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 云
南朝時,陶弘景隱于句曲山,齊高帝蕭道成有詔問他“山中何所有?”他作詩答曰:“山中何所有?嶺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悅,不堪把贈君。”從此白云便與隱者結(jié)下了不解之緣。白云自由不羈,高舉脫俗,潔白無瑕,是隱者清高風度、品格的最好象征。
李白《白云歌送劉十六歸山》:“楚山秦山皆白云,白云處處長隨君。長隨君,君入楚山里,云亦隨君渡湘水。湘水上,女蘿衣,白云堪臥君早歸。”
全詩四處寫“白云”。詩歌只抓住劉十六自秦歸隱于楚的行程來寫,白云與隱者處處相隨,。這是一首送別詩,不從送別的角度申訴離情;題目為《白云歌》,也不以詠物的形式描摩白云;所送的對象劉十六是位隱者,而全詩又無一處提到隱者。我們從詩中似乎只看到一朵白云在隱者的頭上飄浮,而隱者的高潔形象,隱逸行動的高尚,作者對隱者的稱贊和羨慕,都見于言外了。這種藝術(shù)效果產(chǎn)生,就只能歸功于白云這一典型意象的固定內(nèi)涵了。
王維《送別》:“下馬飲君酒,問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歸臥南山陲。但去莫復問,白云無盡時。”
六句詩中,前二句是敘事,后四句是對話,平白如話,質(zhì)樸無華,詩的意境全在“白云無盡時”一句。我們仿佛看到,深山之中,林泉之側(cè),有一位隱逸之士,高臥于磐石之上,頭上白云飄浮,身邊清風徐來,所見則山花爛漫,所聞則百鳥鳴囀。而這一切是永遠也不會窮盡的,這比起塵世間的榮華富貴來,不是更富有嗎?這一句“白云無盡時”,寫盡了作者對友人的勸慰之情,對隱者的仰慕之心,還有對社會現(xiàn)實的憤激之意。這平淡中的深厚詩意正是由“白云”中所隱含的文化內(nèi)涵造成的。
孟浩然《秋登萬山寄張五》:“北山白云里,隱者自怡悅。”
高適的《賦得還山吟送沈四山人》:“白云勸盡杯中物,明月相隨何處眠?”
均以白云象征隱者。
滄 浪
“滄浪”,水名。蔣驥《山帶閣注楚辭》云:“武陵龍陽有滄山、浪山及滄浪之水。”《楚辭漁父》:“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音拙,洗)我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 這是漁父所唱的《滄浪歌》。這首《滄浪歌》又見于《孟子》,可見是江湘間廣為流傳的歌曲。江水初夏漲時則濁,秋末落時則清。纓,系帽子的帶子。清水濯纓,濁水濯足,是說適應環(huán)境,即《漁父》原詩中說的“與世推移”,也就是“舉世混濁,何不隨其流而揚其波?眾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 ” 的意思。王逸《楚辭章句》注曰:水清“喻世昭明,沐浴升朝廷也”;水濁“喻世昏暗,宜隱遁也。”《論語泰伯》:“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詩人往往借用“滄浪”來表達意欲歸隱的想法或看破生活、不以為意的態(tài)度。
王維《酬張少府》:“晚年唯好靜,萬事不關(guān)心。自顧無長策,空知返舊林。松風吹解帶,山月照彈琴。君問窮通理,漁歌入浦深。”
這是一首酬和張少府的詩,張詩中曾問到“窮通”之理,“漁歌入浦深”就是王維的回答。這里的“漁歌”就是指《漁父》中的“滄浪之歌”。王維似乎在說:我同意“漁歌”所唱的態(tài)度,水清濯纓,水濁濯足;通則顯,窮則隱,“與世推移”,怎么都可以。不必問窮通之理,還是歸隱吧!
滄 洲
“滄洲”,水邊綠洲,古時常用來指隱士居住的地方。
杜甫《曲江對酒》:“吏情更覺滄洲遠,老大徒傷未拂衣。”
這句中的“滄洲”也是指隱居地,“拂衣”是說在公堂上拂衣而去,即辭官的意思。因為有微官在身,而無法脫身隱居,所以,雖老大傷悲,也無可奈何,終未拂衣而去。顯示一種欲進不能,欲罷又不忍的兩難境地,這正是杜甫既不滿意官場生活,又不肯放棄政治理想的矛盾心理。
李白《江上吟》:“屈平詞賦懸日月,楚王臺榭空山丘。興酣落筆搖五岳,詩成笑傲凌滄洲。”
全詩是寫功名富貴不能長在,而詩詞歌賦卻可與日月同輝,表達了作者對庸俗生活的鄙棄和對理想生活的追求。“搖五岳”是寫筆力雄健無敵,“凌滄洲”是寫胸襟高曠放達(雖身居江湖,但還是心胸開闊,睥睨一切)。
陸游《訴衷情》:“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此生誰料,心在天山,身老滄洲。”
陸游晚年隱居在紹興鏡湖邊的三山,故云。后三句是說:此生,怎么也不曾想到--我的心一直在西北天山戰(zhàn)場,而身軀卻隱居衰老在“滄洲”!“誰料”二字,感慨萬分;身心異處,字字血淚。感嘆自己被迫隱居,流露出對朝廷屈辱求和政策的憤激情緒。雄壯深沉,蒼勁悲涼。
謝朓《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橋》:“既歡懷祿情,復協(xié)滄洲趣。”
既懷著入世為官的理想,又對出世隱居有著極大的想望。其實是寫一種矛盾的心理。
范成大《水調(diào)歌頭》:“釃(音師)酒問蟾兔,肯去伴滄洲?”
把酒問月,肯陪我去滄洲隱居嗎?表達了自己意欲退隱的念頭。
東 皋
“東皋”,泛指田野或高地。一說東山。《文選秋興賦(潘岳)》:“耕東皋之沃壤兮,輸黍稷之余稅。”后來詩文中多借指隱居地,以寄托隱居之意。
陶潛《歸去來辭》:“登東皋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這里的“東皋”既是實指田野間的高地,也是暗指作者的隱居地,詩句抒發(fā)了作者隱居生活的閑適和愜意。
唐朝詩人王績《野望》:“東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牧人驅(qū)犢返,獵馬帶禽歸。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這首詩表達了作者的隱居之意,只是這隱居生活不像陶淵明那樣快樂,不能與當?shù)氐泥l(xiāng)民相處融洽,徙倚無依,所以長懷“采薇”(悲傷痛苦)之心。王績自號東皋子。
王績《秋夜喜遇王處士》:“北場蕓藿罷,東皋刈黍歸。相逢秋月滿,更值夜螢飛。”這里并不是泛說屋北的場圃,家東的田野,而是借“東皋”點明歸隱躬耕的身份。
晁補之《摸魚兒東皋寓居》:“東皋嘉雨新痕漲,沙嘴鷺來鷗聚。”晁補之晚年歸隱,自號歸來子,并修葺東山“歸來園”,作為游憩之地
[說說古詩詞中象征隱居的幾個意象詞]相關(guān)文章:
7.民居的導游詞
8.晚安幾個字的說說
9.古詩傷感說說大全
10.隱隱約約的反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