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中學 田仁愛
【內容摘要】《最后一課》是一篇經典的愛國主義教育小說,學習這一課,主要是通過對特定環境中人物的心理、語言、動作的探究來學習表現人物情感的方法,并體驗主要人物的情感。
【關鍵詞】《最后一課》;教學設計;愛國情懷
【教學目標】
1、通過《最后一課》與平日上課氛圍、學生、老師等的對比、討論,感受 “最后一課”嚴肅、悲壯的氛圍。
2、圈點有關小弗郎士心理變化的詞句,理清他的心理歷程,并探究其變化的原因。
3、精讀重點句、段,通過對韓麥爾先生語言、動作、神態的分析來體驗韓麥爾先生和小弗郎士的情感。
4、遷移學生情感,培養愛國情懷。
【課型】探究課。
【教學重點】分析小弗郎士的心理歷程,感悟“最后一課”對人物的教育作用。
【教學難點】對韓麥爾先生語言、動作、神態的分析。
【教學準備】PPT課件。
【教學教室】多功能電子教室。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過程】
一、介紹背景,導入新課,感受“最后”氛圍
課間播放馬思聰的《思鄉曲》,渲染“最后”氛圍。
老師導入:同學們,你們已經預習了法國著名作家都德的《最后一課》,對這篇小說的內容和主題已經有了了解。為了能更進一步地理解小說中人物的感情經歷,我們很有必要了解一下小說的社會背景。(幻燈片展示)
《最后一課》寫的是1870~1871年間普法戰爭后發生的事。普法戰爭是法國皇帝拿破侖三世挑起的,他想通過戰爭擴大法國在歐洲大陸的勢力,以鞏固自己的統治。但結果適得其反,法軍大敗,拿破侖三世被俘。法國被迫賠款50億法郎,割讓法國北部的阿爾薩斯、洛林等地求和。普魯士接管這些地方以后,下令不準這些地方再學法語。
《最后一課》這一短篇小說,正是以淪陷的阿爾薩斯的一個小學校被迫改教德文的事為題材,通過描寫最后一堂法語課的情景,刻畫了小學生小弗郎士和鄉村教師韓麥爾先生的典型形象,反映了法國人民深厚的愛國感情。
《最后一課》被介紹到中國已九十三年了,它整整影響了我們好幾代人。不知有多少人讀完這篇小說后靈魂為之顫抖,感情為之激蕩。那么為什么它會有如此大的魔力呢?為什么它會成為愛國主義教育篇章中的經典作品呢?我認為最主要的是它的“以情奪人”。(展示幻燈片)
我們學習這一課,主要是通過對特定環境中人物的心理、語言、動作的探究來學習表現人物情感的方法,并體驗主要人物的情感。(幻燈片展示)現在,就讓我們帶著小弗郎士、韓麥爾先生以及所有當時被奴役、被封鎖的法國人民的感情走進《最后一課》的課堂吧!
二、看圖憶文,檢查學生熟悉內容的程度
同學們雖然已經預習過了《最后一課》,但有的同學可能對這篇小說的內容還不熟悉。如果你想驗證你自己,那么就請你看看下面的幾幅圖,回憶一下,可以用文中的哪句話來描述出圖中的內容。(用幻燈片展示圖)
三、探究問題,初步把握文意
你們能熟悉地用文中的話來描述出圖中的內容,說明《最后一課》的精神已經影響了你們。現在你們對文章的內容更熟悉了,這對探究后面的問題打下了基礎。下面就讓我們放出能量,討論下面幾個問題,看看自己比別人如何?(幻燈片展示問題)
討論1:這篇課文題目為《最后一課》,為什么說是“最后一課”?
教師備案:11小節說柏林來了命令,阿爾薩斯和洛林只能教德語了。
討論2:在我們一生中要遇到多少個“最后”呀!與同學、朋友最后一次相聚,望親人最后一眼,這是我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為你們上課……“最后”總是伴隨著我們每個人的一生,在我們的心里掀起了巨大的情感波瀾。本該是一堂很普通的課,現在卻因加了“最后”兩個字而變得特殊起來。同學們,“最后”這兩個字最能讓你們想到什么?
教師備案:悲傷、沉重、依戀、惜別等。
討論3:課文中最能渲染悲傷、沉重、依戀、惜別等這種氣氛的描寫在哪里?找出來,讀一讀,體會其中的情感。
教師備案:教室里的氛圍;來了一些鎮上的人(感覺氣氛很沉重也很悲傷)。表現依戀、惜別的在22小節。(文章用一種極其樸素的語言述說著你很熟悉但又將要失去的東西。特別感人,給人的感覺卻很傷感,以后將物是人非了啊。小院子、課桌、椅子、胡桃樹、紫藤將還在,而韓麥爾先生卻要走了)
四、再讀課文,抓住心理,捕捉心理歷程
(幻燈片展示)
討論4:在這最后一課中,我們感覺到與平日上課確實有很多的不同:氣氛不同,學生不同,老師也不同。那么誰又能讓我們知道這些不同到底表現在哪些方面?請用文中的語句來說說。
老師備案:
平日上課 最后一課
氣氛 學校開始上課時總有一陣喧鬧,就是街上也能聽到。 一切都安安靜靜的,整個教室都有一種一種不平常的嚴肅氣氛。
學生 開課桌啦,關課桌啦,大家怕吵捂著耳朵大聲背書啦…… 同學們都在自己的座位上了。
老師 拿著戒尺在桌子上敲著,“靜一點,靜一點……”我遲到會遭到韓麥爾先生的責罵。 踱來踱去,胳膊底下夾著那怕人的戒尺。我遲到,韓麥爾先生卻很溫和地叫小弗郎士“快坐好”。
這些不同,說明最后一課對學生,老師及鎮上的人們的巨大影響,給他們的強烈震撼,以及他們對這最后一課的無比珍惜。
討論5:在這最后一課的氛圍中,我們的心也跟著沉重起來。那么在這么一個特定的“最后”氛圍下,再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小弗郎士的心理歷程。
教師備案:
上學的路上──看到教室里的情形──知道是最后一課──聽到鴿子叫聲
怕罵、貪玩──── 詫異────── 難過、懊悔────悲憤
(稚氣、貪玩、) (成熟)
討論6:在小弗郎士的心理歷程中,他從一個稚氣、貪玩、不愛學習的小男孩一下子成長為一個熱愛法語、理解老師、熱愛祖國的小大人,童年在瞬間成長為成年。這是什么原因促使的?
