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普安縣第二中學:余永正
語文教師應當按照美學教育規律,引導學生學會發現和挖掘美,盡可能地再現作品所創造出的審美意境,并通過審美聯想,盡可能完整地將它“輸入”到學生的大腦中,將學生帶入有聲有色有味的圖畫般的審美意境中去,指導學生到文學作品中去感受美、判斷美、創造美,不斷提高鑒賞能力,從而樹立起正確的審美觀、人生觀。教會學生感受和內化美,最終實現美感的升華。
[關鍵詞]審美教育 自然美 人物形象美 藝術美 科學美 內化美 升華美
審美教育就是要通過各種具有藝術魅力的形象來打動人心,使人在情感上產生共鳴。中學語文教材中有不少文質兼美的古今中外文學名著,包羅萬象,內容十分豐富。無論是塑造人物形象、靈魂的小說;還是贊美祖國山河的散文;是富于強烈藝術欣賞情趣的詩詞;還是闡明事理內涵的政論文,以及說明科學真諦的小品;燭照世態人情的雜文。都無不蘊藏著“美”的因素,對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觀點、審美情趣以及陶治情操、豐富心靈、提高社會主義精神文明覺悟,培養共產主義道德品質都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語文教師可以利用語文教材中豐富的美育內容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筆者經過二十多年的教學經驗總結得出:中學語文教材中大致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來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
一、“自然美”的審美教育
自然美是指存在于自然界的事物的美。“所謂自然事物,也是指自然發生而不依存于人或社會關系的純自然的事物。”(注:蔡儀:《美學原理提綱》,廣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12頁。)如雄偉的峨嵋、嫵媚的西湖、幽雅的雁蕩、神奇的泰山等。它包括單個自然物與自然現象的美,也包括由多個自然物與自然現象所組成的大自然的風光美;它既包括春光明媚、色彩柔和、奇花異草組成的、給人以賞心悅目的自然界的優美,也包括烏云翻滾、雷鳴電閃、狂風暴雨、奇山異水所組成的自然界的壯美。自然美是與社會美相對而言的,并與社會美共同組成現實美。大自然不僅為人類提供了取之不盡的生活資料來源,同時也為文學藝術提供了豐富生動的寫作素材,中學語文教材中的以“自然美”為描寫對象的游記、散文之類,就為中學語文教學提供了大量的“自然美”方面的審美教育內容。在教材中有寫遼闊富饒的祖國大地的《大地》;有寫雄偉奇麗的天山景物的《天山景物記》;有寫生機蓬蓬的春天秀色的《春》;有寫艷如處子的茶花的《茶花賦》;有寫丹心似火的楓葉的《香山紅葉》;有寫梅雨潭迷人的《綠》;等。每一篇都能給學生美的感受,喚起學生美的感情,使其甘之若飴。通過文章所創造的審美境界,幫助學生深化審美情趣,提高審美能力,促發他們的審美發現,培養他們熱愛祖國、熱愛山河的美好情操。
二、“人物形象美”的審美教育
人物形象美是指人物形象的“外在美”和“內在美”。以內在美為要。中學語文教材中除散文作品外,大量的是以人物形象為描寫對象的小說作品。在這條文學作品的長廊中,作家們留下了不少震撼人心的優秀作品,有不少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可作為審美典型,對學生有強烈的審美教育作用。如迂腐可憐的孔已己,麻木不仁的閏土,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阿Q,不愿做亡國奴的韓麥爾,追求虛榮享受的路瓦裁夫人,守財奴葛朗臺,慳吝鬼潑留希金…..這些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都無一不地震撼青少年學生的心靈。我們語文教師就應該充分挖掘“人物形象美”的這種感人力量和教育作用,感染啟迪、凈化升華學生的思想、心靈,培養他們正確的審美觀念,點燃他們為美好理想而獻身的感情火花。