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輪校內公開課教學反思 ------我眼中的《信客》人生
一文本解讀:
社會有某中需要,就會出現某種職業。作者余秋雨的故鄉浙江余姚,離上海比較近,在20世紀初便有不少人去上海謀生,而當時的郵政業務尚未普及到鄉村,城鄉通信又需要有專人擔當,于是便有了信客這種特殊的職業誕生。文章便給我們講述了兩代信客的感人故事,把他們悲慘的經歷和遭遇,以及生活的困窘及落魄運用質樸而典雅的語言進行了細致地描寫與刻畫,倘若靜下心來設身處地細細品讀字里行間中氤氳著的絲絲哀愁,就會讓人不禁暗自神傷潸然淚下。
因而在教學設計中便把對信客的精神品質的體會與挖掘,以及對學生情感教育的熏陶和人生觀的培養作為教學的側重點,緊扣“信客”的品質內涵設計教學環節,分別為:“(一)了解信客(二)走進信客(三)贊美信客(四)品讀信客(五)銘記信客(六)尋找信客(七)學習信客。”
二課堂再現:
因為文章篇幅比較長內容比較多。因而,長文短教梳理文章脈絡,讓孩子先對文本有整體的感知和認識就成了學習的首要關鍵。為了激發學習興趣,首先通過對信的認識和作用的了解與現代發達的通訊手段相比導入新課,了解時代背景,然后通過知識鏈接“了解信客”相關信息,對信客這種職業有一個整體認知,那便是苦。緊接著以小組為單位,發揮集體的力量分段提煉信息,整理“信客檔案”“走進信客”的生活,了解課文的內容。對這種職業的苦有一個更加全面而深刻的認識(例如:1身體的疾苦:胃病和風濕病成為了信客的職業病;2工作的繁苦:收發信物,代寫代讀書信;3還要充當代理人某個謀生者死了,還要盡同鄉情誼,代表家屬料理后事。回到鄉間,又要通報噩耗,還要安慰家屬交送遺物;3生活的勞苦:他的家破爛灰黯,值錢的東西一無所有;4經歷凄苦:遭受同鄉人的污蔑和毆打等)通過對文本這些內容的理解和具體事例挖掘后,讓學生用心體會信客三十載風雨里程的艱辛與苦澀,然后來“贊美信客”的言行,感受他的精神品質,有了血肉的事件和對課文的餓理解做載體,同學們偏七嘴八舌,議論紛紛起來把信客的精神特點板演到黑板上:任勞任怨,恪盡職守,誠信無私,潔身自好,待人寬容,善良厚道等。(隨即板書)
板書設計:
身體疾苦
工作繁苦
生活勞苦
經歷凄苦
在此理解的基礎上,再次走進文本品析文中的語言和一些在講解中沒有涉及到的對信客的細節描寫。讓學生對信客有更加深入而清晰的認識,與此同時體味作者語言的精妙。當學生自由朗讀完之后便找其代表進行配樂朗讀,將“品讀信客”這一環節得以升華。緊接著入木三分地深挖信客形象,給去世后的信客用不同的表達方式寫墓志文,通過對“銘記信客”這一環節的設計,既內化了信客的形象品質又鍛煉了學生的動筆能力,起到了良好的課堂效果。之后話鋒一轉結合生活實際來談身邊的信客“尋找信客“的社會縮影。關注那些在平凡的崗位上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人們,學習他們凡而不凡的生活真諦,為人綱領。本節課的結尾是在班內提出倡議學習這些生活中的信客,其目的是用鏗鏘的聲音告訴我們自己:信客的人生將成為我們成長的航標,通過他們人生的苦旅指引我們向更加光明幸福的前方駛進。
三教后后記
整堂課給人的感覺很完整也很清晰,在音樂的陪伴下,在瑯瑯的讀書聲中。文本和學生產生了脫離空間的情感共鳴。體會到了信客的苦旅生活,潸然落淚的同學正是這種情感體驗的升華。課雖然上完了,但走下講臺的我既輕松又略帶遺憾,回想上課時的每一個環節,總感覺若能把其間的一些內容再精練濃縮一下的話。會使知識的和情感的落實與體驗更加得扎實充分些。
當然,課中的遺憾已經成為往昔,今后授課的路還很漫長,我會通過這次教學比武在今后的教育教學中,不斷總結經驗,錘煉課堂語言,精心備課,設計好教學環節,運用好文本教材。夯實語基的同時營造濃濃的語文課堂氣氛。讓學生每一節課都有所收獲并能享受語文課堂,樂在其中。
[我眼中的《信客》人生]相關文章:
1.信客閱讀答案
3.成長中的我課件
4.我眼中的春天教案
6.信客讀后感范例
7.人生中的哲理論文
8.我眼中的唐詩
9.我眼中的冬天散文
10.現代詩我眼中的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