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中職語文教學模式初探(教學論文)

發布時間:2016-4-2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內容提要:隨著時代的要求和中職語文教學的現狀,中職語文教學應突破傳統的教學模式。“161”教學模式著眼于學生的全面發展,關注學生的綜合素質,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注重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課堂真正屬于學生,使學生活學學活樂學,加強學生的語文技能的訓練。讓學生積極參與教學全過程,并把課堂延展到課外,使學生成為高素質的勞動者。

關 鍵 詞: 語文教學模式  中職  “161”  合作探究  能力  綜合素質  

作為中等職業學校中的一門文化基礎課--語文課,應該說在整個中職學校的學科體系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中等職業學校語文教學大綱》中指出:“語文是學生必修的主要文化課程之一,是具有基礎工具性質的課程,它既是一門基礎課,也是一門工具課” ,“語文教學對于提高學生思想政治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對于學生學好各科知識,形成綜合職業能力、創業能力,以及繼續學習和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可近年來,中職語文教育形勢卻不容樂觀。一方面,中職學校生源質量普遍不高,入校成績較低,文化課基礎薄弱;另一方面,中職學校的學生普遍對文化課熱情度不高,缺乏足夠的重視,沒有學習興趣,認為文化課可有可無、無足輕重。但從宏觀角度來看,語文課是其它學科的基礎,而且與普高學生相比,中職學生即將走入社會,更需要加強素質教育,全面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口語交際能力、寫作水平,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然而多年來,中職語文教學在很大程度上仍在沿襲普通高中的教學模式,嚴重脫離了學生實際,在職教事業大發展的今天,改革中職語文教學已經成為了當務之急,迫在眉睫。鑒于此,結合多年的教育教學實踐,筆者認為,可以嘗試變革傳統的教學模式,在中職語文教育中采用“161”語文教改模式。

一、概述

 “161”教學模式由三大基本框架構成,其中“6”為基本中心教學單元,包括激趣導入、整體感知、合作探究、拓展延伸、板書小結、雙向質疑等環節。兩個“1”則相對獨立,前一個“1”是課前的個人展示單元,后一個“1”為語文活動課單元。

二、體例

(一)個人展示單元--亮出自我

通過課前的1~3分鐘,以學生上臺讀名篇佳作,講成語故事,述哲理寓言,評新聞時事,做即興演講等形式進行。中職生由于學習基礎差,行為習慣不好,普遍存在一定的自卑心理,而且大多數學生來自農村,普通話基礎較差,而他們中的絕大多數學生通過在校的2~3年時間即將踏入社會成為職業人。因此,讓學生進行個人展示,重在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普通話水平,提高學生的思維、語言組織和應變能力,展示出自我風采,為將來更好的走向社會、適應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如在演講環節中,每個學生演講完,下一個學生先對前面學生的演講從表情、語言、儀態等方面進行評述。同時一次演講完畢,教師要針對學生的演講,指出其優勢和不足,當然首先將每一個學生的優勢進行肯定,再對某些不足輕松、詼諧地點評出來,并輔之以示范。

(二)基本教學單元--鍛煉自我(此過程是本教學模式的重點和核心)

1.激趣導入:好的開頭等于成功的一半,一堂課有一個漂亮的開頭,就為整堂課奠定了成功的基調。葉圣陶先生曾說:“讀書心有境,入境始為親。”“導入,就是在講授新課之前,教師本著一定的教學目標,根據教材具體特點,精心設計一小段(三分鐘左右)與課文內容相關的課引,形式上可以靈活多樣,如情境導入法、故事導入法、音樂導入法、視頻導入法、名言導入法、懸疑導入法等。此舉旨在激發學生對學習內容的興趣,緊緊地吸引住學生的注意力,喚起學生濃烈的求知欲望,使學生的思維活動呈現出一種積極的狀態。

2.整體感知:文章首先是一個整體,因此在教學中應首先引導學生對全文有個整體性的宏觀把握。通過對文章的總體性的初步認識與把握,掌握基礎知識、理清文章脈絡。此環節教師可進行以下教學內容:作家作品及寫作背景展示、重難音形義過關、文章結構探析、總體大意把握、理清文章思路等。方式上可主要采用自主學習的方式,由學生回答,老師補充明確答案等。答題形式上可有個人、小組、全班齊答等多種不同的回答方式。此環節為下一步進行合作探究打下良好的知識基礎。