例如:魯迅的《藤野先生》通過“我”與藤野先生的交往,高度贊揚了一個與眾不同的樸實的熱忱的和沒有民族偏見的偉大學者形象。表現了作者深沉摯著的愛國主義、國際主義精神,寄托著作者的“人文主義”美學理想;《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一文,就高度評價了馬克思作為科學家和革命家對人類科學及無產階級革命所做的貢獻,贊揚了馬克思大無畏的膽略和氣魄;《木蘭詩》中的木蘭深明大義、剛毅勇敢、勤勞善良、不圖功名而又胸懷柔情;魏巍的《我的老師》中的蔡蕓芝熱愛學生、熱情公正、溫柔美麗、教導有方;《廉頗藺相如列傳》中塑造了敢于斗爭、不畏強暴、機智勇敢的藺相如的形象。我們語文教師就要善于抓住文學作品中的人物形象這個鏈條,用“人物形象美”的美學力量,激發起學生求真、趨善、愛美、憎丑的道德情操,點燃學生為美好事物而不惜獻身的心靈火花,讓其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深刻的審美教育。
三、“藝術美”的審美教育
藝術美是指藝術作品的美。它是“自然美”、“生活美”的集中表現。藝術美是語文教學美育因素的重要內容。教材中的許多作品,尤以富于繪畫美、音樂美為美學特點的詩、詞、散文為最重要,具有強烈的感人美學力量。例如:王維的詩,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好詩好畫,相輔相成,給人以一種清新恬淡的美感;又如:現代作家孫犁的作品,情真意切、情景交融,洋溢著革命的現實主義和樂觀主義精神,具有很大的美感力量。如他最著名的小說《荷花淀》,一開頭,作品便寫了朦朧的月下,一個女人織著席,等待夜歸的丈夫。“葦眉子又薄又細,在她懷里跳躍著”;“她像坐在一片潔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潔白的云彩上”;“淀里也是一片銀白色世界,水面上還籠起一層薄得透明的霧”;“晚風吹來還帶著新鮮荷葉花的清香。”如此的描寫,何等的“美”不勝收!聲、色、味、香皆備,風景如畫,畫色宜人;人、情、景水乳交融,充滿了濃郁的詩情畫意。其他的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李建吾的《雨中登泰山》等文章以及魯迅、秦牧等的雜文,也都無不珠璣滿目,無不有著類似的感人心魄的藝術美的力量。
四、“科學美”的審美教育
科學美是一種客觀存在的美,在科技性說明文中顯得尤為突出。如:《中國石拱橋》科學而準確地介紹了石拱橋結構特點、興建歷史及價值。《眼睛與仿生學》主要說明人和動物的眼睛的不同結構和功能,揭示了研究各種不同構造和功能的眼睛,對發展仿生學,發展現代科學技術都有重要意義,使人深深地體會到科學研究、科學發展所具有的動力美,還體現了科學工作者不斷研究新的科學領域的探索美。
總而言之,“美是到處都有的,對于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大雕塑家羅丹道出了這一亙古不變的真理。所以,語文教師應當按照美學教育規律,深入鉆研教材,在這一“美的富礦”里挖掘美,盡可能地再現作品所創造出的審美意境,并通過審美聯想,盡可能完整地將它“輸入”到學生的大腦中,將學生帶入有聲有色有味的圖畫般的審美意境中去,指導學生到文學作品中去感受美、判斷美、創造美,不斷提高鑒賞能力,從而樹立起正確的審美觀、人生觀。為引導學生感知美、鑒賞美、創造美奠定基礎。教會學生感受和內化美,最終實現美感的升華。
參考文獻」
①《美學原理教程》中第十章第二節,美育在教育中的作用,第三節美育的實施。
②《四川教育》四川教育委員會主辦1999年第3期82頁。
③黃良主編:《美育與中學語文教學》。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第43頁。
④楊辛、甘霖、劉榮凱著的《美學原理綱要》,1996年版
作者郵箱: yuzhengy1963@126.com
[語文教學中審美教育拾片(網友來稿)]相關文章:
7.小班收拾玩具教案
8.輕拾歲月的陽光
9.深秋拾遺(隨筆)
10.拾遺的同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