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科布格林(格林童話)
雅科布格林國 籍:
德國
生平/評價:
雅科布格林(1785-1863),德國著名語言學家,《兒童與家庭童話集》的編纂者,和弟弟威廉格林(1786-1859)曾同浪漫主義者交往,思想卻傾向于資產階級自由派。他們注意民間文學,搜集民間童話,親自記錄,加以整理。其中有許多幻想豐富的神奇故事表達出人民的愿望和是非感:貪婪的富有者得不到好下場;被壓迫、被歧視的勞動者和兒童經過重重災難,最后得到勝利;農民和手工業者在受人輕視或凌辱時顯示出驚人的智慧,而暴君、地主自以為有權有勢,實際上卻愚蠢無知,在人前丟丑;忠誠老實、被“聰明人”嘲笑的“傻瓜”總是得到同情和贊揚。但這些童話的藍本大都是封建社會的產物,更加以編纂者的唯心主義世界觀的局限,其中不少是帶有濃厚的宗教情緒,宣揚封建道德,鼓勵安分守己的處世態度的。
[編輯本段]五.威廉格林(格林童話)
威廉格林德國民間文學研究者,語言學家,民俗學家。1786年2月24日生于美因河畔哈瑙的一個律師家庭,1859年12月16日卒于柏林。1803年入馬爾堡大學學法律。1829年威廉擔任了大學教授。1837 年格林兄弟和另 外5位教授因寫信抗議漢諾威國王破壞憲法而被 免去教授職務 ,這7位教授被稱為格廷根七君子。1840年底應普魯士國王威廉四世之邀去柏林,任皇家科學院院士,并在大學執教。1848年雅科布被選為法蘭克福國民議會代表。去世后葬于柏林馬太教堂墓地 。
從1806年開始,致力于民間童話和傳說的搜集、整理和研究工作,出版了《兒童和家庭童話集》(兩卷集)和《德國傳說集》(兩卷)。
威廉格林(1786-1859)與雅科布格林(1785-1863),出身官員家庭,均曾在馬爾堡大學學法律,又同在卡塞爾圖書館工作和任格延根大學教授,1841年同時成為格林科學院院士。是德國的兩位博學多識的學者--民間文學研究家、語言學家、歷史學家。但他們最卓越的成就,卻是作為世界著名的童話故事搜集家,以幾十年時間(1812-1857)完成的《兒童和家庭童話集》,即現在俗稱的“格林童話”,它包括200多篇童話和600多篇故事。其中的代表作如《青蛙王子》、《灰姑娘》、《白雪公主》、《小紅帽》等均膾炙人口。由于這些童話源自民間故事,作為學者的格林兄弟又力圖保持它們的原貌,因此其中篇章大多顯得比較粗糙,更適合低幼兒童閱讀。
《格林童話》是18世紀初兩位德國歷史學家兼語言學家搜集整理的民間傳說、童話故事集,他們是一對彼此極友愛的兄弟--雅各格林和威廉格林,后人習慣稱呼他們格林兄弟。需要特別強調,格林童話不是創作的童話。格林兄弟是做學問的人,他們致力于收集整理民間的童話、神話、傳記,很忠實地把收集到的東西整理成為文字,然后還很嚴謹地考證這些童話的出處。為了收集這些童話,兩兄弟可謂費盡心力。
從1806年開始,他們憑著為子孫后代恢復和保存民間文學遺產的信念,前后經過8年的努力,才完成了收集整理的計劃,共搜集整理了210多篇童話故事。在這過程里,他們不知作了多少艱難跋涉,哪兒有善講故事的老奶奶或者大爺,他們就-定去紆尊降貴,去說服、去懇求、去聆聽人家講述,同時-字一句地完整忠實地記錄下來。忠實,這是他們恪守的搜集和記錄的原則。另-方面,他們又堅持對語言作必須的清理、加工,以實現完整和統一。格林兄弟收集整理的童話,于1812年至1815年期間陸續出版了。孩子們發現了這本書,立刻著迷不已,他們把繁瑣的考證統統扔掉,只去讀里面的故事,而且津津有味。后來再版的時候就只有童話故事了,也就是我們今天看到的樣子。
出版至今,《格林童話》創造了一個世界性的奇跡:它的實際閱讀群體無以計數,但在每一個有兒童且有書的家庭中,幾乎必有一本格林童話或根據它改編的故事。在西方基督教國家中,它的銷量僅次于《圣經》!在中國,至少有100種以上的譯本和譯改本,幾乎每一個會講故事的孩子,都會講出一個源于格林童話的故事。是什么令孩子們如此著迷呢?有批評者對此深惑不解,特別是成人世界的文學批評者。以普通的角度來批評格林童話,實在是太容易不過的事情--這簡直是一部讓人無法容忍的作品!故事情節簡單、老套,開頭總是遇到困難,困難無法克服的時候總是有仙女、精靈幫助,結尾總是善惡有報、皆大歡喜;人物形象一點也不豐滿,幾乎完全沒有心理描寫;語言干巴巴,思想庸俗,除了故事足夠的稀奇古怪之外,幾乎毫無優點可談。甚至有人覺得這樣的東西會害了孩子,并聲稱魯迅先生如果在世,看見這么多爸爸媽媽給孩子讀格林童話,肯定會喊出“救救孩子”的話來的。這樣的觀點很有意思。
其實,魯迅先生在世的時候,還參與過中國早期的童話和兒童故事的翻譯引進工作,其中不少就是從格林童話中來的,或源于格林童話的故事。《格林童話》也不是后來的人突發奇想弄來的,也是這些前輩引進的東西之一。我來假設這里有一個5歲的孩子,他為我們講故事:……他拿起刀就把他殺死了,然后娶了公主。后來他們一起住在一座美麗的城堡里。我們會為這個孩子鼓掌,“講得真棒”、 “很好玩”!但是如果一個25、35、50歲的人,也這么來講故事,大家可能會皺眉頭,“這么講,誰不會呀”、“太無趣了”!--對格林童話的批評大概類似如此。批評的人忘記了,這種來自民間的未經雕琢的故事本來就是很樸拙的。
如果站在孩子的立場上看,格林童話無論是題材內容還是藝術表現形式,都十分投合他們的欣賞趣味和審美心理。這些童話給孩子們無窮的想象世界增添了豐富的素材,而在倫理觀念上非常簡單直接地滿足了孩子們樸素的善與正義觀。連格林兄弟自己恐怕也沒想到,他們辛苦整理來的這些原始故事素材,不但征服了德國的孩子們,也讓全世界的孩子們這么長久地為之著迷。不是格林童話選擇了孩子,而是孩子選擇了格林童話。
[童話大師格林簡介]相關文章:
1.
3.格林童話的讀后感
7.格林童話心得體會
10.《格林童話》讀后感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