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淮海中學備課組
【學習目標】學習剪取議論文材料的方法,結構篇章。
【教學過程】
一、導語(事例引導)
下面兩個片段的觀點是一樣的,哪個更有說服力呢?為什么?
[片斷1]觀點:成熟是善于認識自我、否定自我。
一個人無論想做什么,首先要認識自我。只有認識自我才能發現自身的不足,改正自身的缺點,使自己有所提高。一個連自己都不能準確把握、正確認識的人,又怎能正確認識社會、認識他人?他無法掌握分辨是非的尺度,在社會上沒有立足之地,這樣的人又怎能說他成熟呢?
[片段2]觀點:成熟是善于認識自我,否定自我。
俗話說得好“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認識自我是明智的。我國宋代大文豪蘇軾少年時博聞強識,聰穎過人,自己也以為學富五車,無人能敵,便寫一對聯懸于門上:“識遍天下字,讀盡人間書”。結果老鄰居拿著一本書向他“請教”,他不由得大驚失色,書上他不認識的字比比皆是。蘇軾意識到自己的狂妄與自負。從此,他虛心學習,刻苦攻讀,并且把對聯改為“立志識遍天下字,發憤讀盡人間書。”反躬自省,敢于自我否定,讓蘇軾由輕狂少年變為成熟學子,也奠定了一代文豪的風范?梢姵墒焓巧朴谡J識自我、否定自我!
比較后明確:論文既要“講道理”,又要“擺事實”。有理無例,缺乏說服力(無例則無“力”)。我們雖然知道議論文要善于運用事例來證明論點,但很多同學在寫作中還會出現這樣的問題:事例并不少,但卻難以支撐論點。有例仍無“力”!今天我們就一起探討怎樣恰當舉例,讓我們提出的觀點令人信服,有說服力。
二、分析原因,采取對策
[片斷一]觀點:寫作要勤于觀察,勤于思考
著名大作家、詩人莎士比亞就善于觀察生活,提煉素材,寫了大量的悲喜劇以及詩歌,終于成了不朽的藝術大師。偉大的物理學家牛頓,在傍晚乘涼時發現蘋果往地上掉,為什么不往天上掉?經過反復實踐,終于得出了地球表面上的物體都受到地球的引力這一科學論斷。
問:上文所舉的例子是否恰當?
明確:不當,論據和觀點所指范圍不一致。舉例論證,最重要的是注意論據和論點方向的一致性,所選事例必須與論點有本質的必然的聯系。
看清觀點所指的范圍、方向后,所擺“事實”是否就能恰當證明觀點呢?
[片斷二]觀點:成熟是懂得關心、理解他人。
鐘子期能深解俞伯牙的琴聲,理解他心中的苦與樂,因而成為了“知音”。子期死后,俞伯牙摔琴大哭:“我無子期,留琴何用?”足以見到他二人友誼之深,互相了解之深。春秋時期的管仲,曾經輔佐公子糾,后公子糾被滅,自己被牽連,好友鮑叔牙不但不“敬而遠之”反而冒被殺危險,極力向桓公推薦管仲之才,于是才有了為齊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的霸業。鮑叔牙是真正成熟的人。
問:上面片段中的兩個例子和觀點所指的范圍一致嗎?
明確:此處用了兩個材料“知音”和“管鮑之交”來證明“成熟是懂得關理解他人”這一觀點。但“知音”一例證明的是心有靈犀的友誼的可貴,已超出了“成熟”觀點所指范圍,不當,去掉。而第二個例子中似乎有關心、理解,但從表述來看又不明確。什么原因呢?讓我們先來看看“管鮑之交”故事的具體內容!
管鮑之交
春秋時鮑叔牙和管仲是好朋友,二人相知甚深。
他們倆人曾經合伙做生意,一樣地出資出力,分利的時候,管仲總要多拿一些。別人都為鮑叔牙鳴不平,鮑叔牙卻說,管仲不是貪財,只是他家里窮呀。
管仲幾次幫鮑叔牙辦事都沒辦好,三次做官都被撤職,別人都說管仲沒有才干,鮑叔牙又出來替管仲說話:“這絕不是管仲沒有才干,只是他沒有碰上施展才能的機會而已。”
管仲和鮑叔牙參加作戰時,每次沖鋒都是鮑叔牙在前,而撤退時管仲總跑在前面,人們譏笑管仲貪生怕死。鮑叔牙再次直言:管仲不是貪生怕死之輩,他家里有老母親需要奉送!