教師備案:原因是多方面的。他原本就不是個壞孩子,他貪玩,但“還能管住自己”。他有一個好老師,韓麥爾的一言一行對他有著巨大的教育作用。但更重要的,是亡國的慘痛帶來的巨大震撼,是“最后一課”的典型環境,是普魯士侵略者對法蘭西民族感情的無情傷害促成了小弗郎士心靈深處愛國主義思想的猛醒。
五、品讀體驗,感悟真情
小說中對韓麥爾先生的描寫是通過“我”──小弗郎士的觀察來展開的,因而作品中所展現的,基本上是一個由幼稚走向懂事的孩子心中的形象。但盡管如此,韓麥爾先生的言行依然體現了他崇高的愛國感情。特別是他懷著巨大的悲痛,在這最后一課中穿著那套特殊的禮服,體現了崇高的愛國感情。他對祖國語言的精辟見解,表現了他對戰勝侵略者的執著信念。“法蘭西萬歲”這兩個飽含激憤的大字,表現了他對祖國必勝,法國人民必勝的堅定信心。討論了下面幾個問題,韓麥爾先生就會把你的感情掀起軒然大波。(幻燈片展示)
討論7:韓麥爾先生最能打動我們的一些語言主要集中在11、18、19小節,行動集中在24~29小節。11小節主要是宣布這是最后一堂法語課,聽說是最后一課,就像我們剛才分析的一樣,使小弗郎士產生了悲傷、沉重、依戀、惜別等感情。下面我們著重來分析18、19小節。請同學們快速讀完18、19小節,說說最能打動你的是哪些話?為什么?
教師備案:自責的話。通過韓麥爾先生的自責,通過對自己內心世界的懺悔。讓我們感覺到難受,激起人們對侵略者的恨和對祖國的愛。所以也就有了韓麥爾先生最后的言行。
討論8:確實,國將不國,這是何等的悲哀。讓我們一起來看完24~29小節,在幾個小節中,有韓麥爾先生的幾個定格動作,我們一起來找一找。表現了韓麥爾先生此時此刻怎樣的一種心情?
教師備案:韓麥爾先生的定格動作:站、哽、轉身、拿起、使出、寫、呆、靠、做等,連續幾個猛烈的動作,突出表現了韓麥爾先生內心的激動和憤慨,說明亡國奴的痛苦使他失去了平時的鎮靜,他痛苦得已經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以至于話也說不出來了。
討論9:我們再看一下25小節。請我們同學聯想一下,此時如果你是韓麥爾先生,你會說些什么?
教師備案:千言萬語都包含在“法蘭西萬歲”這五個大字上。
討論10:我們再來看一下課文最后一節,韓麥爾先生只向我們做了一個手勢,這個手勢有什么含義?
教師備案:無奈、悲憤、做一個了斷等。(作為一名普通的教師,在將成為亡國奴,將失去教本國語言資格之際,他最后的幾個形體語言顯得蒼白無力,但我相信它將成為幾個畫面長久地定格在他學生的腦海里。)
討論11:同學們,面對著老師的這么一個手勢,此時此刻如果你是小弗郎士或者是他的同班同學,你會怎么做,請我們同學靜靜思考一下,然后告訴我。
教師點評:這時可能每個人發泄情感的方式會不一樣,但我相信即便是一片寂靜,此時也是無聲勝有聲,是沉默的抗議。現在就讓我們同學一起跨越時空,來到阿爾薩斯,來到韓麥爾先生的課堂上,再和小弗郎士一起來感受一下最后一課的情景吧!(放音樂)六、教師小結,遷移感情
同學們,現在中國人再也不是日本人眼中的“東亞病夫”,我國的經濟在騰飛,我們的民族在強大。我國已經加入了WTO,為了國際的交流,我們必須學習英語。但是我們既要學好英語更要學好漢語。我在這里變化一下韓麥爾先生的話:漢語是世界上最美的語言--最明白,最精確;我們必須牢牢把它記在心里,永遠要學好它。只要牢牢記住我們的語言,就像拿著一把通向世界大門的鑰匙。世界是你們的,未來是你們的,我們期待著!
[最后一課(人教版七年級必修教案設計)]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