3.合作探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請你(教師)努力做到,使學生的知識不要成為最終目的,而要成為手段;不要讓知識變成不動的、死的“行裝”,而要使它們在學生的腦力勞動中、在集體的精神生活中、在學生的相互關系中、在精神財富交流的生動的、不斷的過程中活起來,沒有這種交流,就不可能設想有完滿的智力的、道德的、情緒的、審美的發展”,“教師作為教育者的極重要任務,是保護青少年心中明快的理智之火,不使它熄滅”。“合作探究”是教改的中心和靈魂所在,也是區別與傳統教學的根本。通過合作探究,使學習過程更多地成為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構建旨在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學習方式,使整個課堂充滿發現、探究的樂趣。合作探究問題的提出有兩種形式:一是學生通過自主學習,提出對本課的疑惑,比如現代文中對哪些句子不理解,文言文中哪個詞語哪句話讀不懂等,這些問題先以小組內部交流消化的方式進行,小組解決不了的由全班共同商議解決;二是在初步整體感知的基礎之上,老師根據教學目標和重點難點,設計相關問題引導學生仔細研讀課文,小組討論,合作探究。討論結束后,各小組派代表發言,展示本組觀點,師生共享學習成果。在此過程中教師要適時進行相關知識點的明確、補充,必要時進一步對相關知識點進行深化與延伸。另外,此環節中問題的設計要有一定的梯度,體現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原則,題目設置上可以根據文章內容多設計一些開放性問題,便于拓展學生思維。本環節的關鍵詞是“互動”,采取小組內部合作的方式,以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的形式進行。要注意突出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讓學生真正“動”起來,教師切忌不可事無巨細、越俎代庖。當然,教師的主導作用也尤為重要,教師的引導、點撥、提升、講解在任何教學模式下都是不可或缺的,教師的知識力量、思想深度、人格魅力也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感染學生。

4.拓展延伸: “生活就是語文,語文就是生活”,新課程積極倡導“源于教材而高于教材”的理念,對教材進行第二次“加工”,即調整教材、補充教材、拓展教材。拓展延伸便是在立足課文的基礎上,圍繞課文的主題和教學目標、重點難點,突破“課文”的限制,對課文進行有效的拓展與超越,如:在注重新舊知識的知識遷移;注重由語文學科向其他學科的滲透;注重課文與生活的聯系,課文與中職學生實際的聯系,學生人生觀價值觀教育等,使得學生能夠在語文課堂上學到更多、品味更多、收獲更多,可以引導學生思考自我,關注他人,關注世態人生、體會人間百味,以達到“功在課內、利在長遠”的目的。如學習《城市的文物與文化》一文時,在分析完文章主旨以及作者觀點后,可以用一系列圖片展示洛陽的風物、民居、鼓樓、老城的胡同,然后讓學生結合自身經歷思考討論我們洛陽的城市建設,思考我們在文化保護上還有哪些不足,我們在思想應該做哪些轉變,使學生在思維訓練中受到充分的感染,從而認識到文化保護的必然性,從思想上重視傳統文化,并可以培養學生愛家鄉愛洛陽的情感。

5.板書小結:,“編筐編簍,重在收口”,小結是一節課的點睛之筆。根據艾賓浩斯的記憶曲線,讓學習者盡快回憶,盡快重復感受所學知識,有利于記憶的形成。板書小結環節由學生、老師分別進行,總結本節課學習重點。學生先以小組為單位將小結展示于黑板上,以此加深對文章內容的理解。教師隨后也應對文章進行總結性概括,再次點出本課的知識要點,進一步加深學生記憶。小結力求簡潔明了、系統概括,重點突出;形式靈活多樣,可以作詩、作畫、書畫并行,如計算機專業的學生也可以以word文檔或幻燈片的方式展示。

6.雙向質疑:質疑是促進學生進一步發展的動力。“雙向質疑”包括老師向學生的質疑和學生向老師的質疑兩個步驟。一是老師向學生的質疑即教師以提問、習題等方式測評學生的知識掌握程度,教師還可以對課文中的重點文段、精彩段落進行1~3分鐘的限時強化訓練;二是學生向老師的質疑是讓學生學完本文后針對本文內容和相關觀點自主發問,教師答疑,使學習的過程成為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培養學生獨立思考、深入研究的學習習慣,提高其研究性學習的能力。