后來,鮑叔牙當了齊國公子小白的謀士,管仲為齊國另一個公子糾效力。兩位公子在回國繼承王位的爭奪戰中,管仲曾驅車攔截小白,引弓射箭,正中小白的腰帶,小白彎腰裝死,騙過管仲,日夜驅車搶先趕回國內,繼承了王位,稱為齊桓公。公子糾失敗被殺,管仲也成了階下囚。
齊桓公登基后,要拜鮑叔牙為相,并欲殺管仲報一箭之仇。鮑叔牙堅決辭去相國之位,并指出管仲之才遠勝于己,力薦齊桓公不計前嫌,用管仲為相。齊桓公于是重用管仲,果然如鮑叔牙所言,管仲的才華逐漸施展出來,終使齊桓公成為春秋五霸之一。天下人不贊美管仲的賢能,卻贊美鮑叔牙能知人、薦賢。
診斷:材料剪取不當
處方: 緊扣觀點靈活剪裁
這里給我們提出了一個問題:在觀點確定、材料選擇完成后,如何“剪裁、整合材料”才能使你所選擇的材料更恰當,更有力的地證明、支撐你的觀點呢?下面我們一起來試著修改這個片段,讓“管鮑之交”的故事能有力地支撐作者的觀點“成熟是懂得關心、理解他人。”
問:在“管鮑之交”的材料之中,哪些地方能體現鮑叔牙“關心 、理解”管仲呢?
(1) 關心管仲生活出錢合伙做生意,當管仲自己多分利時,鮑叔理解他這么做是“家境貧寒”;
(2) 管仲幾次做官都被撤職,別人都說管仲沒有才干,鮑叔牙理解他“沒有施展才能的機會”;
(3) 一起作戰,管仲總是沖鋒在后,撤退在前,鮑叔理解他“放不下家中的老母”。
思考1:這些“理解”是如何體現鮑叔牙“成熟”一面的?
(1)管仲自己多分利,鮑叔牙不計較個人利益并替他說話;
(2)管仲幾次被撤職,別人都排擠非議他時,鮑叔牙不僅不隨聲附和,而且堅持自己的看法:管仲是有才之人;
(3)管仲臨陣逃跑,鮑叔牙不僅不告狀并替他表白苦衷。
思考2:這些理解所體現出的成熟,有何作用和意義呢?
鮑叔牙對朋友的理解信任,對朋友寬闊無私的胸懷,詮釋了沉穩大氣的成熟,是這份成熟贏得了二人一生的友誼,也間接地成就了齊桓公的霸業,贏得了天下人的稱贊!肮荃U之交”更為后世傳為美談。
[修改后片段] 觀點:成熟是懂得理解他人
春秋時鮑叔牙和管仲是一對好友,他倆合伙做買賣獲利時,管仲總會給自己多分錢,別人認為管仲貪財,而鮑叔牙卻替他解釋,這么做是因為家境貧寒。管仲曾多次在作戰沖鋒時逃跑,人們譏笑管仲膽小怯懦,貪生怕死。鮑叔牙再次直言:管仲不是貪生怕死,而是放心不下家中的老母!管仲曾公開坦言:“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子也!笨梢,鮑叔牙能夠深知朋友在困境時內心深處不被人了解的一面,設身處地,體諒對方。鮑叔牙對朋友的理解信任,對朋友寬闊無私的胸懷,詮釋了沉穩大氣的成熟,正是這份成熟贏得了二人一生的友誼,也間接地成就了齊桓公的霸業,贏得了天下人的稱贊!肮荃U之交”更為后世傳為美談。由此可見,懂得理解他人是成熟的標志之一。
三、剪取材料的方法
(一)要求:
1、看清觀點所指的目標、范圍來選材,根據觀點中的關鍵詞篩選有效信息。
2、將篩選的有效信息整合、概括
3、扣住觀點分析說理
(二)方法:
1、共性與個性結合
共性即我們所說的典型性、代表性、權威性,事例中的人和事應有一定的知名度,不能過于冷僻、陌生,應做到“人人心中有,個個筆下無”。個性是指除了使用經典的事例外,也可以自己或周圍的人或事為例,這就是我們常說的聯系自己、聯系實際。一篇文章中的事例應以共性事例為主,個性事例為輔。
2、時代性和歷史性結合
