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時計劃(備課時間05年9月12日第3周)第2課時(總第8課時)
課題 教學目的 重點 難點 教法和手段
致橡樹 1、學習新詩借助鮮明生動形象抒發感情的特點2、初步了解朦朧詩,了解象征手法,理解詩中表白的愛情觀。 了解朦朧詩。
理解詩中的愛情觀 詩歌的象征手法
朦朧詩的特點 誦讀式
比較式
一、 導入課文 (師生互動:介紹-了解)
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首中國當代新詩,題目是致橡樹,作者是舒婷。舒婷是何許人也?同學讀注釋舒婷,原名龔佩瑜,1952年生,福建省福州市人。當代女詩人。補充介紹--她是中國當代朦朧派(板書)詩歌的代表人物,寫有許多著名的朦朧詩,如《祖國呵,我親愛的祖國》《雙桅船》《也許》等。《雙桅船》獲中國作協第一屆全國新詩二等獎,《祖國呵,我親愛的祖國》獲1979-1980全國青年優秀詩歌獎。
二、整體感知
播放課文錄音。要求學生跟著錄音小聲誦讀,并思考課文標題是一個動賓詞組,根據詩歌內容,該加一個什么詞做主語,使之成為一個完整的句子。
明確:木棉。
三、研習課文(師生互動:提問-討論-回答)
1、學生朗讀詩歌的開頭到“不,這些都還不夠。”
教師提問:詩人在這一部分用了兩個“絕不”和兩個“也不止”,實際上是對某些愛情觀的否定,詩人否定了哪幾種愛情觀?
討論、歸納:1)、 否定了那種依附式的愛情觀。她不愿做“攀援的凌霄花”,依附于橡樹的高枝“炫耀自己”。
2)、 否定了那種點綴式的愛情觀。不愿學“癡情的鳥兒”為他“重復單調的歌”。
3)、 否定了那種片面奉獻的愛情觀。像“泉源”像“險峰”等。
教師提問:怎樣理解“甚至日光”、“甚至春雨”兩句?
明確:在對方需要的時候,隨時為他送去慰藉。
即興作業:以“日光”“春雨”為話題,仿照上面句式,各寫一句話。
教師提問:作者為什么不按照上面的句式寫,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明確:這樣寫使行文生動活潑,避免形式的單調呆板。
2、學生朗讀“我必須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到詩歌的最后。
教師提問:作者前面否定了幾種傳統的愛情觀,在這里宣布了自己的愛情觀,作者的愛情觀是什么樣的?
討論、歸納:獨立的個性;平等的地位;同甘共苦;永不分離。
教師提問:作者是通過怎樣的形式來闡明她的這一愛情觀的?
明確:作者以橡樹和木棉樹兩種高大壯美的喬木象征男性美和女性美,用它們比鄰面居,并肩站立的形象來象征男女之間的理想的愛情。詩人通過木棉樹的自白,表達了一種獨立平等、互依互助、堅貞熱烈、即尊重對方存在,又珍視自身價值的嶄新的愛情觀。
3、教師提問:詩歌的主要表現手段是什么?
明確:詩人別開生面,以比喻和象征為主要手段,把人的感情傾注在客觀物象上,使人們司空見慣的平凡事物洋溢出盎然的詩意。那銅枝鐵干、傲岸挺拔的橡樹和開著紅碩的花朵的高大的木棉,本來毫不相干,詩人卻把它們巧妙地聯系到一起,給予人格化的描寫,從各個方面暗示了偉大而堅貞的愛情,無論從外部形象還是內在情感上都顯得十分貼切。
四、作業
課后練習二
[致橡樹(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4.致橡樹教案
5.致橡樹免費教案
10.高一必修四數學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