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的歌會》說課稿
彌陀中學 李秋華
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云南的歌會》.下面我將按說教材、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程序﹑說教學評價五個部分向各位評委、老師說說我對這節課的設想。
一、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特點和作用:
地位-本篇文章是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第一篇閱讀課文.本單元所涉及的都是有關民風民俗的課文,而本文的閱讀教學就確定了本單元的教學方向,它的重要性可見一般。
特點-《云南的歌會》出自現代作家沈從文之手,在“歌會”的大標題下,作者用精妙的文筆描繪了三種不同場面的民歌演唱,對每一個場面的描寫都各有特寫,三個場合在內容上各有側重,在手法上也各不相同,文章字里行間洋溢著對自然、對人、對藝術的品味與贊賞。
作用- 學習這篇課文,不僅能了解趣味盎然,生動豐富的民風民俗,從中得到美的享受,還能學習敘事性文章的寫法。
2、教學目標:
初中語文新課程標準要求“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培養愛國主義感情、社會主義道德品質,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具有日常口語交際的基本能力,在各種交際活動中,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結合本單元的特點,我把本節課的學習目標定為:
知識與技能:
(1)準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提高朗讀能力。
(2)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理清文章脈絡。
(3)培養深入細致探究課文的習慣,理解課文的主旨。
過程與方法:
(1)在理解課文內容基礎上,調動已有的知識儲備,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敢于發表自己的見解。做到觀點明確,言之有理。
(2)合作探究法
(3)朗讀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讓學生了解到云南歌會的獨特之處,引導學生關注民俗,了解民間文化,感悟生活的美好和人生的美好。
3、教學重難點:
(1) 重點:了解云南歌會的三種形式及作者的表現手法。
深入理解云南歌會所蘊含的美。
(2) 難點:“山路對歌”中唱歌人的外貌美.
“山路漫歌”這個片斷的立體美。
4、教育教學思想(教學目標、重難點的確定以及后面教學方法的選擇,我都遵循了新課標的指導思想)。
根據新課程標準,語文教學的指導思想是:致力于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和語文素養,培養學生的語感,發展學生的思維和創新精神,養成學生學習語文的良好習慣,為每一個學生的終身學習、生活和發展奠定語文基礎。 所以,這節課我遵循的教學思想是:
(1)、有效提高學生語文素養。
(2)、有利于學生生動活潑地主動學習;
(3)、注重培養學生創新精神。
(4)、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促進教學。
二、說教法
為了讓學生能學有所獲,依據新課程標準的教學理念“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本節課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學方法實施教學。
1﹑朗讀法:每一篇文章都有其獨特的意蘊,只有反復朗讀,才能領會其中深刻而豐富的思想內涵,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反復讀,感悟本文優美自然的語言特色。
2、情境設置法:在本節課上,充分創設情境,利用圖片﹑音樂等使學生很自然的融入到課文的意境中去,思想產生共鳴。
3、討論法:引導學生充分發揮集體的智慧,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樂趣,感受成功的喜悅。
三、說學法
當然,無論采用什么教學方法,最終還得落實到學生身上,新課程標準提出要“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與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因此,學生課堂上的學法重點就在體驗學習與探究學習上,整體把握課文時可采用朗讀法、圈點勾畫法,之后,可采用問答法,最后由學生發言、總結,以鞏固知識、培養能力,讓學生能有一點收獲、有一點提高和發展。
本節課的教學充分體現了新課程標準的精神,即在學生的學習中,注重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方面的共同發展。學法具體如下:
1、勾畫圈點法:讓學生勤動筆墨,積極讀書。
2、朗讀法:指導學生反復朗讀,體會課文語言的特點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3、討論法:引導學生積極思考,主動參與,合作探究,解決問題。
四、說教學程序
教學程序是教師、學生、教材共同對話的一個平臺,也是教學中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因而我設計了這樣的七小環節來落實文章的教學目標,完成教學任務。它們是:
(一) 導入:
1.欣賞視頻,并欣賞散發著濃郁民間文化信息的有關云南的圖片。
2.云南是我國少數民族分布最多的省份,這里的少數民族兄弟姐妹大都能歌善舞,他們以此來贊美自己的生活,他們經常以歌唱的形式聚集在一起或者傾訴愛慕之情,或者歌唱激發勞動熱情,或者以歌唱表達豐收的喜悅和節日的歡樂……
云南的歌會有哪些特色呢?那我們就隨沈從文一起去云南的歌會走走。
(二) 整體感知
1.我首先讓學生通讀課文,從整體上把握課文內容,并提出問題:“云南的歌會”有哪三種形式?
