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樓畔昨夜風
一、讀文本,通字詞、明層次
聽老師范讀課文,給生字詞注音,并思考兩段文字分別寫了哪里的宴游?
山水游記是柳文中最為膾炙人口的作品,它繼承了《水經注》的傳統而有所發展,不僅用凝練的文筆、精華的語言描繪南國美好風物,并且把自己的思想感情、不幸遭遇、怨憤抑郁的心情融注其間,文筆或峭拔、峻潔,或清邃奇麗,在中國文學史上具有獨特地位。
--《古代散文百科大詞典》P910,(學院出版社)
二讀文段,體長句、悟抑郁
柳宗元(773-819),唐代文學家、思想家。字子厚,河東(今山西永濟縣)人,世稱河東先生。自幼聰慧好學,21歲中進士第,26歲中"博學宏詞"科,授官集賢殿正字。后改任監察御史里行,與韓愈、劉禹錫同事。永貞元年,柳宗元積極參加王叔文為首的政治革新活動。革新集團失敗了,其成員遭到迫害,叔文被殺,柳宗元被貶為永州司馬。在永州長達10年。
本文寫于作者到達永州的第五年,五年來作者遭受了政治排擠、親朋背離、老母亡故和四次火災。
1請同學們有感情地讀第一段,體會柳宗元之抑郁。
大家可以從以下5個方面來思考
A.宴游的心情
B.行進的方式
C.景物的特點
D.回歸的心理
E.喝酒的因由或功用
2.體會兩個長句
①幽泉怪石,無遠不到。到則披草而坐,傾壺而醉。醉則更相枕以臥,臥而夢。意有所極,夢亦同趣。覺而起,起而歸。
此五句語氣急促,并運用頂針的修辭手法,即后一句的第一個字與前一句的末一字相同,強調“到”、“醉”、“臥”、“起”等動作,造成一種單調、無味的效果,表現出以往的游覽大多心不在焉,未能真正投入其中,也沒有形成真正的精神上的共鳴,并照應了前文的“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②以為凡是州之山有異態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抓住西山的特點:怪、特,為后文寫西山之貌給作者帶來的精神上的共鳴作鋪墊。
三讀文段,察山特、審人格
參禪三境界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
自然山水對于柳宗元不是一種冷漠的存在,仿佛是親切的知己。因此,他筆下的自然山水便具有和他的性格相協調、相統一的美的特征:高潔、幽邃、澄鮮和凄清。這種自然美是通過對事物洞察幽微的細致刻畫而表現出來的。
--張炯、鄧紹基、樊駿主編《中華文學通史第二卷□古代文學編》
1.請將本段讀出三個層次。
2.請講第二個層次讀出三個層次。
細望、遠望、總括
3.體會西山之特。
4.比較眾宴游山與西山宴游之異,體會柳宗元之人格
A.宴游的心情
B.行進的方式
C.景物的特點
D.回歸的心理
E.喝酒的因由或功用
5.翻譯兩個句子,體會“物我一體”。
③知是山之特立,不與培塿為類。悠悠平與灝氣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與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窮。
翻譯:我的神思悠悠然,與天地之氣相應,而無法找到它的邊際;情懷浩蕩與大自然共游,而不知道它的盡頭。
作者由西山的特立之貌,喻自己卓而不群的人格,表現自己志高不俗的志向。此時他仿佛覺得腳下的西山及大自然中的一切與自己完全消融在一起,物我合一。
④心凝形釋,與萬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翻譯:心神凝聚(西山風景)之中,忘掉了自己的形骸,似乎與萬物相融合,然后才知道我先前并為開始真正的游覽,真正的游覽從這次游西山開始。
作者全身心投入自然萬物之中,與天地之氣相融,泯滅了主客之差異,在物我同一中獲得巨大的精神愉悅。因此把西山之游視為真正的游覽,也應和了題目中的“始得”二字。這是“永州八記”的第一篇,也就是由此開始,柳宗元開始了別具一格的山水游記的創作,在山水游記的文學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孫昌武教授評價柳宗元說:“他的品德、意志、人格,他的才華、感情、能力,體現了中華民族傳統的價值與良知,具有極大的魅力,成為不朽的榜樣。特別是他后半生,身為流囚,仍奮斗不息,在極其艱難困頓條件下,憑籍自己堅韌的毅力和不懈的努力,實現了人格的一大轉變:由政治斗爭中怨抑退屈的犧牲者、失敗者拼搏而成為思想戰線、文學領域的創造者、勝利者,從一個供奉朝廷的官吏,成長為代表一代思想學術和文學創作成就的偉人。何謂人格?人格乃人的性格、氣質、能力等特征的總和,是一種非凡的精神力量。品德是人格之本,人格的魅力只有具有高尚品德的人才能真正擁有它。柳宗元被譽為一代宗師,是我國古代具有人格魅力的杰出代表。”
這是一篇游記,“記”是古代的一種文體。主要是記載事物,并通過記事、記物,寫景記人來抒發作者的感情或見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四讀文本,體會“而”的用法
(略)
[《始得西山宴游記》課堂設計(本站論壇稿)]相關文章:
3.論壇演講稿范文
9.設計角度的演講稿
10.《接力跑》說課稿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