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1.領會作品所抒發的火熱的愛國熱情
2.了解詩歌通過藝術形象抒情的表現方法
【教學重點】
1.象征手法的運用
2.熱情洋溢的語言特色
【教學難點】詩中重點句子的含義
【教學方法】誦讀法、賞析法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郭沫若是我國現當代著名的詩人,20年代初詩人寓居日本,正值國內“五四運動”蓬勃發展之時,詩人看到新生的祖國,正象一位年青的女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詩人這首詩--《爐中煤》。
二、 第一節賞析
1、深入理解“爐中煤”和“年青的女郎”兩個比喻的意義。
爐中煤是作者自喻,“年青的女郎”比作祖國。為什么作這樣的比喻?這樣 比喻有什么好處?
明確:因為本詩表現的是“眷念祖國的情緒”,而“爐中煤”的形象特征是火紅、熾熱、旺盛、熊熊燃燒,這與詩人對祖國感情的熱烈、深切是一致的;“爐中煤”還具有為人奉獻火與熱,將自己燃燒成灰,殞身不恤的獻身精神,可以形象表現詩人為了祖國在“五四”之后所呈現的新氣象的認識,就像一位青春煥發的“年青女郎”而不是我們通常比作的母親,從抒情的角度講,更易于抒發熾烈、奔放的情感。作品中的“爐中煤”和“年青的女郎”,雖然構不成生活中戀人的關系,但從精神實質上講,同樣是在奉獻一顆滾燙的心。
2、思考:如何理解“我不辜負你的殷勤,你也不要辜負我的思量“?
明確:前一句是寫祖國對于詩人的養育之恩,這是詩人思念祖國的基礎。因為是在對作為喻體的“年青的女郎”傾訴,所以這里也比喻性地用了“殷勤”。“不辜負”三字表達了報效之意。后一句的“思量”,不僅是指對于作為地理概念的祖國的思念,不僅是對山川土地的思念,而且是具有更深含義的一種期望,是希望祖國為斷發展,日益強盛、進步,所以用了“也不要辜負”。
三、分析第二節
1、這一節中,“爐中煤”自稱“黑奴鹵莽”。這是對于“煤”的外觀形象的描述:渾身黝黑,形象粗陋,不惹人喜愛。“爐中煤”問“年青的女郎”,“你該知道我的前身?你該不嫌我黑奴鹵莽?”這兩句詩,亦問亦答。我的外表雖然粗黑,但心是火紅熾熱的。“黑奴”的“奴”,可以理解為“我”對于“年青的女郎”即對于祖國心甘情愿、全心全意的奉獻精神。為什么“要我這黑奴的胸中,才有火一樣的心腸”呢?那是因了我的“前身”,我的來歷,我所具有的內在價值。有了這些,我雖然“黑奴鹵莽”,你也該不會嫌棄的吧。而且,只有像我這樣有所“前身”的黑奴胸中,才有對你熾烈深切的感情。“黑奴鹵莽”的外表與“火熱的心腸”強烈地反差,又高度地統一。
2、 怎樣理解“爐中煤”的前身、過去和今朝?
明確:第三節中后三行詩分別寫了“我的前身”、過去和今朝。煤的前身“原本是有用的棟梁”,過去“活埋在地底多年”,今朝“總得重見天光”。從字面上講,講的是煤的形成過程,其深層含義是說自己原本是國家有用之才,但在過去黑暗現實的壓迫下,愛國之情深埋心中,不得抒發,空懷報國之志,卻無報國之門。今朝,在五四運動的推動下,祖國煥發出新的青春,詩人的愛國情感不可抑制地噴發而出,報效祖國的時機終于來了。
“爐中煤”今朝的心理如何?
四、 分析第四節
詩的第四節說“自從我重見天光,我常常思念我的故鄉,我為我心愛的人兒,燃到了這般模樣!”這里詩人盡情地傾訴了對于祖國的思念之情,“五四”之后,詩人作為“處在國外的人”,“苦于知識的桎梏而想自由解脫,跑回國去投向愛人的懷里”這是詩人內心情感的真實表露。而這幾行詩,正是這種情感的藝術寫照,表達了想為祖國轟轟烈烈干一番事業的宏愿。
在這首詩中,“燃”字是最富于動感的一個詞,給人的形象感受是爐火跳動,光熱四溢,“爐中煤”的生命在“燃”中得以顯現,得以升華。表達出詩人對祖國眷念之深,思渴之切。
這首詩比較突出地體現了郭沫若詩歌浪漫主義的藝術風格。這可以從奇特的藝術形象,由生活中不互不相干的事物為喻體,構成藝術形象及所抒發情感熾烈程度反映出來。在詩人眼中,似乎并不計較兩個比喻體在生活中的真實關系,而是更注重喻體內在個性特質,“爐中煤”是熾烈燃燒的象征,“年青的女郎”一向是令人傾慕、思念的對象。
五、 總結
這首詩比較突出地體現了郭沫若詩歌浪漫主義的藝術風格。在詩人的眼中似乎并不計較兩個喻體在生活中的真實關系,而是更注重喻體內在的個性特質。詩人借此淋漓盡致地抒發自己的愛國激情,毫無牽強生澀之感。詩人如此的藝術構思,熱烈奔放的情緒,是與“五四”之后狂飆突進的革命文藝思潮及詩人本身的浪漫氣質分不開的。
六、 作業
背誦這首詩
[爐中煤(人教版)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4.人教版找次品教案
5.人教版天地人教案
8.離騷教案人教版
10.日月水火教案教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