時代性是指事例要新穎,能體現時代精神,不用或少用陳舊老套的例子。我們要堅持讀書看報,關心國內外大事,不要與世隔絕,置身社會之外。歷史性則指事例也可選擇歷史上發生過的事、出現過的人,但所選事例,一要切合觀點,二要舊瓶裝新酒,從中挖掘出新的因素。近年來,很多學生都不約而同地將目光投向了一些歷史名人,如屈原、曹操、李白、杜甫、陸游、文天祥等,但有的學生卻能推陳出新,化腐朽為神奇,賦予歷史人物以自己的情感和新的內涵,站在歷史的高度褒貶人物功過。這樣不但非常恰當地論證了論點,而且還使讀者對這些耳熟能詳的歷史名人有了新的了解,增添了一份深情。
3、敘議結合
議論文以說理為主,事例是為觀點而存在的,所以事例一定要與觀點有關,與觀點無關的事例就是累贅。另外,在事例前后要有一定的分析、評論,將事例和觀點溝通、聯結起來,不要只舉例而不說理,否則這樣的事例只能是點綴的附屬物,成了為舉例而舉例,從而影響到論證的力量。敘議結合的方式主要有先敘后議,邊敘邊議,先議后敘再議等。如:
三峽工程大江截流成功,誰對三峽工程的貢獻最大?著名的水利工程學家潘家錚這樣回答外國記者的提問:“那些反對三峽工程的人對三峽工程的貢獻最大!狈磳φ叩拇嬖,可讓你保持清醒、理智的頭腦,使你做事更周全;可激發你接受挑戰的勇氣,使你迸發出生命的潛能。這不是簡單的寬容,這寬容如硎,磨礪著你的意志,磨亮了你生命的鋒芒。
這段話先敘述,后議論,從要重視反對者的聲音和價值,上升到這樣做不是“簡單的寬容”,更能“磨礪意志”,層層深入,取得了很好的論證效果。
4、事例的單用和多用結合
我們不但要多方面積累材料,而且還要做到一料多用,特別是一些經典的材料,其內涵意義十分豐富,從不同的角度審視,可以發現不同層面的價值,應學會充分利用?v觀近幾年的高考作文題,總可以在某些方面某個角度找到它們之間的聯結點、相似點,這就為一料多用提供了前提。以屈原為例,2002年“心靈的選擇”以屈原在堅守高尚的人格還是向奸佞小人屈服之間進行激烈的內心斗爭為材料,可以寫出切題的好文章;2003年“感情親疏和對事物的認知”可以寫屈原并沒有因為與楚懷王同姓而影響他對大是大非原則的判斷;2004年“相信自己與聽取別人的意見”、2005年“紀念”、2006年“雕琢心中的天使”同樣可以屈原為例,從屈原的不同側面證明不同的論點,從而發揮材料以一當十的功效。
此外,議論文的事例還應做到有層次性,即不同的分論點要有不同的事例。如果所有的事例都是屬于同一論點的,就有“掉書袋”之嫌,是重復累贅的表現。一篇文章的論據必須要按照一定的外在或內在的關系來排序,或從古到今,或從中到外,或按一定的邏輯順序來排列。
四、結構篇章,布局全文
應試作文因時間匆促,不可能反復琢磨,必須以基本結構模式為拐棍,迅速布局全文,才能步步到位,寫出與試題要求切合的文章,贏得全局,獲得好評。
議論文的基本結構由“引論、本論、結論”三部分組成。一般地說,引論就是開頭,本論就是主體,結論就是結尾。有人謂之“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共同的要求是開頭必須提出論題或論點,主體部分選用材料分層次地論證論點,結尾歸納總結。
第一段:開宗明義,提出論點。三句話即直奔主題,切忌故弄玄虛,拖泥帶水。
第二段:提出分論點并舉出詳例進行剖析,敘議結合。事實勝于雄辯,一個精當的事實論據,往往能夠有力地證明論點。只是要寫好詳例剖析殊為不易,不少學生忘記了議論文的體裁特點,敘事過于詳盡,變成了記敘文的寫法,這是應該盡力避免的。本段的首尾是議論評價性文字,中間是高度概括性的敘述(一般不超過120字)。
第三段:再提分論點,運用略例排比,形成氣勢。如果說詳例是點的勾勒,那么略例就是面的鋪展。點面結合能夠形成立體感,略例以三四個為佳,若能形成古今中外的格局,則更有全面的代表性了。還可以用正反對比,凸現中心。即在上面詳例剖析、略例排比的基礎上,再從反面切入,正反結合,對比鮮明,從而更加突出中心。
