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古代詩歌鑒賞(人教版七年級必修教案設計)

發布時間:2016-7-28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一、學習目標

1.了解古代詩歌體裁的有關知識和詩歌五首表達的思想感情。(重點)

2.準確朗讀并默寫五首詩歌。(重點)

3.品味詩句,感悟詩歌意境,培養賞讀詩歌的能力,增強古詩文修養。(難點)

4.了解詩歌情景交融的特點,培養學生朗讀古代詩歌的節奏感。(難點)

二、教學方法

    1.朗讀法。本課所選的五首古代詩歌,都是寫景抒情的佳作,極富藝術感染力。有的氣勢充沛,景象宏闊;有的烘托點染,形象傳神;有的以景寓情,蘊含理趣。指導學生注意節奏和韻律反復朗讀,帶感情地朗讀,在朗讀中體會詩的內涵,品出詩的情味。

    2.聯想、想像法。這五首詩語言優美、精練,內涵豐富,留有極大的想像空間,鼓勵學生充分展開聯想和想像,從形神入手,領會感情。

    3.討論、點撥法。教師藝術地設問,點撥最能體現意境的語句或詩歌的特點。

三、課時安排

    2課時

四、教學過程

第1教時

    (一)導入新課

    (從了解我國燦爛文學入手,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激發學習興趣)

    同學們,誰知道在我國的唐代、宋代、元代分別有哪種文學體裁發展得最有成就?(學生回答,教師明確:唐詩、宋詞、元曲)的確,中國自古就是一個詩的國度,以古老的《詩經》發端,優秀的詩歌作品浩如煙海,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五首膾炙人口的詩篇。

    (二)指導學習《觀滄海》

    1.解題。(投影)

2.誦讀。

(1)放錄音,讓學生聽準字音,把握四言詩的誦讀節奏。

提示:詩歌節奏可以按音節兼顧意義來劃分。四言詩每句一般讀成“二?二”節拍,如: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2)教師聲情并茂配樂范讀,通過富有魁力的節奏、韻律直觀地再現詩的音韻美。學生輕聲跟讀。

    (3)指名學生朗讀(或集體朗讀)。

3.研習詩歌內容。

    (1)學生借助注釋,疏通詩歌內容。

    投影:

①水何澹澹:何,多么。澹澹,水波蕩漾的樣子。

以觀滄海:以,表目的連詞。

山島竦峙:竦,高。峙,挺立。竦峙,高高地挺立。

蕭瑟:形容風吹樹木的聲音。

    幸甚至哉:幸,慶幸。至,極點。慶幸得很,好極了。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若,像。其,它,指滄海。

    ②“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運用了“互文見義”的手法。即文字上只交待一方,而意義彼此互見。句中不但說,“日月之行”,也說“星漢之行”;不但說“星漢燦爛”,也說“日月燦爛”。合起來說,“日月星漢之運行與燦爛,均若出于滄海之中”。又如《西江月》“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應理解為“鵲驚蟬鳴都出現于半夜明月清風境界之中”。

   (2)品評探究,領會詩的意境美

①教師講解:

這是一首寫景抒情詩。詩人勾畫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蘊萬千的壯麗景象,表現了開闊的胸襟,抒發了統一中國建功立業的抱負。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開篇點題,交待了觀察的方位、地點以及觀察的對象。“觀”字統領全篇,是詩的線索,以下十句寫觀海所見。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是寫從碣石山往下看滄海的情形,從大處落墨,從全景寫起,著力渲染大海那種蒼茫動蕩的氣勢。意愚是:茫茫的大海上碧波萬頃,一望無垠,只有腳下的山島高高地聳立在海心。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接著山島寫草木,充滿了欣欣向榮的景象。

“秋風蕭瑟,洪波涌起”展現了大海波瀾壯闊的氣勢,“涌”字用得尤其出色。從描寫中,我們不僅看到了大海波涌連天的形態,而且仿佛聽到了驚濤拍岸的聲音。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詩人面對迷人的海上風光,展開了豐富奇特的想像。這四句是全詩的高潮,創造了一個極其開闊的竟境:運行不息的太陽月亮,星光燦爛的銀河,竟都包蘊在這滄海之中,何等氣魄!

