麗、建筑精美、布局統一。
合理安排說明順序:參觀建筑物--空間方位順序為主,選定立足點,交代清楚方位詞。
突出重點:重點介紹三大殿的中心--太和殿。
這樣抓住重點,詳略分明,就能突出說明事物的特征。
六、說話訓練
學寫導游詞;
點擊相關鏈接:《故宮導游詞》
七、拓展延伸:寫作活動設計
以空間順序寫一篇說明文,介紹我們的學校,或者你的家、你的房間。
教學流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提問導入 學生根據實際情況作答
引導觀看相關圖片、視頻等網絡資源 學生談感受
初讀課文,疏通字詞 學生借助課本、在線詞典自主掌握
聽讀課文,引導學生進入課文朗讀 學生結合〈動畫模擬〉了解故宮博物院的結構布局
再讀課文,收集整理文本信息 學生點擊《故宮知識知多少?》結合文本合作解決相關問題。
品讀課文,引導學生體會課重點突出,詳略得當的寫作特色,鞏固說明方法、說明順序等相關文體知識。 學生通過網絡資源自主解決問題。
能力提高:學寫導游詞 結合網絡資源完成,分組展示
寫作活動 以空間順序寫一篇說明文,介紹我們的學校,或者你的家、你的房間。
[故宮博物院三模式教學教案(人教版八年級教案設計)]相關文章:
3.剪紙教學教案設計
9.詩經課文教學教案設計
10.《再別康橋》教學教案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