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導入
同學們,著名詩人臧克家說:“毛澤東詩詞是偉大的篇章”。的確如此,我們從初中學過的《沁園春雪》中已經感受到毛澤東詩詞的豪放風格和磅礴氣勢。這堂課我們學習他用“沁園春”作詞牌的另一首詞“長沙”。(文字投影:《沁園春長沙》毛澤東一九二五年)讓我們通過誦讀,一起來品味這首詞的語言,領會它的意境,同時感受感受毛澤東青年時代的偉大抱負和革命情懷。
二、寫作背景
1925年是中國革命異常激烈的年代。震驚中外的五卅運動和省港大罷工已經爆發,農民運動也勢如暴風驟雨,迅猛異常。隨著革命高潮的到來,各派政治勢力對革命領導權的爭奪更為激烈。國民黨右派勢力想篡奪領導權,排擠成立不久的中國共產黨。在共產黨內,陳獨秀認為革命必須由資產階級領導,提出“一切權力歸國民黨”的錯誤主張。毛澤東同志則針鋒相對,同國民黨右派勢力和黨內右傾分子進行了堅決斗爭。這年2月,毛澤東同志回到家鄉湖南湘潭韶山沖,組織農民協會,培養和發展了一批農民黨員,建立了第一個農村黨支部。8月,毛澤東離開韶山沖,經過長沙,準備去廣州主持農民運動講習所。10月深秋季節,在長沙停留期間,重游橘子洲,寫下了這首氣壯山河的偉大詩篇。
三、教師范讀
接著,大家同學們邊看課文邊看錄像畫面,通過視聽初步感受課文內容及詞中所抒發的思想感情。
四、朗讀、領會,品評、鑒賞。
1、詩歌語言的跳躍性很大,語序往往倒裝,而且有些成分省略,要明白地讀懂詩句的意思,還得靠讀者自己通過想象,進行合理的調整和補充。本詞的開頭三句,“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就這是這樣。哪位同學能按調整好的正常語序,把三句的大意順暢地說一下?(生:在深秋時節,我獨立于橘子洲頭,看著湘江水滾滾北去。)
2、“獨立”能否改為“站立”“直立”等?
(生:不行!蔼毩ⅰ辈粌H表明是一個人,而且顯示了詩人砥柱中流的氣概。)
聯系當時的背景,軍閥趙恒惕正在通緝毛澤東。詩人在韶山人民的掩護下,秘密到達長沙,獨自來到橘子洲頭?梢娨粋“獨”字再現了當時的特定環境,但詩人身處險境仍然“獨立寒秋”,坦蕩從容。唐朝柳宗元有一首題為《江雪》的絕句,誰還記得嗎?(生:“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這是柳宗元政治革新失敗之后,被貶永明,身處逆境時寫的一首詩,表達了詩人與惡勢力絕不妥協的心志。柳宗元是“獨釣寒江”,毛澤東是“獨立寒秋”,意境相似。當然封建士大夫與革命偉人的胸襟境界又是不可同日而語的。
3、一個“看”字,一直統領到哪里?(生:“萬類霜天竟自由”)
共7句。在詩詞中這叫“一字領起”,俗稱“領字”,一般上下闕都有一個,讀詩詞要注意找出這種領字。我們初中學過的《沁園春雪》上闋的領字是哪個?(生:望。)也是控制7句直到“欲與天公試比高”。這里詩人都看到了哪些秋景?大家推薦一位朗誦水平高的同學來讀一下。(生1讀:“看萬山紅遍……萬類霜天竟自由”7句)“看”是領字,要稍加停頓,以下幾句要讀得抑揚頓挫,還要注意關鍵字的重讀,要情緒飽滿,充滿興奮喜悅之情。(師范讀此7句),F在大家再齊讀這7句(生齊讀)。這幾句詩人給我們描寫了一幅湘江秋色圖。(文字投影:“山紅”“林染”“紅碧”“舸爭”“鷹擊”“魚翔”“萬類競”)
4、這幾句視角變換和寫景順序極有特色。前兩句“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詩人是怎樣看的?(生:放眼望去。)對,是“遠眺”,你能模仿一下嗎?(生模仿)這寫的是“遠景”。接下來兩句“漫江碧透,百舸爭流”,詩人的視線又怎樣?(生:收回來。)這是“近觀”,你再模仿一下(生模仿)。這寫的是“近景”!苞棑糸L空”怎樣看?寫的什么景?[生:“仰視”,寫的是“高景”(生模仿)]“魚翔淺底”怎樣看?寫的是什么景?[生:“俯瞰”,寫的是“低景”(生模仿)]
5、現在請同學們設身處地,體會詩人“獨立橘子洲頭”,飽覽大好放?秋色的情景,把觀賞這些秋景時的神情、動作連起來表演一下。咱們班誰的表演能力最強?(生上臺演示)毛主席的“手”該怎樣是倒背好,還是插腰好?(生:插腰。)“視角”的轉換是快點好,還是慢點好?(生:慢點好。)對。是興味盎然地品味觀賞,而不是匆匆忙忙地走馬觀花。你剛才視角轉換得就太快了點。現在我讀著這幾句,你再來表演一遍好嗎?(生演示)神態自然,從容多了,頗有點偉人的氣度。
6、接下來讓我們完整地想象這是一幅怎樣的圖畫。雨果說:“想象是人類思維中最美的花朵!焙诟駹栒f:“想象是最杰出的藝術本領。”看誰的腦海中綻開的想象的花朵最美麗,誰具備這種最杰出的本領。讓我們微微閉上雙眼,放飛自由的心靈,給思維插上想象的翅膀,伴著音樂的旋律,飛入這個絢麗多姿,生機勃發的世界吧。ǚ乓魳罚
“遠望千山萬嶺,楓林如染,像熊熊燃燒的烈火;近看漫江水碧,千帆竟發,像戰場上無數奮進的勇士。抬望眼,雄鷹展翅,矯健勇猛,翱翔長空;低眉處,魚翔戲水,自由輕快,生機盎然!
