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課前熱身
一、閱讀下面一首朱熹的兩首《觀書有感》,回答后面問題:
其一
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活水源頭來。
其二
昨夜江頭春水生,蒙沖巨艦一毛輕。
向來枉費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1、朱熹被稱為“理”家宗師,這兩首小詩看似寫景,實際上都含有言外之意,富含理趣。那么你能從兩首詩中分別讀出什么景象?又分別能悟到什么道理呢?
其一:
其二:
2、這兩首小詩在表現手法的使用和風格特征上有什么樣的共同之處?請簡要回答。
二、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將文中畫橫線的句子譯成現代漢語(8分)
士不以利移,不為患改,孝敬忠信之事立,雖死而不悔。智而用私,不如愚而用公,故曰巧偽不如拙誠。學問不倦,所以治己也;教誨不厭,所以治人也。所以貴虛無(注)者,得以應變而合時也。 --(《說苑》)
(注)虛無:虛心、謙虛的意思。
① 士不以利移,不為患改(2分)
② 故曰巧偽不如拙誠(2分)
③ 學問不倦,所以治己也(2分)
④ 所以貴虛無者,得以應變而合時也(2分)
三、作家作品
1、朱熹:
(1130-1202)南宋著名理學家,思想家,哲學家,詩人,教育家、文學家。字元晦,后改仲晦,號晦庵,別號紫陽,謚文公。朱文公生于閩,長于閩,終老于閩。19歲中進士,授徒講學近50年。專研考證注釋經、史、文及講學,建立唯心論,他繼承了北宋程顥、程頤的理學,完成了客觀唯心主義的體系。
朱熹提出“理”,即外在世界的倫理程序,理是世界的本質,“理在先,氣在后”,提出“存天理,滅人欲”。所以他強調道德,認為人們應放棄“私欲”。為了認清理之所在,他指出“格物致知”的理論,從考察客觀事物,尋求知識和修養品格。他創立了閩學(即朱子學),博大精微,闡孔孟之道,成為了理學的集大成者。
朱熹學識淵博,對經學 、史學、文學、樂律乃至自然科學都有研究。其詞作語言秀正,風格俊朗,無濃艷或典故堆砌之病。不少作品的用語看得出都經過斟酌推敲,比較講究。但其詞意境稍覺理性有余,感性不足,蓋因其注重理學的哲學思想故也。
他的弟子眾多,留有很多著作。其中對后世影響最大的是《四書章句集注》、《近思錄》和《小學》。他的學術思想不僅影響中國元、明、清各代近700年之久,成為官方哲學,被視為儒學正宗,而且也成為14 世紀后東方文化主流,在朝鮮和日本都被視為國學,奉為主要道德信條。近代,朱子學傳入歐美,對西方國家也產生了不同程度的影響。所以,朱熹(文公)榮登千禧名人錄,被選進對世界最有影響力的50名杰出人物之一。
2、《朱子語類》
《朱子語類》,是朱熹長期講學的記錄稿。朱熹的門人九十多人記錄了他的講學問答。《朱子語類》由黎靖德在南宋度宗成淳六年(1270)編輯出版,是一部較為完備的記錄稿。記錄稿采用了語錄體的分類匯編形式,全書共140卷,分為“理氣”、“性理”、“自學”、“治道”、“訓門人”等26門,約200萬字左右。《朱子語類》內容涉及哲學、宗教、倫理、經學、教育、自然科學、治學態度等方面,是研究朱熹思想與朱子學的一部重要著作。
3、理學
宋元明清時期的哲學思潮。又稱道學。它產生于北宋,盛行于南宋與元、明時代,清中期以后逐漸衰落,但其影響一直延續到近代。廣義的理學,泛指以討論天道性命問題為中心的整個哲學思潮,包括各種不同學派;狹義的理學,專指程顥、程頤、朱熹為代表的、以理為最高范疇的學說 ,即程朱理學。理學是北宋以后社會經濟政治發展的理論表現,是中國古代哲學長期發展的結果,特別是批判佛、道哲學的直接產物。理學在中國哲學史上占有特別重要的地位,它持續時間很長,社會影響很大,討論的問題也十分廣泛。