②學生合作探究:哪些語句最能體現作者博大的胸懷?詩人是懷著怎樣的感情繪制大海形象的?

教師點撥:此詩前一部分寫大海景象,視野廣闊,也能見出詩人胸懷之博大,但跟后一部分比,氣象則略遜一籌。“日月之行”四句寫大海,全用虛寫,卻表現了大海有包容天地的氣概,更顯示了詩人的博大胸懷。

大海的形象正是詩人形象的化身。詩人已經削平了北方群雄,現在又打垮了烏桓和袁紹殘部,為即將揮師南下統一中國解除了后顧之憂。在躊躇滿志的時候,他借大海的形象抒發了建功立業的愿望,寫出了千百年來膾炙人口的雄渾詩句。

   小結:“以詩言志”,詩人寫滄海,抒發了統一中國建功立業的抱負。這種感情在詩中沒有直接表露,而是蘊藏在對景物的描寫當中。全詩意境開闊,氣勢雄渾,字里行間洋溢著飽滿的激情。寫景的十句中,前六句寫的是實景,后四句寫的是虛景,實景給人身臨其境之感,虛景以其新奇激發讀者的想像,詩人以滄海自比,表現出寬廣的胸懷和豪邁的氣概。

4.學生自由誦讀并背誦全詩。

(三)研讀《次北固山下》

1.解題。

古時交通不發達,流落外鄉或在外任職的人久不得歸,自然會產生故園之思,因此鄉愁成了詩歌中一個重要主題。這首詩就是寫鄉愁的,且以“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這一聯聞名。作者王灣,生卒年不詳,只知道他是洛陽人,先天元年(712)他中了進士,以后曾往來于吳、楚間,不得歸家,故有此作。

次,這里是停泊的意思。

2.誦讀。

(1)放錄音,讓學生聽準字音,把握五言詩的誦讀節奏。

提示:這首詩意境優美,語言淺近而音韻和諧。五言詩一般是三個節拍,二二一或二一二。如: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2)教師領讀兩篇,學生自由誦讀。

    3.研習詩歌內容。

    (1)疏解詩句:

    客路,指旅途。鎮江是當時水陸交通的樞紐,故以“客路”與“行舟”相對應。

    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鄉書即家書,指詩人寄給洛陽家中的信;舊謂鴻雁可以傳書,故詩人有托書于歸雁之意。

    (2)整體把握。

提問:

①詩人此刻在船上,而“客路”在青山之外,他是看不見的,為什么詩一開頭就提到“客路”呢?

    ②“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是詩人在何時何地見到的景象?你能想像出船行的圖景嗎?為什么要特別提到“潮平”?

    ③為什么詩人突然想到要寄一封家書呢?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①這是詩人的想像,表明船到鎮江后,還要乘驛車到別的地方去,已暗含旅途奔波之意。

    ②在天將明末明之時,在船接近目的地即北固山的長江之中!俺逼健币徽Z,為下句中“江春”一語作鋪墊。 

    ③由于新年來到,正是家人團聚之時而自己旅食他鄉,久不得歸,自然想到要借雁足給他傳遞家書。

    (3)名句賞析。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從章法上看,有導出結尾一聯的作用,也就是說它跟詩人的鄉愁有關!叭丈鷼堃埂薄按喝肱f年”都表示時序的交替,而且是那樣匆匆不可待,這怎不叫身在“客路”的詩人頓生思鄉之情呢?海日生于殘夜,將驅盡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現的“春意”,闖入舊年,將趕走嚴冬。不僅寫景逼真,敘事確切。而且表現出具有普遍意義的生活真理,給人以樂觀、積極、向上的藝術鼓舞力量。跟“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相比,顯得開朗一些。

