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五章 翻譯
人教版 高二選修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 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譯:道,如果說得出,它就不是永恒的“道”;名,如果說得出,也就不是永恒的名。我們用“無”來命名萬物之始,用“有”來命名萬物之母所以從永恒的無“中”可以觀察宇宙的微妙之處,從永恒的“有”中,可以推知萬物的極限。極遠啊,極深啊,它是一切微妙的總和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
譯:天下的人都知道怎樣才算美,就無所謂丑了;都知道怎么才算善,就無所謂惡了。所以,有無是互相對立而產生,難易是由互相對立而形成,長短由互相對立而體現,高下由互相對立而存在,音聲由互相對立而和諧。
是以圣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譯:因此,圣人用“無為”去處事,用不言去教導,任憑萬物自由生長變化,而不開創它。生養了萬物,而不據為己有,推動了萬物,而不自以為盡了力,功成而不自居。正由于不居功,所以他的功績不會失去。
絕圣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此三者,以為文不足。故令有所屬,見素抱樸少私寡欲,絕學無憂。
譯: 拋棄了聰明智慧,人民才有百倍的利益;拋棄了仁義,人民才能回到孝慈;拋棄了巧和利,盜賊才能消滅。以民三條作為文治法度是不夠的,所以要使人的認識有所從屬:保持單純、堅守樸素,減少私心,降低欲望,拋棄學問,沒有憂愁。
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以其無以易之。弱之勝強。柔之勝剛。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圣人云,受國之垢是謂社稷主。受國不祥是為天下王。正言若反。
譯:天下沒有比水柔弱的東西,而攻擊堅強的力量沒有勝過它的,因為沒有什么能代替它。弱之所以能勝強,柔之所以能克剛,天下沒有人不懂,(就是)沒有人肯去做。因此,圣人說,承擔國家的屈辱,才算是國家的君主;承擔國家的災殃,才算是天下的君王。正面的話聽起來恰像是反話。
譯:小國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雖有舟輿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使民復結繩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老子》五章翻譯(人教版高二選修)]相關文章:
1.老子原文和翻譯
8.
9.人教版木蘭詩翻譯
10.化學選修3試題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