學生通過初步的閱讀思考,歸納出“山野對歌、山路漫歌、村寨傳歌”這三種云南歌會的三種形式。(板書)
2.為了讓學生深刻了解云南歌會的三種形式及作者的表現手法,更好的體會云南歌會的美,我分兩步來講清本課的教學重點。
第一步:以四人小組討論的方式,采用比較閱讀,分析比較云南歌會的三種形式,在內容上的側重點和寫作手法上的差異。
通過討論、分析、歸納,學生能夠明確:(板書關鍵詞)
山野對歌具有對抗賽的性質,是才情智力的大比拼,作者主要寫唱歌人,在外貌,神態等方面對演唱者進行工筆描繪,云南女子的獨特服飾,高超的打秋千本領,顯示了她們開朗、活潑和充滿智慧的性格美。人美,唱出的歌一定會更美!然后請學生欣賞熱烈的對歌片段.
山路漫歌是即興的自由歌唱。作者著力描寫唱歌人所處的優美環境,天如此之藍、花如此之美,悠悠鳥鳴如此婉轉動聽,而在這樣美好環境中長大的女孩兒,自然是歌聲動人,情韻動人。這是以優美的環境映襯優美的人物優美的歌。
村寨傳歌是一次民歌的展覽,是一間民歌的課堂,場面宏偉、氣勢壯觀。參加者來自各行各業,不論男女老幼,全都熱情高漲,六人圍坐一桌,足足有三十來桌。傳歌地點是住處院子的兩樓和長長的屋廊下,人們唱和相續,一連三天才散場。傳歌的目的是老一輩把記憶中充滿智慧和熱情的東西全部傳給下一輩,使民歌生生不息,代代相傳。作者寫傳歌的場面,有全局描繪,有細部刻畫,點面結合,生動精妙的向我們展示了云南的民風民俗,讓我們領略到一種獨特的地域美。
通過以上學習,學生對課文內容有了整體的把握,對課文中的一些手法有了初步了解.
第二步,我讓學生找出自己特別喜愛的場景或句子,體會課文語言的特點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引導學生進一步體會云南歌會蘊含的美。
(三 )主題探討,突破難點
自古以來,云南人民能歌善舞,大量的民歌流傳至今,具有獨特的風俗美,這種風俗美與特定的環境,當地的人物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這是需要學生深入體會的地方,因此我確定本課的難點是:體會“山路對歌”中唱歌人的外貌美和“山路漫歌”這個片斷的立體美,進而理解主題.
1.為了引導學生真正理解風俗美與當地人物、特定環境之間的密切關系,我首先讓學生精讀“山路對歌”這個片斷中對歌女子的外貌描寫:“生長得一張棗子臉,滿口糯米牙,穿了身毛布衣褲,腰間圍了個布圍裙,腳下穿雙云南鄉下特有的鞋,辮發盤在頭上。”比較這段文字與課文里的區別。“生長得一張黑中透紅的棗子臉,滿口白白的糯米牙,穿了身毛藍布衣褲,腰間圍了個釘滿小銀自扣花蔥綠布圍裙,腳下穿雙云南鄉下特有的繡花透孔鞋,油光光辮發盤在頭上。”
明確:一般來說,從一個女人的穿著打扮可以看出她的精神面貌。這些女人把自己打扮得光鮮亮麗(從顏色、配飾),可見她們個個活得鮮活滋潤,生氣勃勃,有活力,對生活充滿熱情。
這是一種靜態地外貌描寫。這段有沒有寫到她們的動作呢?
不僅唱歌十分在行,大年初一和同伴各個村子里去打秋千(用馬皮作成三丈來長的秋千條,懸掛在路旁高樹上),蹬個十來下就可平梁,還悠游自在,若無其事!
分析:三丈來長(想一想,用數學知識來折算成米,有十多米長了,相當于我們的三層教學樓。)這說明對歌女子活力四射,膽子夠大,痛快淋漓,沒有拖泥帶水的僵態,表現了作者對云南人民的尊重和贊美。那么,我們一起來讀一下這一段吧。
2.我再讓學生精讀“山路漫歌”這個片斷并設置三個問題,突破難點。
第一個問題:“山路漫歌”這個片斷幾乎沒有寫所唱的歌,寫了些什么內容?
