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教學有法,但無定法。是針對教學效果來講的,無論是古時的封建私塾教學還是如今五花八門的語文教學教法,大家最終目的都旨在語文教學質量的提高,以求達到一個好的效果。筆者認為語文教學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寫作能力。無論你用什么方法,只要能夠在最大限度上提高了學生的表達能力,那么你的這種教學方法無疑是成功的。
記得兩年前,有一位著名作家,曾拿當年的高考語文卷自試,120分的總分,僅拿到60分。難道我們能說這位著名作家的語文成績還沒有達到及格的水平嗎?當然不能!那到底問題出在哪里呢?實際上,此事例給我們當今的語文教師提了個醒:這充分說明了我們的語文應試命題及當今語文教學思路方法與人們實際語文的應用需要偏差太遠!
鑒于此,前段有些語言教育教學專家提出應加大學生測試卷中寫作測試的分值的建議。北京、上海有部分學校還將小學升學考及中考的語文試卷習作測試的分值提高到總分的70%……。但是對于如此重要的事情,我們仍有很多教育職能部門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還是在走語文教學的老路子,仍是將字、詞、段的教學與寫作教學分開進行,在閱讀教學課上,仍然以識記理解為主,很少有習作訓練成分,就是作文課也是分單元單獨列出來集中打個突擊,使寫作教學與語文課堂嚴重脫節。這一個單元才盼來的短短兩個課時的作文教學,如何能滿足學生對習作技能技巧的需求與渴望?我認為真正要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應該抓住語文教學中的每一節課,全面鋪開,連續地對學生進行習作教學與訓練。
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一直以來被語文教師做為提高學生寫作水平的主要途徑。不錯,閱讀教學非常重要,從小學開始,教師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閱讀能力的培養與提高,對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有很大的益處。但光讓他們閱讀及分析還不夠,應將閱讀與寫作并舉,教師應該在學生閱讀的基礎上明確、及時、連貫地指導學生如何寫作,這樣不僅可以激發他們對閱讀與寫作的濃厚興趣,培養得好,還有可能會積極地影響到他一生的工作取向,或許因此給社會增添一個名作家也未為可知。可見閱讀教學在語文教學中占十分重要的位置,更是語文教學目的的重要體現。那么,對于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如何根據學生的語言及年齡發展特點在課堂上通過閱讀教學來達到既培養了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又提高了學生的寫作能力的雙重效果呢?我本人認為具體而言,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課文中字詞的教學應該關乎學生寫作實戰運用
在閱讀教學中的生字詞教學不能止步于學生對生字詞會讀會寫及知道詞語在文中的含義,更重要的應該是讓學生知道這個字詞適合怎樣的語言環境,如何搭配運用才能使之在語言表達上更準確、更貼切,我們在教學時應該在會讀會寫會意的基礎上多將其放在實踐中去,多讓學生練習造句、段落說話練習等,教師應該對學生的遣詞造句及時而準確的評價,以培養學生實戰能力。把握重點段落、重點句子把生字詞放在合適的語境中進行切合實際的分析,幫助學生深入理解掌握其在寫作中的運用。從文中作者對字、詞、句的妙用上指導學生如何在自己的寫作中推敲字詞,學習文中的修辭方法、描寫方法、說明議論方法做到準確的表情達意,從而美化句子,做得花團錦繡,令其最好的為全段和全篇服務。
二、 必須將寫作思維貫穿整個精典段落的教學始末
文章的經典段落是全篇課文的精髓所在,它往往反應了作者寫作的主要意圖及文章的思想內涵,對其做到了深入的理解,有助于學生對全篇文章中心思想的認識。文中的重點詞、句的理解又是理解整段、整篇的基礎。
例如:在教學小學第十二冊《賣火柴的小女孩》時,教師只要抓住了“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時所產生幻覺的蘊涵即可:教師教學時可以從這五次擦燃火柴入手進行以下幾方面的質疑:先讓學生默讀全文,教師投影出以下幾個連續問題:
①文中“小女孩”一共擦燃了幾次火柴?她先后看到什么?
②作者為什么要以先讓小女孩看到火爐,然后才是烤鵝、奶奶呢?
③小女孩最后一次擦燃火柴為什么不愿意讓火柴熄滅,由原來的“不敢擦亮一根”到此時敢“擦燃一大把火柴”?
