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目標:1、了解作者生平及創作情況。
2、賞析兩首詩的內容和藝術特色。
學習重點:賞析兩首詩的內容和藝術特色。
授課時數:一課時
學習過程:
一、知識回顧:檢查背誦韓愈的《聽穎師彈琴》
二、學習內容
(一)了解作者: 李賀(790-816):字長吉,唐皇室遠支。僅做過幾年奉禮郎(宗廟祭祀司儀一類事物的叢九品小官),早有詩名,但因父諱而無法應試進舉。他對這種低微的職務不滿,年少失意,心情抑郁,再加上刻苦作詩,損害了身體,年僅27歲就逝世了。他早歲工詩,很有才名,受知于韓愈。他的詩構思奇特,意境怪誕,想象豐富,語言新穎詭異。他繼承前代積極浪漫主義傳統,馳騁想像,運用傳說,熔鑄詞彩,創造出-種新奇瑰麗的境界,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由于經歷,他的詩中常有感傷、消沉情調。被人稱為“詩鬼”。又《昌谷集》。
(二)閱讀《李憑箜篌引》詳析詩歌內容:
(1)“吳絲蜀桐”寫箜篌構造精良,借以襯托 。“高秋”一語除了表明時間是 ,還含有“秋高氣爽”的意思。
(2)二、三兩句寫樂聲的效果:
前四句先寫琴,寫聲,后寫人,有先聲奪人的藝術力量。
(3)五、六兩句正面寫樂聲,而又各具特色:
“昆山玉碎”寫出了樂聲的 特點 “ 鳳凰叫”寫出了樂聲的 特點。
這里詩人運用了什么手法來描摹聲音?
“芙蓉泣露”寫出了樂聲的 特點。“香蘭笑”寫出了樂聲的 特點。
這里詩人運用了什么手法來描摹聲音 ?
(4)第七句起到篇終,都是寫音響效果。
承上啟下的句子是
分析“老魚跳波瘦蛟舞”這句話的寫作的妙處
具體分析音響效果
詩人憑借想象的翅膀,飛向天庭,飛上神山,把讀者帶進更為遼闊深廣、神奇瑰麗的境界。
(5)小結:這是一曲詩的音樂,一首音樂的詩。美麗的秋空,多情的云,悲啼的“江娥”,滿面愁容的“素女”,出產美玉的“昆侖山”,充滿神話色彩的“鳳凰”,浸染著《楚辭》情調的“芙蓉”和“香蘭”,救世的女媧,驟落的秋雨,聞弦起舞的神嫗,聞聲跳躍的瘦蛟和老魚,無眠的吳質,露濕的寒兔都融入了李憑驚天地泣鬼神的箜篌的美妙音樂之中。
音樂是一種訴諸于聽覺的時間藝術,它的音響只存在一瞬,轉瞬即逝。音樂形象比較抽象,難以捉摸,要用文字將其妙處表達出來就更困難了。李賀這首詩在眾多的描寫音樂的唐詩中脫穎而出,獲得讀者的摯愛,人們將李賀這首詩與白居易的 、韓愈的 詩歌 并列為“摹寫聲音之至文”,這是有道理的。但是李賀這首詩的寫作特色與白居易、韓愈的詩不同。
白居易的詩歌
韓愈的詩歌
李賀的詩歌
(三)學習《雁門太守行》
1、解題 是樂府舊題,唐人的這類擬古詩,是相對唐代“近體詩”而言的。它有較寬押韻,不受太多格律束縛,可以說是古人的一種半自由詩。
2、學生朗誦課文、感知課文
《雁門太守行》詩人選取三個畫面描寫軍旅生活:一個在白天,表現官軍戒備森嚴;一個在黃昏前,表現刻苦練兵;一個在中夜,寫官軍出其不意的襲擊敵人。尾聯以抒寫官軍全體將士心愿的方式表現了詩人堅定的政治立場:維護中央集權反對藩鎮割據。詩中句句都有鮮明的色彩,構成色彩斑斕的畫面,以色示物,以色感人,以色傳情,作者簡直就是一個高明的畫家。
3、問題探究
理解重點句子
首聯開頭,“黑云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
分析“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的妙處
4、此詩的思想感情
(四)、全文小結
李賀的詩,用詞新奇、構思獨特、想象豐富、色彩斑斕、風格怪異。
三、精品作業
(一)課堂作業 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詩后兩題
暮江吟(白居易)
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
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1)殘陽照射在江面上,詩人不說“照”而說“鋪”,有什么表達效果?
(2)詩人為什么覺得“九月初三夜”是可憐的?試結合詩句作具體分析。
(二)課后練習 《新課程》第27頁 李賀詩二首
[《李憑箜篌引》《雁門太守行》教學設計(魯人版高二選修)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2.雁門太守行教案
5.背影教案教學設計
6.春曉教學設計教案
10.《為學》教學設計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