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再周
教學目的:
1、了解讀書的正確目的和正確方法及作用;
2、培養好讀書、讀好書、廣泛閱讀的習慣;
3、認識“不求甚解”讀書方法的益處;
4、了解議論文的有關知識。
教學重點和難點:
1、培養好讀書、讀好書、廣泛閱讀的習慣;
2、正確認識“不求甚解”讀書方法。
教學課時:二節課
教學方法:比較法、議論法、摘要法
第一節課
教學要點:
1、了解議論文的有關知識;
2、簡要比較閱讀兩篇短文。
教學內容與過程:
一、導入新課:
通過前面幾篇議論文的學習,我們明白,閱讀議論文要把握論點和論據。今天,我們繼續學習兩篇議論短文,這是自讀課文,需要同學們借助已學的知識完成對文章論點、論據、論證過程的把握。
在學課文之前,我們先了解一點議論文知識。請同學們把書翻到122頁,看“議論文的閱讀(之二)”,了解議論文的論證知識。
二、朗讀兩篇短文,填充下表。
《談讀書》 《不求甚解》
論點 ① ②
論據 ③ ④
論證方式 ⑤ ⑥
主要內容 ⑦ ⑧
附參考答案:①讀書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長才。②批駁觀點:對任何問題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③主要闡述讀書的許多精辟見解,即在于闡述觀點。④事實論據:列寧批評普列漢諾夫,諸葛亮讀書;理論論據:陸象山的提法。⑤立論,道理論證、比喻論證;⑥駁論,駁論點。⑦闡述讀書的正確目的、方法,以及讀書能塑造人的性格、彌補精神缺陷。⑧分析和闡述“不求甚解”的讀書方法的好處。
第二節課
教學要點:
1、了解讀書的正確目的、方法及其作用;
2、認識“不求甚解”讀書方法的好處。
教學內容和過程:
一、上一節課,我們已經整體把握了兩篇短文,這節課我們來深入的探討幾個問題。再讀《談讀書》,理解下列問題:
1、文章可以分為哪幾個部分?并概括段意。
一段(開頭至“全憑觀察得之”)闡述讀書的正確目的;二段(從“讀書時不可存心詰難作者”至“始能無知而顯有知”)闡述讀書的方法;三段(從“讀史使人明智”至最后)闡述讀書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彌補精神上的各種缺陷。
2、、文章正面寫讀書的三種目的是什么?反面寫三種讀書偏向是什么?怎樣寫讀書和經驗的關系?
讀書的三種目的是: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長才。三種讀書偏向是:讀書費時過多易惰,文采藻飾太盛則矯,全憑條文斷事乃學究故態。運用比喻寫讀書與經驗的關系:相互補充、相輔相成。
3、文章介紹了哪幾種讀書方法?
文章介紹了選讀、瀏覽、通讀、精讀、代讀、摘要讀。
4、讀書有哪些作用?
讀不同學科的書籍有塑造人不同的性格的作用,讀書還可以彌補人精神上的缺陷。
二、再讀《不求甚解》,理解下列問題:
1、文章開始是怎么提出觀點的?作者的態度怎樣?
對一般人認為的“對任何問題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作分析,表達自己不同見解。
2、“不求甚解”最早見于誰人的什么作品中?陶淵明“不求甚解”的讀書態度包含那兩方面內容?“不求甚解”包含什么內涵?
“不求甚解”最早見于陶淵明的《五柳先生傳》,陶淵明的“不求甚解”讀書態度要求:首先要好讀書,其次每讀書必有所會意。“不求甚解”四字有兩層含義:一要虛心,二是讀書不要固執于某一點,要前后貫通,了解大意。
3、你認為“不求甚解“意味著不認真讀書嗎?為什么?你認為正確的讀書方法是什么?
“不求甚解”是一種觀其大略的讀書方法,同樣需要認真讀書,只是不死摳一字一句,不因小失大,不為某一局部而放棄了整體。正確的讀書方法可以將“不求甚解”讀書法與精讀、選讀等方法結合起來。
三、作業:
1、從《談讀書》一文中,摘錄你最喜歡的一句(段)話,并談談你的理解。
2、談談你對“不求甚解”讀書法的理解。
[短文兩篇《談讀書》《不求甚解》(人教版九年級教案設計)]相關文章:
2.不求甚解造句子
6.《談讀書》課件
7.談讀書的課件
9.不求甚解的同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