概括說來,理學討論的問題主要有:①本體論問題,即世界的本原問題。二程認為觀念性的理是世界的本原。朱熹提出理為“本”,氣為“具”的學說。②心性論問題,即人性的來源和心、性、情的關系問題。朱熹認為心之本體即是性,是未發之中;心之作用便是情,是已發之和;性和情是體用關系,而心是“主宰”。③認識論問題,即認識的來源和認識方法問題 。理學家提倡窮理盡性之學,二程提出“格物致知”的認識學說;朱熹提出“即物窮理”的系統方法;
作為地主階級新的思想理論體系,理學一度對當時社會的發展起過好的作用。它在思辨哲學方面的發展,無疑是人類歷史上的一大進步。但是,理學在強化封建禮教 、維護宗法等方面,隨著中國封建社會的不斷發展,愈益起著消極乃至反動的作用。
第一部分參考答案:
1、其一,景象:一塊半畝見方型的小水塘,像是一面展開的鏡子,平靜清澈,鏡子中映照著天上徘徊的云影,一切都是那么和諧美好。哲理:半畝水塘因有了活水的不斷補給,才顯得清澈明亮,人的智慧、知識也只有不斷地學習才能永遠地增長。人要心靈澄明,就得活讀書、讀活書,時時補充新知。也可以理解為只有不斷地從生活中吸取養料,才能寫出富有活力的動人心弦的好作品,才能達到新的境界。也用來贊美一個人的學問或藝術成就,自有其深厚的淵源。或者認為是宇宙中的一切只有不斷地更新,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其二,景象:一夜的時間里,江河里的春水頓時漲起來了,這使得大戰船漂浮在水面上猶如一根羽毛那樣輕了。往日少水時,多少人花費了多少力氣也不曾移動巨船一尺一寸,如今好了,船可以自由自在地航行在河流當中。哲理:人們在讀書后,時常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 這是因為積累多了,人會達到游刃有余的境地。讀書積累是以貫通為歸宿,而貫通則以積累為基礎,這是人們在讀書中需要把握的。人的修養也是一樣,往往都有一個由量變到質變的階段。一旦水到渠成,自然表里澄澈,無句無束,自由自在。
(言之成理即可)
2、這兩首詩都是借景喻理詩,都以鮮明的形象表達來自已在學習中悟出的道理,既具有啟發性,也并不缺乏詩味,景和情同樣富于吸引力,其所包含的思辨性,非常引人入勝,正是所謂的“寓物說理而不腐”。
二、
① 士人不會因為私利而轉移志向,不會因為禍患而改變節操。(或“士人不會因為私利或禍患而改變他的志節)
② 所以說奸詐虛偽不如笨拙誠實。
③ 求學問道毫不倦怠,是用來修養自己的。
④ (士人)崇尚謙虛的原因,是這樣能夠順應變化而又符合時宜。
第二部分 課堂隨練
一、 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憒憒 著意 埽除 蕪穢 如履薄冰
恁地 剖判 札定腳 不肖 戰戰兢兢
二、 解釋下列加點詞語;
1、 古之學者為人
2、 只提醒精神
3、 天理所在
4、 尋常遇事時
5、 若是中人之資質
6、 不流于人欲
7、 須大段著力
8、 極要與他埽除打疊
9、 不得茍且放過
10、 向外便是趨愚不肖之途
三、 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或者異體字,并翻譯其意思
1、 此便是無克己工夫
2、 極要與他埽除打疊
3、 然小路面前有個物引著
4、 無一時一刻不照管克治
四、 實詞積累
1、窮
①窮得多少義理 (《<朱子語類>三則》)
②窮則獨善其身
③則好游者不能窮也(《游褒禪山記》)
④豈效窮途之哭?(《滕王閣序》)
⑤子子孫孫無窮匱也(《愚公移山》)
⑥窮鄉僻壤
2、處
①這樣處,極要與他埽除打疊(《朱子語類》)
②愚臣處不諱之朝(《求諫》)
③不見玉顏空死處(《長恨歌》)
④留戀處,蘭舟催發(《雨霖鈴》)