    4.學生練習背誦全詩。

    (四)課堂練習

    投影:

1.文學常識填空。

(1)《觀滄!芬辉娺x自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___時期的政治家、軍事家、詩人。他的詩以_____________見稱。他與其子___________、_________合稱為“三曹”。

(2)《次北固山下》一詩中“次”意為___________,該詩作者為唐代詩人_____________。

2.根據課文填空。

(1)日月之行,若出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江春入舊年。

(3)_______________,風正一帆懸。

3.下面的譯句符合原文意愿的一項是(   )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A.日月的運轉,就像從海中升起;星漢的明亮就像從海底照耀。

B.日月好像在海中運行,星漢好像在海里照耀。

C.日月星辰的運行與燦爛,都好像出于滄海之中。

D.日月星辰的運行與燦爛,假如都能出于滄海之中。

參考答案:

1.(1)《樂府詩集》  曹操   孟德  東漢末年  慷慨悲壯  曹丕  曹植

(2)停泊  王灣

2.(1)星漢燦爛  若出其里(2)海日生殘夜(3)潮平兩岸闊

    3.C

    (五)布置作業

   第2教時

    (一)檢查作業

    “研討與練習”題(二)中三組詩句的出處:

    1.李白《金陵酒肆留別》:“風吹柳花滿店香,吳姬壓酒勸客嘗。金陵子弟來相送。欲行不行各盡觴。請君試問東流水,別意與之誰短長?”(“風吹”句寫仲春之景)

    2.李煜《相見歡》:“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林花”句寫暮春之景)

    3.陸游《卜算子  詠梅》:“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保ā盁o意”句寫初春)

    檢查學生的背誦情況,指名學生適當點評詩歌內容。

    (二)研究《錢塘湖春行》

    1.解題。(多媒體顯示)

    白居易(772~846),字樂天,自號香山居士。一生寫了很多詩,是唐代詩人中創作最多的一個。著有《白氏長慶集》七十一卷。

    《錢塘湖春行》是他任杭州刺史時寫的。錢塘湖,即杭州西湖。詩中描寫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風光,抒發了詩人喜悅的感情。

    2.誦讀。

(1)教師示范朗讀,學生聽準字音、節奏,體會語言的緩急。

    提示:七言詩句的節拍有XX/XX/XX/X、 XX/XX/X/XX。如: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誦讀時,每拍的后一字遇平聲可適當延長,遇仄聲宜作一頓,這樣誦讀自有抑揚頓挫的聲調。

(2)學生自由朗讀。依據注釋疏通詩意,整體感知。

    教師點撥:全詩分兩部分,前者寫到湖邊,后者專寫湖東,以孤山寺起,以白沙堤終,描寫的景物渾然一體,構成完整的形象。

    3.講講問問,探究詩的意境。

   (1)統讀全詩,從中歸結出詩人的游蹤。

   (2)我們說這首詩寫的是早春景象,是從哪些地方看出來的?

   (3)“水面初平”寫的是怎樣的景象?為什么說“云腳低”?

(4)“幾處早鶯”有什么含義?為什么“爭暖樹”?燕子啄泥銜草、鶯建新巢,從中能見出什么?

   (5)第五、六句寫了什么?為什么說“亂花迷眼”?這樣寫,跟詩題有關嗎?淺草有什么用意?

   (6)最后兩句是怎樣結住全詩的?詩人最喜愛的是什么?