④小女孩最后一次夢想中:“她飛到再也沒有饑餓、沒有寒冷、沒有痛苦的地方去了”這三個“沒有”,兩個“幸福”各代表什么含義?結合課文最后一句及文章中“在這又冷又黑的晚上,一個乖巧的女孩,赤著腳在街上走著。”、“她又冷又餓,哆哆嗦嗦地向前走”“她不敢回家,因為她沒賣掉一根火柴,沒掙到錢,爸爸會打她的。”“他們頭上只有個房頂,雖然最大的裂縫已經用草和破布堵住了,風不是可以灌進來。”等一些表意經典的句子,就可以讓學生深入地理解本文中“小女孩”在現實生活中又泠又餓、沒有家庭溫暖、缺乏社會關心的悲慘命運,從而揭示社會的陰暗,體現作者對貧苦兒童的同情。達到學生閱讀本文的基本目的。
但是到此,我們有些老師就錯誤的認為經典段落教學已經到位了,其實至此其教學任務才剛過一半,那另一半就是讓學生真正理會在自己的習作中應該如何運用一些好的句段來準確表意和反映文章深刻的內涵。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課文中經典段落和句子的時候指導學生在寫作時應該首先認真構思,明確自己文章所要表現的深層思想和文中的感情基調:到底是要贊美什么,批評、批判什么或揭示揭露什么,到底習作中應該突出作者一種什么樣的情緒?在確立了深層思想和感情基調以后,才便于學生在文中具體的人物描寫、環境描寫或敘事過程中,抓住與之相適應的特點,將其用恰如其分的詞句、段來確切而充分的體現。
或許有些教師會說,這些要求對小學生來說還為時過早。其實這是一種極端不負責任的說法,說到底就是怕麻煩。所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我們只有從低年級開始給學生灌輸寫作思想方法,對其進行長期的潛移默化教育和影響,才能盡可能早地讓他們學會如何正確地表情達意,為小學中高年級及其以后能寫出精美的文章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閱讀教學中還應注重全篇,讓學生在自己的寫作中有一種良好的整體布局意識。
最近語文教學中部分教師崇尚經典段落教學與背誦,他們在語文教學課上專門注重于重點段落的分析理解和背誦,而忽略了放眼全篇,這是一種舍本求逐末的方法。畢竟我們不是教學生專寫片段,而應將主要精力放在全篇的分析,讓學生了解到文章整體結構形式與表達。例如:在新授一篇課文時,首先應該讓學生最好通過自己的能力了解課文的整體結構,如果學生尚未達到分析理解整體的能力的則由老師依層引導完成,當完成整體了解后,老師應該及時地指導學生了解在哪些類型的文章我們在寫作時可以借鑒這種結構安排,最好花掉三五分鐘讓學生自己擬一個類似文體文章的大綱,加以鞏固。在教學總結前更應該抓住文章各細節的回顧結合文章中修辭、寫法、整體布局等方面,讓學生理解文章是如何用細枝末節來為整體服務的,應該讓學生自己通過討論, 認識文中的字詞、句段、技藝等要如何表現才能使文章整體有血有肉,有情感、有靈魂、有感染力的。如此長期訓練學生對文章的整體認識與實戰,以后,學生在說話、寫作時才能做到思路清楚,注重整體的運籌與把握,提高學生作文整體布局能力,養成說話、做事有頭有尾的好習慣, 以培養學生在自己的習作中有一種良好的整體意識。
在教學中無論是字詞還是經典段落,都應該是唯“篇”是矚,讓字詞、段落的教學真正地為篇服務,讓學生由重點句子、經典段落的理解上升到對全篇的理解,真正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從而提高他們的閱讀理解及寫作能力;并從文中作者字詞運用的精彩與準確,來分析其精彩之緣由,所以在教學重點段落后,一定要將教學思路回到全文上來,疏理全文,從作者的寫作思路上,從文章所揭示的社會意義上,從寫法上將學生從經典段落教學中理解的內涵貫穿整個文章始末。保持文章的完整性,使一堂課在學生的心中變得思路清晰,而不是斷章取義、支離破碎。這樣學生在自己習作時才會有“葫蘆”畫“瓢”,有法可依,達到從總體上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目的。
所以,閱讀教學應該從字詞、句、段然后到篇,篇才是教學的落腳點,到篇的目的就是要培養學生對全篇的理解與認識,提高學生寫作中總體布局的能力,這也是我們篇章教學中的最終目的。
總之,閱讀教學應該將寫作思想貫穿整個課堂。閱讀教學的根本目的應該是為了讓學生具有較好的寫作能力,我國語文自古崇尚習作,沒有好的寫作能力,應試語文分數再高也不能體現語文成績的真正好壞。做為當今語文教師應在每一堂課上都結合當堂的教學內容不失時機地對學生進行寫作指導與片斷習作訓練,不要光去死記硬背,做“倒不出餃子的茶壺”。我們不僅要讓知道別人是如何寫的,更要知道自己應該怎樣寫,多多地進行實戰訓練,以免出現眼高手低的毛病,確實高效地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2009/04/15
[如何更好地將寫作教學貫徹到閱讀教學中去]相關文章:
1.教師閱讀教學教案
2.主題閱讀教學計劃
5.群文閱讀教學課件
6.閱讀教學計劃
7.關于閱讀教學計劃
10.語文閱讀教學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