展開想象,把詩人所描繪的秋景由文字變成形象的畫面,在“大腦熒屏”上放映出來,可分四步。第一步是“勾勒形態”,將群山、層林、江水、般只、雄鷹、游魚的輪廓勾勒出來;第二步“染上色彩”,把黑白熒屏變為彩色熒屏,火紅的楓林,藍天碧水……讓畫面的色彩更鮮艷,更豐富,更美麗;第三步,“使畫面動起來”,秋風送爽,吹動滿山的楓葉,像熊熊燃燒的烈火,江水緩緩流淌,大小各式的船只爭相競發,雄鷹在藍天翱翔,游魚在清澈的水底自由輕快地嬉戲;第四步,“讓畫面更細致、逼真”,在腦海中來幾個特寫鏡頭,譬如船上耀眼的白帆,游魚的細鱗,水底的沙石……
7、在這幾句中,哪幾個動詞用得好?(生:染、擊、翔)
“染”為什么用得好?(生:用了擬人手法。)對,其實古人早就用過“染”這個詞,王實甫的《西廂記》中就有“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的名句。這漫山遍野像火一樣的楓林,很容易使人聯想起什么?(生:讓人聯想起星火燎原的革命火炬。)是的,革命形勢蓬勃發展,“萬山紅遍”,大有燎原之勢!皳簟备某伞帮w”可以嗎?(生:不好。“擊”能顯示出雄鷹展翅奮飛,搏擊長空的強勁有力,“飛”太一般了。)說得好,這位同學的語言感悟力較強!跋琛备臑椤坝巍焙孟窀鼫蚀_一些,魚兒怎能像鳥兒一樣飛翔呢?(生:“翔”寫出了魚兒在清澈見底,水天相映的水中游動得自由輕快,像在天空中飛翔一樣。)說得好!皽\底”并非真的水淺,而是清澈見底,顯得水淺。你想,藍天倒映在碧水中,看上去魚兒像在天空中游動,在天空中游動不是很像飛翔一樣嗎?古人就有“秋水共長天一色”的名句。
其實詩句里不光這些動詞用得精練形象,在詩人眼里,山是萬山,林是層林,江是漫江,舸是百舸,而且萬山紅就要紅個遍,層林染就要盡染,漫江碧就要碧個透,所有這些,都讓我們感受到毛澤東用詞是多么精妙,多么生動傳神。據他身邊的工作人員回憶:“毛主席寫作時,常在屋里踱來踱去,時而凝眉沉思,時而昂首吟哦,時而坐下來寫幾句,又搖搖頭,把紙揉成一團。第二天清晨,工作人員發現紙簍里已裝滿了大半。”毛主席這種苦心孤詣,“語不驚人死不休”的錘煉語言的精神,值不值得我們學習?(生:值得學習。)
8、最后一句“萬類霜天競自由”--由眼前景物一下擴展到世間萬物,并做了哲理性升華。既然世間萬物都在秋光中爭著過自由的生活,在斗爭中獲得生存自由,那么作為萬物之靈的人類,特別是被壓迫被剝削的人民,不是更應該競自由嗎?這實際是對被壓迫人民的一種什么?(生:號召和呼喚。)對,如同說:饑寒交迫的奴隸起來為生存自由而斗爭。同學們看,毛澤東筆下的秋景,給人的總體感覺是什么?你能用四字短語概括這幅秋色圖的特征嗎?(生:色彩斑瀾,生機勃勃)。是的,絢麗多姿,充滿生機。(文字投影:絢麗多姿,充滿生機。)
9、古人寫秋秙("content_top");
[學習《沁園春長沙》(粵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