⑤處江湖之遠(《岳陽樓記》)
⑥久與賢人處則無過(《莊子》)
⑦處分適兄意(《孔雀東南飛》)
⑧幽獨處乎山中(《涉江》)
3、機
①此天理人欲交戰之機(《朱子語類》)
②一日萬機(《求諫》)
③機發吐丸(《張衡傳》)
④不聞機杼聲(《木蘭辭》)
⑤睹其機兆(《先主傳》)
⑥成敗之機,在于今日(《諸葛亮傳》)
⑦太祖少機警(《三國志》)
4、過
①若讀之數過(《朱子語類》)
②卒令不聞其過(《求諫》)
③聞大王有意督過之(《鴻門宴》)
④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小石潭記》)
⑤三過其門而不入(《孟子》)
⑥愿枉車騎過之(《信陵君竊符救趙》)
⑦過猶不及
5、克
①須是遇事之時,便與克下(《朱子語類》)
②無一時一刻不照管克治(《朱子語類》)
③克己復禮(《論語》)
④圍之不繼,攻之不克(《燭之武退秦師》)
⑤善始者實繁,克終者蓋寡(《貞觀政要》)
⑥然性儉克,少恩情(《朱脩之傳》)
⑦不克蒙其澤(《祭十二郎文》)
6、下列各組中加點字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項是:
A.君子喻于義 不能喻之于懷
B.自然存天理而行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C.明知合行大路 合朝交歡 合家歡樂
D.一步一趨,便有個為義為利在里 向外便是趨愚不肖之途
五、 虛詞積累
1、即
①略曉其義即厭之(《朱子語類》)
②以人言不同己意,便即護短不納(《求諫》)
③即從巴峽穿巫峽(《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④即今之然在墓者也(《五人墓碑記》)
⑤來即我謀(《氓》)
⑥須行即騎訪名山(《夢游天姥吟留別》)
⑦項王即日因留沛公與飲(《鴻門宴》)
⑧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國胡以相恤?(《論積貯疏》)
2、乃
①及到做時,乃為人欲引去(《朱子語類》)
②則是不乃竊齊國……乎?(《胠篋》)
③良乃入,具告沛公(《鴻門宴》)
④設九賓于廷,臣乃敢上璧(《廉藺列傳》)
⑤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游褒禪山記》)
⑥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經首》之會。(《庖丁解牛》)
⑦爾其無忘乃父之志(《伶官傳序》)
3、以
①必須明理以先之(《朱子語類》)
②勇猛以行之(《朱子語類》)
③何以利吾身(《孟子見梁惠王》)
④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胠篋》)
⑤不賂者以賂者喪(《六國論》)
⑥久之,能以足音辨人(《向脊軒志》)
⑦豈得以人言不同已意,便即護短不納?(《求諫》)
⑧夫夷以近,而游者眾 (《游褒禪山記》)
六、 指出下列各句的句式特點,并解釋句子:
1、此便是無克己工夫
2、若賢人資質次于圣人者
3、仁以為己任
4、乃為人欲引去
第二部分參考答案:
一、kuì zhuó sǎo wú huì bó nèn pōu zhá xiào jīng
二、1、求學的人;2、提神醒志;3、心之本然;4、平常的;5、天生的才能、性情;6、向壞的方向轉變;7、仔細地;8、特別需要;9、隨便地 10、無才、無能、不賢、不正派。
三、1、“工夫”同“功夫”,本領、造詣;2、“埽”同“掃”,灑掃;3、“著”同“著”;4、“克治”同“克制”
四、1、①推究、追究到底;②與“達”相對,不得志、不顯貴;③窮盡、走到盡頭;④與“通”相對,到盡頭的、阻塞不通的;⑤窮盡 ⑥貧困的;