    學生合作探究,教師點撥、明確:

   (1)詩以“孤山寺”起,以“白沙提”終,即游蹤:從孤山的北面到湖東的白堤。

   (2)早鶯、新燕、亂花、淺草。

(3)“水面初平云腳低”勾勒出湖上早春的輪廓。“水面”指西湖湖面。水面初平寫春水新漲,湖面水位上升,與堤平的景象!霸颇_低”指白云重疊,和湖面上蕩漾的波瀾連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腳,有下垂義。

   (4)說“幾處”,可見不是“處處”;說“誰家”,可見不是“家家”。因為還是初春季節。這里的“早”和“新”在意義上互相生發,把鶯和燕聯成一幅完整的畫面。因為是“早鶯”,所以搶著向陽的暖樹,來試它清脆的歌喉;因為是“新燕”,就會引起人們一種乍見的喜悅。

   (5)第五、六句寫了花草。詩人在馬上觀花,時間久了,眼前一片姹紫嫣紅,便有迷亂之感。這樣寫,暗切題中“行”字。草初生,故“淺”,也是早生景象;“沒蹄”,也是暗切“行”字。

   (6)最后兩句直抒胸臆,表達詩人喜悅的心情!靶胁蛔恪保且驗榭床蛔,說明詩人流連忘返,完全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

   小結:這首詩的題意主要在“行”字。詩人寫騎馬游春的樂趣,從孤山寺北寫起至白沙堤止。開頭寫“水面初平”是孤山寺所見之景,中間寫游程中所見,最后用“綠楊陰里”寫白沙堤之景,明麗輕快,令人目迷神馳。

    4.學生練習背誦。

    (三)研習《西江月》

    1.解題。(多媒體顯示)

詞按字數多少分為小令、中調、長調三種,58字以內為小令,91字以上為長調,58字以上至90字為中調。其實并無根據,但習慣如此。這首詞有50字,仍屬小令,但有兩段,故稱雙調。讀雙調的詞要注意上、下段(又稱上片、下片或上闕、下闕)之間的聯系。

    辛棄疾(1140~1207),字幼安,號稼軒,南宋著名的愛國詞人。其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也有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藝術風格以豪放為主,與蘇軾并稱為“蘇辛”。

由于他力主抗金收復失地,跟當政的投降派發生矛盾,曾兩次罷官。這首詞是他罷官后隱居上饒帶湖期間寫的。

2.教師領讀,學生體會輕松活潑的情調。

    3.品析探究詞作的情趣。

    問:(1)從什么地方能看出詞人這次夜行的路程長?這時是什么季節?“說豐年”的是誰?用自己的話敘述上片的內容。

    (2)下片一開始就說“七八個星天外”,這意味著什么?“兩三點雨山前”對驟雨將至的信號,詞人快步急行,他對這條路熟悉嗎?詞作中表現出的詞人的心情是怎樣的?展開豐富的想像,創造性地表述下片內容。

    學生討論,回答。教師明確:

    (1)從天氣的變化可見詞人夜行的路程之長:開始有清風、明月,后來烏云四合,下了幾滴雨,又從詞人找避雨地可以看出雨有下大的趨勢。

    從蟬鳴可見,從“說豐年”可知,詞中寫的是豐收在望之時,即盛夏;而且,雨是驟雨,也是盛夏時有的。

    詞人和他的同伴,沿途可能還有三三兩兩出來納涼的村民。

    上片寫的大約是前半夜的景象:明月初升,山林頓時變得明亮起來,驚動了在枝上棲息的山鵲和蟬;清風吹拂,把它們的叫聲送到夜行人的耳中;田野間彌漫著稻花的香氣,水中的青蛙不斷地鳴叫;一路上都可以聽到納涼人們在談論著今年的豐收。

    (2)這意味著天空已布滿烏云,僅天邊尚余幾顆星。從“舊時”二字可知詞人對這條路是熟悉的。因為找到避雨的地方,表現詞人的驚喜心情。

    下片寫的是后半夜的景象:驟雨將至,詞人急忙轉過溪頭看到曾經見過的那家茅店,依然在社林旁邊。

    小結:凡雙調的詞,內容重點大多在下片,這首詞也是如此:上片寫月明之景表達輕松、喜悅的心情,其實只是烘托;下片寫避雨才是本意所在。在山野里夜行遇雨而能找到避雨的地方,這種樂趣只有身歷其境的人才能體會到。