學生通過仔細閱讀能夠分析出這個片斷重在描寫景物:藍藍的。天,成片的樹林,大半年開滿雜花的小山坡,和藍天相呼應的粉藍色報春花,著重寫了兩種鳥:一種是喜歡獨唱的戴勝鳥,另一種是喜歡群唱的云雀。這些景物構成了云南四季如春、自由奔放的地域環境。
第二個問題:作者寫這些景物運用了哪些手法?
學生通過自主閱讀,討論后明確作者抓住了景物的特點,調動多種感覺器官,繪形、繪聲、繪色,全方位多角度進行描寫:藍天白云、蔥翠的樹林、山花爛漫的小山坡是靜態的,是色彩斑讕的;戴勝鳥和云雀邊飛邊唱,嬉戲嗚叫是動態的,它們的歌唱是歡快悅耳的。
作者運用動靜結合、聲色相融的手法,使這幅立體自然畫卷真的是美不勝收。趕馬女孩子面對如此美景,心中充滿喜悅,為之陶醉,情動于中自然要發之于外,怎能不情不自禁的縱情歌唱呢?
我設置的第三個問題是:假如你處在這樣的環境中,又是趕馬女孩子中的一員,你會唱出什么樣的歌?結合自己的日常積累,主要是歌曲積累,展開合理的想象和聯想,創設情境,唱出自己心中的歌。
設置這個問題,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激發了學生的發散思維,為學生營造了想象和聯想的空間,學生能在想象中身臨其境,真正體驗在這種宛如畫卷的環境中,當地的人們會有什么樣的心情、欲望,趕馬女孩子熱情、奔放、好歌的性格的形成和環境有著根本的聯系。
除了寫到這些女子之外還寫了怎樣的人?
明確:老人,一個吹鼓手……老人格外興奮活躍,由于是傳歌所以記憶里存蓄的智慧和熱情就被激發出來了,激發了生命深層的活力。
3小結:本文是一篇鄉野的贊歌,是一杯生活的美酒,是一首智慧的詩篇.真是:“景美歌醇人豪放,山野對歌競風流.”同時讓學生體會和思考:民俗的形成與環境、人物的密切關系。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云南的人美、歌美,不僅是因為云南秀麗明媚的環境美,而且是因為云南人民充滿智慧,對生活充滿熱愛。正是如此,這種歌會的風俗才代代相傳下來。
( 四)鞏固擴展
對課文的閱讀、分析,品味之后,為了鞏固學習內容,我設置了即興演唱,體會作者對自然﹑對藝術﹑對人及生活的熱愛.
( 五)歸納小結
《云南的歌會》是介紹云南民俗風情的散文,學習本課不僅能讓學生了解到云南歌會的獨特之處,還能引導學生關注民俗,了解民間文化,感悟生活的美好和人生的美好。
(六)板書設計
山野對歌:才智 外貌 神態 人物美
山路漫歌: 花 鳥 人 環境美
村寨傳歌:場面 特點 目的 風俗美
體現作者對自然﹑對藝術﹑對人及生活的熱愛
(七)作業布置
1.收集有關民歌的音像資料,學習課文中三種不同寫作方法,結合課堂上播放的資料,把聽到的民歌及其場景,發揮聯想和想象,用語言表達出來。
2.課外收集其他文學作品中有關描寫民歌的段落。
五、教學評價
以上就是我對教學程序的設計,這樣的教學設計,是考慮到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調動學生自主活動的積極性,又考慮到培養學生朗讀能力的問題,另外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強調在語文實踐中掌握語文規律,注重文本的學習,通過反復朗讀來品味語言,感受情感。
其實,課堂教學活動是非預設的,動態變化的,即使教師備課再充分也難以設想到課堂上會出現的形形色色的情況和事件.所以,任何教學過程的設計,都不是一成不變的,具體的課堂教學還要根據當時的情景進行調整。
我的說課就此結束。懇請各位領導、老師指正!謝謝大家!
[云南的歌會說課和課件(人教版八年級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1.師說課件教案
2.云南的歌會課件
9. 云南的歌會教案設計
10.人教版必修三《勸學》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