2、①……的時候 ②處在 ③……的地方 ④……的時候 ⑤處于、處在 ⑥交往、相處 ⑦處置、安排⑧居住
3、①關鍵 ②事務 ③機關、機鍵 ④織布機 ⑤通“幾”,先兆、苗頭 ⑥機會 ⑦機靈
4、①量詞,表示行為次數 ②過錯、過失 ③責備 ④過于、過分 ⑤經過、路過 ⑥拜訪、探望⑦超過。
5、①攻克、戰勝 ②克制 ③克制 ④戰勝 ⑤能夠 ⑥通“刻”,苛刻 ⑦能夠。
6、A.(都是使……明白)B,使……在心里留存;問候 C,應該;全、滿 D走一步,指有所行動;趨向,趨于
五、
1、①于是,就 ②于是,就 ③立即 ④就是,表強調 ⑤接近、靠近 ⑥就 ⑦當時、當天 ⑧表假設
2、①卻 ②是,幫助表判斷 ③于是,就 ④副詞、才⑤在,處在 ⑥而,又,表并列 ⑦你的。
3、①來,表目的 ②相當于“而”,表修飾 ③介詞,用 ④介詞,把 ⑤介詞,因為 ⑥憑借⑦連詞,因為 ⑧相當于“而”,表并列。
六、1、判斷句,2、定語后置句,3、介詞賓語前置句,4、被動句。
第三部分:讀寫訓練
1、請結合你對課文《朱子語類》中第二則的理解談一談對下面這個事件的看法。
2006年4月21日晚10時,許霆來到天河區黃埔大道某銀行的ATM取款機取款。結果取出1000元后,他驚訝地發現銀行卡賬戶里只被扣了1元,狂喜之下,許霆連續取款5.4萬元。當晚,許霆回到住處,將此事告訴了同伴郭安山。兩人隨即再次前往提款,之后反復操作多次。許霆先后取款17.5萬元;郭安山則取款1.8萬元。事后,二人各攜贓款潛逃。潛逃一年的許霆,17.5萬元贓款因投資失敗而揮霍一空,2007年5月在陜西寶雞火車站被警方抓獲。廣州市中院審理后判處其無期徒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并處沒收個人全部財產。
2、下面是吳淡如的散文《暢所欲言未必道德》中的一段話,閱讀之后,請談談你對待網絡上“暢所欲言”的現象的看法:
很早以前就有人問我,是不是要設一個網站,和大家“溝通”一下意見?我會說,我還是喜歡比較傳統的方式,有問題,寫信到出版社給我。我相信,一個人愿意鄭重其事地把心情或意見落成“信”,至少是經過思慮孔嚼的,才算真正的問題。
白紙黑字,至少經過一些修飾與修正,代表慎重的心意。在這個資訊泛濫的時代,我并不想聽到大多匿名者不負責任的“暢所欲言”。
現在有太多渠道可以“暢所欲言”了。報紙的傳真熱線、廣播的Callin節目,還有四通八達的網路,大家忙著發表意見。正面的作用是,大眾的聲音得到了傾聽的機會,但負面作用則是不道德的攻汗像細菌一樣,擁有非常不負責任的“培養皿”。
躲在暗處的我們,是比較敢大聲說話的,因為我們可以不負責任。看他不順眼,放黑函,很暢快,不是嗎?
我的看法:
3、大作文:
話題一:克制自己與張揚個性
話題二:
馬斯洛提出的人的需求層級。
第一,生理的需要:生命本能的自然反應,是自身與人類生命能夠延續的需求。
第二,安全的需要:包括物質資源供應不匱乏,生命不受外力傷害。
第三,愛和歸屬的需要:被愛,感到被需要、能被群體接納而融入其中的情感需求。
第四,尊重的需要:能夠被尊重,至少能夠被他人平等看待,覺得自己活得像個“人”。
第五,自我實現的需要:憑借自己的能力,隨己所愿地選擇不受羈絆的人生目標,不為金錢、不為他人,甚至不為親人,只是為了某種價值,并盡其自我地追求。
請思考馬斯洛理論,結合你對人的欲望與道德、物質追求與精神追求之間關系的理解,以“人生的需要”為話題,寫一篇大作文。
[《朱子語類》學案(第一、二、三部分)(人教版高二選修)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3.高二開學第一課教學設計
10.高二《勸學》教案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