詞中“忽見”二字集中表達了詞人喜出望外之情。是“煉字”的匠心所在。

    4.《西江月》為了平仄的協調、押韻的方便、對偶的工整和突出某些詞語,篇中某些句子的詞序有所調動;同時,為了語句的凝練,中間也有所省略,請把它補出來。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半夜,明月(照射)別枝,烏鵲驚(棲)(不定),清風(吹送)蟬鳴(聲)。稻花香里,(陣陣)蛙聲(連成)一片,(有如)(預)說豐年。七八顆星(掛于)天外,兩三點雨(落在)山前。(趕)路轉(到)溪頭,忽見社林邊舊時茅店。

    5.背誦詞作。

    (四)指導自讀《天凈沙  秋思》

    1.解題。(多媒體顯示)

   (1)馬致遠,號東籬,元代著名散曲家。他與關漢卿、王實甫、白樸并稱元代雜劇四大家。所作雜劇有《漢宮秋》《青衫淚》《薦福碑》《黃梁夢》等15種。在他的作品中,更能反映他風格的是散曲;散曲中又以小令《天凈沙  秋思》最為有名,元人周德清譽之為“秋思之祖”。

   (2)《天凈沙  秋思》是一篇抒情作品,僅用28字就生動地表現出一個長期漂泊他鄉的游子的悲哀。天凈沙,是曲牌名。

    2.學生朗讀,教師指導并補充解釋。

    補充解釋:(1)古道:古代通行的道路。

             (2)斷腸人:長期漂泊在外的游子。

    3.學生默讀,根據課文展開想像,寫一般描述性文字,內容不要增刪,順序可調整,字數150字左右。

    小組間交流,教師可選一、二篇當堂進行集體評議。也可拿參考例文讓學生評議。

    例文:深秋的黃昏,一個風塵仆仆的游子,騎著一匹瘦馬,迎著一陣陣冷颼颼的西風,在古道上踽踽獨行。他走過纏滿枯藤的老樹,看到即將歸巢的暮鴉在樹梢上盤旋;他走過橫架在溪流上的小橋,來到溪邊的幾戶人家的門前,這時太陽快要落山了,自己卻還沒我到投宿的地方,迎接他的又將是一個漫漫長夜,不禁悲從中來,肝腸寸斷。

    4.探究:這首散曲描繪的是什么樣的圖景?表達什么樣的感情?請按文章的層次作簡要分析。

    學生討論,教師點撥并歸納:

  這首小令描繪了一幅絕妙的深秋晚景圖,真切地表現出天涯淪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情調雖然低沉些,卻反映了當時沉悶的時代氣氛,具有一定的社會意義。全篇可以分為兩個層次:第一層次(前三句)作者用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九種景物巧妙組合,向人們展示了一幅游子漂泊行旅圖。第二層次(四、五句)“夕陽西下”進一步點明時間!皵嗄c人在天涯”是點晴之筆,點明了人物,道出了游子的情懷。前四句寫景,極力渲染悲涼氣氛,均系為此作鋪墊。

    5.背誦這首小令。熟背讀歌五首,依學習小組進行競賽。(提示:可從熟練程度、感情的把握以及語氣節奏等方面評議優勝組) 

    (五)課堂練習

    多媒體顯示:

1.文學常識填空。

   (1)《錢塘湖春行》一詩選自___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字__________,晚號_________,唐代持人。

(2)《西江月》一詞選自__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字___________,號________,南宋著名的愛國詞人,與__________并稱為“蘇辛”,是“豪放派”的代表。

   (3)《天凈沙  秋思》體裁為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元代著名戲曲作家。

   (4)我國古代不同歷史時期常常衍生一種占據主導地位的文學體裁,請寫出不同朝代的此種文學體裁。

   漢代___________     唐代____________     宋代__________

   元代___________     明清____________

   2.下列朗讀節奏不正確的是…………………………………………(      )

