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冶長簡介
公冶長(前519-前470),孔子學生。公冶氏,名長,字子長、子芝。春秋時齊國人,亦說魯國人。孔子的女婿。
為孔子弟子,七十二賢之一,名列二十。自幼家貧,勤儉節(jié)約,聰穎好學,博通書禮,德才兼?zhèn)洌K生治學不仕祿。相傳通鳥語,并因此無辜獲罪。孔子出于對諸侯開政的不滿,又因?qū)遍L身陷囹圄而痛惜,便說:“公冶長雖在縲紲之中,非其罪也。”并將女兒許他為妻。公冶長婚后,生了兩個兒子,一個叫子犁,早亡,一個叫子耕。公冶長一生治學,魯君多次請他為大夫,但他一概不應(yīng),而是繼承孔子遺志,教學育人,成為著名文士。因德才兼?zhèn)洌顬榭鬃淤p識。
[編輯本段]《論語》中的《公冶長》
《論語》第五篇名為《公冶長》,首章曰:子謂公冶長,“可妻也。雖在縲紲(léixiè,綁犯人的繩索)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
大意:孔子評論公冶長說:“可以把女兒嫁給他,他雖然被關(guān)在牢獄里,但這并不是他的罪過呀。”于是,孔子就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了他。
本篇共二十八章,內(nèi)容以評論人物為主。所評既有孔子門徒,也有其他歷史人物。從中可以看出:孔子對“仁”的要求相當高,絕不輕易以“仁”許人。本篇還有一些內(nèi)容反映出孔子對待學習的態(tài)度。即主張勤奮不懈。“好學”也是孔子評價人物的一條重要標準。
傳說故事:公冶長懂鳥語
孔老夫子的七十二賢中,有個識鳥語的,這個人是個打柴郎,復姓公冶,名叫長。公冶長家里只有母子二人,十分貧寒。他從小就很聰明,經(jīng)常跟母親到山上打柴。有一天母親生病,不能上山打柴,可是家中又無米下鍋,小小年紀的公冶長心里很難過,他就背著母親,拿著砍刀和繩子偷偷地上山去了。
公冶長自己來到山上,感到很孤單,心里有些害怕,不由得就哭起來。哭聲越來越大,驚動了山上的小鳥,都嗡嗡從遠處飛來,落到公冶長的身邊。公冶長看著不知道從哪里飛來的這么多花花綠綠的鳥,感到很奇怪,這時有一只羽毛烏黑的鳥在說:“你哭啥?你哭啥?”小公冶長更納悶了,心想:鳥怎么還會說話呢?因此就說:“你是什么鳥,怎么也會說人話?”“我叫八哥,生來就會說話。”公冶長心想:鳥能學人說話,那么說,人也能學鳥說話了。這時八哥又問:“你叫什么名字,為啥在這里哭啼?”小公冶長就把自己的名字和母親生病以及到山上打柴害怕的事告訴了八哥。八哥和其它的鳥聽了后,都覺得小公冶長怪可憐的,然后齊聲說:“我們大家同你做伴幫助你揀柴。”小公冶長聽了很高興,他也不害怕了,就和鳥一起拾起柴來。
他一邊拾柴,一邊看著這群鳥叨著一根根柴棒朝他身邊堆,不一會,就堆成一座小山。公冶長用繩子捆好柴禾要回家,這時八哥不知從那里叨來一串花生,給小公冶長,叫他帶回家給母親治病。小公冶長很感激,背著柴,提著花生,戀戀不舍地離開這群鳥,回到家時,天快黑了,母親問他去哪,到這么晚才回來。他就把上山的事講給母親聽,善良的母親將她緊緊地抱在懷里,不由一陣心痛,接著就大串大串的淚珠落在小公冶長的身上從此以后,小公冶長每天都到山上打柴,經(jīng)常和這群鳥玩,還常常學著鳥的叫聲,這樣時間長了,小公冶長不知不覺竟學會了鳥語,懂得了鳥音。
幾年后,小公冶長已長大成人,他仍然每天上山打柴,同這些鳥一塊戲耍。一天,突然聽到烏鴉說:“公冶長,公冶長,南山頂上有只獐,你吃肉來我吃腸。”公冶長聽后跑到了南山,果然看到有只死獐。他把死獐拖回家里剝了,然后把獐肉煮熟吃了,可是他忘記了烏鴉的話,把獐腸子埋了。喜鵲很生氣,認為公冶長不夠朋友,就想報復他。時隔不久,這天公冶長正在山上打柴,突然烏鴉又說:“公冶長、公冶長,北山有只死綿羊,你吃肉我吃腸。”公冶長聽后,又往北山跑去。在很遠的地方,他發(fā)現(xiàn)一堆人圍著看什么,他以為又是一只死綿羊,恐怕被別人拖去,就喊:“你們別動,是我打死的,是我打死的!”當他走近一看,躺在那里的不是死綿羊,原來是一個死人(當時他還提把刀)。圍觀的人們把他捆了起來,送到縣衙。到了縣衙大堂,縣官問他為什么要打死人。公冶長申辯說:“這個人不是我打死的,我也不知道誰打死的。”于是他將事情的經(jīng)過向縣官講一遍,縣官聽了,暗說:“人怎么能會鳥語?”他怕公冶長撒謊,就叫差役背著公冶長,逮一個小燕子裝在一個籠子里,提到大堂上,這時老燕子飛來,在外面亂叫。縣官就問公冶長:“外邊燕子說什么?”公冶長就說:“稟告大人,外邊的燕子在說:我一沒有得罪你,二沒礙著你 ,為什么把我的孩子關(guān)在籠子里?”這時縣官才真正相信公冶長懂得鳥語,確定他沒有殺人,就把公冶長放了。
[公冶長簡介(孔子弟子)]相關(guān)文章:
4.孔子學院論文
6.《孔子拜師》課件
7.孔子拜師教案
8.論語孔子語錄
9.孔子的教育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