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學目標:
1、大致了解孔子的生平主要活動,理解他在中國歷史文化過程中所起的作用。
2、深切感受到他的為人,感念他的孜孜不倦,了解他的博學多才,認識他“一以貫之”的人格和堅持自己理想主張決不放棄的精神。
3、積累文言詞匯,各類句式,提高自己的文言文閱讀能力。
二、教學重點難點:
1、掌握文言知識,如詞類活用、特殊句式等。
2、認識孔子的理想追求、優秀品質和高尚人格。
三、教學課時:三課時
第一課時
一、孔子其人及《孔子世家》:
孔子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偉大的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孔子世家》詳細地記述了他的生平活動及各方面的成就,是研究孔子生平思想的一篇重要文章。
孔子一生都有著極高的政治熱情,即使在他遭到打擊、排斥、嘲諷、甚至圍困的時候也仍然不減。為了宣傳自己的政治主張,他不辭勞苦,用了一生的大部分時間,帶領弟子周游列國,奔走游說。雖然到處碰壁,但仍執著追求。文章用了相當篇幅,真實地記述了孔子一生的政治活動,寫得生動具體、形象逼真。
孔子是我國教育史上私人授徒講學的第一人。在他之前,學在官府,孔子興辦私學,廣收門徒,把教育對象擴大到了平民,把文化知識傳播到民間,這在我國教育史上,實在是個創舉,為古代的教育做出了巨大貢獻。文中對孔子的辦學思想、教學內容和方法,以及他循循善誘,誨人不倦的作風,都有全面地描寫,突出地表現了這位偉大教育家的風范。
文章也寫了孔子淵博的知識和高度的修養,以及他在整理和傳播古代文化典籍方面的功績。他整理和編纂過《詩》、《易》、《禮》、《樂》、《春秋》等古代文化典籍,并且將作為教學內容的重點,從而對這些古文獻的傳播和保存作出了杰出貢獻。
孔子一生的事跡很多,頭緒也很紛亂,但司馬遷在這篇洋洋近萬言的文章中卻記述得線索清楚,有條不紊,而且重點突出,在記述故事的同時,注意人物性格特征的描寫,從而較全面地展現出了孔子的形象和精神風貌。
司馬遷寫歷史人物,暗含愛憎褒貶的的感情,有較為鮮明的傾向性。他對孔子的向往和景仰,也在文中處處流露了出來,加之引用了大量孔子的原話,用孔子自己的語言來表現其人,不僅使孔子形象具有真實感,而且也使人覺得親切感人。
二、孔子好學善思的品質:
①孔子適周問禮:
從此處可以看出孔子的好學,也是為了通過老子之口說明孔子是“聰明深察”“博辯廣大”而正直的人,還用以強調孔子在與老子的交往中得到的提高。
②孔子適齊聞《韶》:
主觀感受--“三月不知肉味”;社會反響--“齊人稱之”
③孔子在魯學琴:
“習其曲”“得其數”“得其志”“得其為人”;以師襄子的不斷催促和后來的折服來襯托孔子的行為和品質。
第二課時:
孔子被困陳蔡之間:
1、孔子循循善誘、因材施教的導師風范
①子路--坦誠直率、敢于質疑
子路認為孔子的理想和主張中有不仁不智的因素,因而導致眾叛親離。子路質疑孔子之道的內涵,這是對孔子之道的正確性提出了懷疑,孔子沒有給予正面的回答,而用伯夷叔齊和王子比干的事實從反面提醒子路思考--仁與智的有與否并不是“吾道”是與非、窮與達的要害。
②子貢--小心謹慎、講用務實
子貢認為孔子的理想和主張過于迂闊而不切實際,因而無法取得社會的認可和民眾的支持。子貢從能否為社會接受、能否為世所用的角度出發,暗示孔子之道不切實際,這是對孔子之道的實用性表示了懷疑,孔子對他進行了直接的批評,告誡子貢--應當多考慮如何完善自己的理想和主張,不要急功近利,不要只看眼前利益,否則就會犯眼光短淺的錯誤,最終會喪失了自己的“道”。
③顏回--信念堅定、能言善辯
顏回認為孔子的理想和主張是盡善盡美的,不能得到社會認可民眾支持的原因是統治者不愿求美向善。子路、子貢主張對孔子之道加以改造、調整,顏回卻主張堅持,決不改變決不動搖。顏回篤信孔子之道,認為“天下莫能容”恰恰證明孔子之道的先進性和正確性,而且道之“窮”正好可以檢驗一個人是不是能堅守自己信仰和主張的真君子,孔子對他這種審時知世而又堅守其道、“一以貫之”的君子風范和品質人格十分欣賞,不僅表示贊同,而且感到欣慰,在談話的最后,還是忍不住開了一個玩笑。
2、孔子堅持原則、信念堅定的高尚人格
困于陳蔡之間,情況險急,身邊的弟子們了都病餓得“莫能興”,而孔子卻處變不驚,“講誦弦歌不衰”,以致引起子路和子貢的反感和怨憤。這也是用反襯的手法表現孔子的堅強,貧賤不移,威武不屈。孔子回答子路和子貢的話,既袒露了自己的心境和為人做事準則,也含教育弟子之意。
第三課時:
孔子整理文獻、從教授業、撰述《春秋》等活動
1、 孔子整理文獻:
①對“禮”的整理--孔子整理文獻是因為這些文獻已“廢”“缺”;因為孔子的整理《書傳》《禮記》等文獻才得以保存;孔子是在“追跡三代”“觀殷夏所損益”的基礎上做整理繼承工作的,并對“周禮”最為肯定;孔子整理的文獻,當時已不能完全被印證。
②對“樂”的理解的分類吞理解,“各得其所”的自信,是建立在認真學習、悉心研究的基礎上的。
③孔子對《詩》的刪削和篇目確定,刪削的原因是為了“去其重”,篇目確定的原則是“可施于禮義”并能“弦歌之”。
④孔子晚年“喜”“讀”《易》并為其中的一些篇目作序的情況,“韋編三絕”強調了“喜”的程度和勤奮精神,“假我數年”的話則表現了“學而不厭”的學習態度。
2、 孔子從教授業:
概述其教學的內容和弟子的眾多,后一段寫其具體的教育內容和主要的教學方法。
3、 撰述《春秋》:
①孔子作《春秋》的緣由--使自己的主張和風解“見于后世”,并交代《春秋》所記史實的起訖年代。然后用“據魯”和“約其文辭”二句指出《春秋》的指導思想和表達特點。并舉《春秋》中的兩個例子進行印證,最后兩句,說明《春秋》的寫作目的和成書后產生的影響。
②孔子對《春秋》的重視程度,先用對比說明孔子對此書字字推敲,他人無法改易,連以“文學”著稱的徒子夏也“不能贊不辭”;然后敘述孔子將《春秋》傳授給弟子時語重心長的叮囑,孔子強調此書的“雙刃劍”效應,意在告誡弟子首先必須“知丘”和堅守其道。
[《史記》選讀--《孔子世家》教案(蘇教版選修)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1.論語選讀教案
4.孔子拜師教案
5.粵教版選修唐詩宋詞散曲選讀教案參考
6.孔子游春教案
8.陳涉世家優秀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