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教材的第三冊書本里面,有一篇課文,是著名的日裔美籍科學家加來道雄的《一個物理學家的教育歷程》。最初看到這個課文,無從下手,看了教參,又看了優秀教案,覺得和自己想的有點不一樣,看了網上的特級教師講解視頻,也都差不多,有點郁悶。
后來在上課的時候,講完課內的內容,我就問學生了一個問題:成就一個科學家,到底什么最重要。學生來了興致,有的說自己的努力,有的說是外部的環境,有的說是二者的結合,有的說是他媽媽的支持。我很高興學生能想到那么多,也的確是我想要的答案。
這篇課文最讓我感動的,不是加來道雄如何成為一名物理學家,而是他的父母。一對日本夫婦,在美國那樣一個發達的國家,仍然沒有忘記給孩子進行民族文化的教育,經常帶著孩子去舊金山的日本茶園游覽。現在中國的許多父母把孩子移民到發達國家,領著孩子去迪斯尼,去好萊塢,不出國的也會去吃肯德基,麥當勞,披薩……有多少中國父母帶著孩子去看看有民族特色的地方呢?
我曾經在公交車上看到一個年輕的媽媽,抱著牙牙學語的孩子,剛開車,她就和孩子說:“今天咱們再學一首歌曲。”接著就給孩子唱《別亦難》,“相見時難,別亦(也)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淚始干……”唱完又給孩子講這首歌曲是由古詩改變的,古詩是誰的詩,古詩講的什么內容,“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運用了什么修辭。我驚異中國有這樣的母親!真的讓我敬佩。孩子也許不懂得什么著名詩人,也許不懂得什么是春蠶,但是他以后肯定會記得母親曾經給他唱了一首很有深意的歌曲。也許孩子記不住這一天的內容,但是我可以猜測,這個母親每天都在以這種高層次的文化熏陶這孩子,一旦哪天開始,這孩子能夠聽懂,能夠記憶這些,他收獲的會很多。
加來道雄的父母雖然無法理解孩子想做什么,但是仍然能夠犧牲圣誕節假日,幫助孩子在加來道雄所就讀高中的足球場上纏繞22英里長的銅線。加來道雄的實驗會周期性的燒斷家里的每一根保險絲,屋子變成一片漆黑的時候,他的母親不能理解他為什么和正常的孩子興趣不一樣,但只是搖頭而已。難以想象,如果這種興趣發生在中國孩子身上,中國的父母會有多大的耐心,又有多少孩子的玩耍和學習是由父母雙親同時陪伴。
父母常常要求孩子好好學習,但是他們自己是否勤學好問?他們是否在孩子需要的時候出現在他們身邊?他們是否在孩子對某一方面產生興趣的時候給予了最大的支持?發達國家總是教育孩子在玩耍中通過實踐去學習,而中國的父母總是讓孩子犧牲玩耍的時間去學習枯燥的理論。所以發達國家的孩子往往在人生價值上更為明確,進入大學后,他們認為小時候一直玩了,長大了就該好好學習、工作,去鉆研自己的技術。而中國孩子進入大學往往因為終于完成了“任務”,父母管不著了,終于可以干自己想干的事情了,盡情的去玩。中國科技的落后不是因為人才流失到海外,而是人們成年后,能真正去鉆研的人太少了。
發達國家支持母親做全職主婦,在家相夫教子,不無道理。中國有多少孩子是脖子上掛著鑰匙,自己回家,找點面包充饑,獨自寫作業,看動畫片!對于孩子下降的成績,多少父母只會怪孩子不用功?如果孩子打開門看到的是一桌子熱騰騰的飯菜,母親溫柔可親的笑臉,他的心情會怎樣?父母陪孩子學習玩耍,解決為人處世的一些問題,孩子心情會怎樣?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孩子終身的老師,國家的希望不僅寄托在孩子身上,也在父母身上!
[由《一個物理學家的教育歷程》看成功之源(人教版高一必修)]相關文章:
10.高一必修一英語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