(三)活動課單元--提升自我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應該是開放而富有創新活力的,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學科的學習和現代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理想的語文課應把課外資源引入課堂,把課堂學習引向課外,可以在中職語文教學中廣泛開展語文活動課,構建開放式課堂,

語文活動課的形式多樣,教師可根據課文內容、學生實際等靈活挑選運用展開活動,因地制宜、因人而異。如:

1、競賽型 

魏書生說:“即使對毫無直接興趣的智力活動,學生因渴望競賽取勝而產生的間接興趣,也會使他們忘記事情本身的乏味而興致勃勃地投入到競賽中。”競賽可在不同范圍、不同場合隨時舉行,不必拘泥形式的大小。如:詩歌朗誦比賽、成語接龍、格言警句大家背、寓言新編、辯論會、課本劇表演賽等。

2、表演型 

課本劇表演、自創寓言故事表演、小品劇表演等。以表演的形式,把冰冷、單調的書本變得鮮活可感,一方面能強化對課文的理解和記憶,另一方面可以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提升人文素養。如學習了《項鏈》、《警察和贊美詩》、《茶館》等課文后,教師組織學生自編、自導、自演、自評課本劇,不同學生的特質都可以得以展現,學生的寫作水平、管理水平、表演才能、綜合分析能力、語言表達能力都能得以不同程度的提高。

3、辯論和討論型 

“辯論出智慧”,在語文活動課上可以常開展一些小型的辯論會和討論會。議題可以針對課本中的某種觀點、時事話題、學生生活等。如學習過《列車上的偶然相遇》一文后,展開“職業人應具備怎樣的職業素養”的大討論。再如結合中職學生實際,展開“先就業還是先擇業”的的辯論。

4、文學賞析型 

語文是人文性的學科,為了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鑒賞水平,可以適時開設一些賞析型的活動課拓展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和思辨精神。一方面安排學生進行相關文學欣賞,如相關影視劇欣賞、名家名著閱讀、名人傳記閱讀等,學生可以寫出報告、進行研究性學習。另一方面教師針對內容,適時對相關部分進行補充、深化和評點。

5、綜合型 

綜合型即把競賽、表演、調查等各種形式融合在一起。如開展《傳統節日》、《河洛歷史》、《職場人生》等語文綜合活動課。

  當然,“教學有法、教無定法”,中職語文“161”教學模式并非是每篇課文都必須使用全部環節,可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知識掌握及實際需要程度靈活選用,順序也可以隨機調整。

總之,語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作為一名語文教師,不僅僅是知識的灌輸,更是成為讓學生能充分展現自我、鍛煉自我、提升自我的引導者。把語文的課堂變成自主探究的“動態”課堂,變成融合社會人生的“大課堂”,變成樂學、尚學、陶冶情操的“美”課堂。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政治素養、健全人格的素養,充實和加強中職學生職業素質,為專業教學支撐和服務,培養學生能更好地從事專業工作的重要內涵, 為國家培養出高素質的勞動者。

參考書目:

1. 朱慕菊主編:《走進新課程》,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2年版

2. 杜殿坤編譯:蘇霍姆林斯基 《給教師的建議》, 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                  2000年版

3. 譚蒙革:《提高中職語文教學質量的幾點辦法》,《成功教育》                    2008年08期

4. 李文勇:《突出學生主體地位 提高職高語文教學效率》,《杭州教育學院學報》        2000年06期

5. 潘仲全:《中職語文教育的現狀及對策分析》,《科技信息(科學教研)》,    2008年09期

6. 趙秀蘭:《“參與型”課型在高職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內蒙古電大學刊》2006年01期

 

[中職語文教學模式初探(教學論文)]相關文章:

1.關于中職語文的教學論文

2.中職語文教學論文

3.中職美術教學論文

4.中職語文教學論文范文

5.中職生物教學論文

6.中職教育教學論文

7.中職體育教學論文

8.中職英語教學論文

9.中職數學教學論文

10.中職語文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