   A.幾處/早鶯/爭暖/樹

   B.稻花香里/說/豐年

   C.斷腸人/在天涯

   D.海日/生/殘夜

   3.按原文內容默寫。

   (1)《觀滄!分斜憩F詩人博大胸襟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凈沙秋思》中勾勒整個畫面背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錢塘湖春行》中構成對仗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五首詩歌中,你最喜歡哪一首,請簡要說出理由。

參考答案:

    1.(1)《白氏長慶集》  白居易  樂天  香山居士

      (2)《稼軒長短句》辛棄疾  幼安  稼軒  蘇軾

      (3)小令  馬致遠

      (4)賦  詩  詞  曲  小說

    2.A

    3. (1)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2)夕陽西下

       (3)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幾處早鶯爭暖樹,淺草才能沒馬蹄。

    4.略

    (六)課堂小結

    隨著二十世紀社會經濟的迅猛發展,國人開起寶馬,穿起皮爾?卡丹,用起摩托羅拉……西方國家的意識已從消費滲透到我們文化中,“酷”“帥”成了我們青少年的口頭語,但我們的傳統文化卻在碰撞中被冷落。五千年的文明衍生的無比燦爛的傳統文化是我們的根,是流淌在黑眼睛、黑頭發、黃皮膚的中國人血液中的特質。經常讀讀這傳統文化中的優美詩篇,它會帶給我們無比美妙的愉悅,會激發我們的民族自豪感。

    (七)布置作業

    1.閱讀辛棄疾《西江月?明月別枝驚鵲》,回答文后問題。

    (1)填空。

《西江月,》從體裁上看是一首詞,詞因句子長短不齊又叫__________。這首詞用空行分為兩段,這兩段分別叫做________、_________。詞中描寫一場驟雨即將瓢潑而下時的氣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二兩句中“別枝”作什么解釋?“驚”和“鳴”是否分別專寫“鵲”和“蟬”?

    (3)為“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頭忽見”劃出正確的朗讀節奏并翻譯。

    (4)辛棄疾夜行黃沙道中時天氣有什么變化?《西江月》所表達的是一種愉悅的心境,當時作者正罷職閑居,是什么使作者產生了這種心境?

    2.馬致遠的《天凈沙  秋思》在藝術上沒有虛詞,沒有關聯詞語,卻用了一連串的意象,疊加成一幅山水人物畫。比較閱讀白樸的《天凈沙  秋》“孤村落日殘霞,輕煙老樹寒鴉,一點飛鴻影下。青山綠水,白草紅葉黃花!闭埬銖脑~類使用、意象、創設的意境幾個角度,寫出兩首曲子的相同點。

參考答案:

    1. (1)長短句  上闕(片)   下闕(片)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

       (2)另一個樹枝;不是專寫,而是說“鵲”“蟬”都是既“驚”又“鳴”的。

       (3)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頭/忽見  翻譯略。

       (4)起初月明天晴,后來烏云驟起,陣雨將至。是清新、歡躍、生機勃勃的農村風光和稻花飄香、令人喜悅的豐收景象,使辛棄疾產生了愉悅的心境。

    2.兩首曲子都使用了大量名詞,通過名詞疊加,把豐富的想像材料切換成一幅幅畫面,從而創造出一幅美麗的山水人物畫。(抓關鍵詞,抓大意即可) 

 

[古代詩歌鑒賞(人教版七年級必修教案設計)]相關文章:

1.高考古代詩歌鑒賞教案

2.古代詩歌鑒賞的方法總結

3.古代詩歌鑒賞題解題技巧

4.古代詩歌鑒賞題及參考答案

5.高考古代詩歌鑒賞答題技巧

6.愛國古代詩歌

7.大班詩歌教案設計

8.詩歌鑒賞形象的教案

9.詩歌鑒賞:專用術語

10.《送李端》詩歌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