第四段:繼續提出分論點,辨證分析,立論周全。任何理論都不過是一種假設,絕對的結論容易產生偏頗,因而一段辨證的分析能使立論更為嚴密周全。
第五段: 聯系實際,升華主題。這一段是為了突出文章的現實針對性,聯系實際,解決問題,從而使主題得到進一步升華。
這種布局非常適合考場作文,因為它的優勢很明顯:思路清晰,邏輯嚴密,環環相扣,一氣呵成,無啰唆拖沓之嫌,使閱卷老師一看即明;論據充實,論證充分,有效地克服了寫議論文內容空乏的毛病。
高考佳作 沒有付出哪有累累碩果
生活就像一個魔方,很多事情都發生在人們的意料之外,很多人認為出人意料的事情都是偶然發生的,其實不然。只要我們仔細分析其前因后果,就會發現它的必然性,發現其實一切都在情理之中,須知沒有付出就沒有累累碩果。
在今年揭曉的中央電視臺 “感動中國”的大人物中,有幾位似乎從來沒有進入過公眾的視野,名不見經傳的人物卻在過去的一年中,和閃光的人物一起感動中國。從繁華的城市走進大山深處,用他那稚嫩的肩膀,扛住了傾頹的教室,扛住了貧窮和孤獨的徐本禹;危險中保全試飛樣機,驚天一落,創造了奇跡的梁萬。粋鬟f溫暖匯聚愛心,揭開艾滋病蓋子的桂希恩;毒販子嚇不怕、買不動、難不倒的邊境緝毒虎膽英雄明正彬……當這些原本平凡的人物名字出現在“感動中國”的揭曉榜上時,很多人都感到意外,但試問,如果沒有無私的奉獻精神,沒有堅守困境的頑強精神,沒有非凡的業績和舉動,他們何以感動中國?由此可見,一些出人意料的事情究其原因其實都在情理之中,只有付出了才會有收獲!
不僅在國內,在國外我們也可以看到很多關于看似意料之外實則盡在情理之中的例子,馬克思在窮困潦倒的時候仍能著成《資本論》;居里夫人能成為全世界唯一一位兩次獲得諾貝爾獎的女科學家;牛頓發現能量守恒與轉化定律;玻爾組建了世界上一流的量子物理學派;貝爾發明了電話……這些出人意料的累累碩果與勇于質疑、敢于創新的科學精神是分不開的,與他們堅持不懈的努力奮斗是分不開的。
大到偉大的科學家和歷史人物,小到我們身邊的親人和同學,我們都可以發現“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的事情,看著成績單上“黑馬”們的成績,在羨慕的同時你可曾想到成績背后那挑燈苦讀的夜晚,課堂上那全神貫注的表情,機遇只屬于那些有準備的頭腦。
出人意料而又在情理之中的事情不勝枚舉,從這些事情中我們看到了偶然性與必然性的統一,理解了“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的真諦--沒有付出哪有累累碩果?
點評: 這是一篇典型的中規中矩的議論文,這些年來,大多數考生舍棄此類文體,往往過分地追求標新立異,殊不知,此時再回歸舊體也成了一種新鮮、一種獨特。本文的思路非常清晰:先緊扣“意料之外和情理之中”提出自己的論點--“沒有付出就不會有碩果”,然后分別從國內、國外以及現實生活中的例子來論證自己的觀點,最后呼應首段,使全文渾然一體,這樣一步步寫來,猶如行云流水,絲毫沒有滯澀之感,而且文章的語言精練,可見作者筆頭功夫不淺。本文選用的材料很典型,很有說服力,體現了考生廣博的知識和敏銳的觀察力。
五、習作訓練
請以“責任”為題寫一篇議論文,運用恰當的方法剪取材料,按要求結構文章,不少于800字。
[議論文之4--剪取材料,結構篇章(蘇教版高三選修)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7.大班結構游戲教案
8.中班結構游戲教案
9.結構游戲教案小班
10.小班結構游戲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