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所謂平天下在治其國者,上老老而民興孝,上長長而民興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所惡于上,毋以使下;所惡于下,毋以事上;所惡于前,毋以先后;所惡于后,毋以從前;所惡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惡于左,毋以交于右。此之謂絜矩之道。《詩》云:“樂只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惡惡之,此之謂民之父母。《詩》云:“節彼南山,維石巖巖,赫赫師尹,民具爾瞻。”有國者不可以不慎。辟則為天下僇(同戮)矣!《詩》云:“殷之未喪師,克配上帝。儀監于殷,峻命不易。”道得眾,則得國;失眾,則失國。
【語譯】所謂使天下平定在于治理好國家,是因為國君尊敬老人,民間就會興起尊敬老人的風氣;國君尊敬長者,民間就會興起尊敬兄長的風氣;國君憐惜孤兒,老百姓就不會反叛。所以執政者在道德上應該起表率作用。厭惡上司的某些言行,就不要用這樣的言行對待下屬;厭惡下屬的某些言行,也不要用這樣的言行侍奉上司;嫌惡前面或后面的人的某些言行,就不要拿來施加到后面或前面的人的身上去;嫌惡右邊或左邊的人的某些言行,也不要拿來施加到左邊或右邊的人的身上去。這就叫道德上的表率作用。《詩經小雅南山有臺》說:“樂只君子,民之父母。”百姓所喜好的,國君也應喜好;百姓所厭惡的,國君也應厭惡。這樣國君才稱得上是老百姓的父母。《詩經小雅節南山》說:“那高峻巍峨的南山,山石巉巖聳立,聲名顯赫的尹氏太師,人民都在注視著你。”執掌國家大權的人,不可以不慎重,如果稍有偏差,就會為天下人所不容。《詩經大雅文王》說:“當殷還沒有喪失政權時,仁德能夠與上天配對,應當以殷滅亡為鑒戒,明白天命來之不易。”國君有道,就會得到老百姓的支持,就會得到國家;失去了老百姓的支持,也就失去了國家。
【原文】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財,有財此有用。德者本也,財者末也,外本內末,爭民施奪。是故財聚則民散,財散則民聚。是故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貨悖而入者,亦悖而出。《康誥》曰:“惟命不于常。”道善則得之,不善則失之矣。《楚書》曰:“楚國無以為寶,惟善以為寶。”舅犯曰:“亡人無以為寶,仁親以為寶。”
【語譯】因此,國君首先在道德上要慎重。有道德才會得人,得人才會得國土,有國土才會有財富,有財富才會有用度。道德才是根本,財富只是末梢。國君把道德、財富本末倒置,就會使百姓互相爭斗、搶奪。因此,國君聚斂財富,百姓就會離散;把財富散發給百姓,就會把百姓團結在周圍。因此,用違背情理的言語傷害別人,別人也會用同樣的言語傷害你;用違背道德的手段聚斂財富,別人也會用同樣的手段奪走你的財富。《尚書康誥》說:“天命是不會護佑哪一家的。”有善德就能得到天命,沒有善德就會失去天命。《楚書》說:“楚國沒有什么可以作為寶貝的,只有把善作為寶貝。”狐偃(晉文公舅,字子犯)說:“逃亡在外的人沒有什么可以作為寶貝的,只有把仁愛親情作為寶貝。”
[《大學》語譯(六)(人教版高三選修)]相關文章:
3.六國論的原文翻譯
5.人教版木蘭詩翻譯
6.化學選修5試題及答案
10.化學選修3教學課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