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
在當今高中語文學習中,古今中外名著閱讀面臨多方面挑戰。現在的高中學生普遍存在課外書籍閱讀量少、缺乏老師和家長的指導、隨意性很大等問題。我們必須對學生課外文學作品的閱讀從閱讀量和閱讀時間、閱讀方式和閱讀活動、價值取向和審美取向等進行有效的指導,引導學生走進美麗的文學花園。
【關鍵詞】課外文學作品 閱讀 鑒賞 指導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對高中生的閱讀能力提出了以下要求:“閱讀優秀作品,品味語言,感受其思想、藝術魅力,發展想像力和審美力。……在閱讀中,體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激發珍愛自然、熱愛生活的感情;感受藝術和科學中的美,提升審美境界。通過閱讀和鑒賞,深化熱愛祖國語文的感情,體會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源遠流長,陶冶性情,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養。”“根據自己的學習目標,選讀經典名著和其他優秀讀物,與文本展開對話。通過閱讀和思考,領悟其豐富內涵,探討人生價值和時代精神,以利于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行為準則,樹立積極向上的人生理想,增強為民族振興而努力的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具有廣泛的閱讀興趣,努力擴大閱讀視野。學會正確、自主地選擇閱讀材料,讀好書,讀整本書,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課外自讀文學名著(五部以上)及其他讀物,總量不少于150萬字。”
然而在當今高中語文學習中,由于受應試教育的影響,閱讀功利性日趨攀升,因而課外閱讀門庭冷落,再加上多元化時代里影、視、歌的繁榮,文本閱讀(尤其是古今中外名著閱讀)無疑面臨多方面挑戰。對于好奇心強、持久性差的中學生來說,課外閱讀的開展和維持更是難上加難。人民文學出版社教材中心的李明生博士指出,現在的高中學生普遍存在課外書籍閱讀量少、缺乏老師和家長的指導、隨意性很大等問題。
高中階段必須加大學生課外閱讀量,特別是課外文學作品的閱讀量,使廣大高中生廣吸收,厚積累,語文素質得到全面提高,真正實現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軌。因此,我們必須指導學生廣泛閱讀課外文學作品,激發閱讀興趣,培育文學欣賞和創作素質,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外化),提高思維品質和思想素質(內化)。
一、指導學生明確閱讀量和閱讀時間
如果課外閱讀的量過大,成為學生的負擔,就不利于中學生的健康成長;閱讀量不足,則無法達到預期的效果。因而我們應以《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所規定的課外閱讀量為依據,“高中一年內自讀五部以上的文學名著及其他讀物,總量不少于150萬字”,高中三年累計的話可達450萬字。我們如果每天閱讀15分鐘,那么每月可以閱讀半本書,一年可以閱讀5本書,中學六年可以閱讀30本書,這樣的話才能符合語文新課程標準的要求,使得課外閱讀的任務落到實處。
二、充分利用教材,由教材擴展到課外閱讀。
語文課堂教學不應只是一篇篇課文的講解,而應是以一篇課文為基點進行縱深研究的閱讀教學。新版教材的選文典范性很強,文質兼美,富有文化內涵和時代氣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向學生推薦與課文相關的古今中外名著。如教了《世間最美的墳墓》,可以引導學生閱讀托爾斯泰的《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等;學了《秋水》,可以把學生帶進莊子博大精深的思想殿堂;教了《林黛玉進賈府》,可以布置學生課外閱讀四大名著;學習了孔孟的作品后,可以輔以中國傳統的人文精神教育,引入諸如誠信、修身、齊家、治國等方面的材料。這樣,就能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幫助學生完成對各類名著的閱讀。
通過大量的閱讀與學習,在學生的心靈與文學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之間架設起一座情感橋梁,學生就會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文學作品情感和思想的感染陶冶。
三、指導學生組織“課外文學作品閱讀鑒賞”研究性學習活動。
為了提高廣大學生閱讀課外文學作品的興趣與自覺性,提高學生課外文學作品閱讀鑒賞能力和文學作品創作能力,我們可以指導學生組織“課外文學作品閱讀鑒賞”研究性學習活動。如發動他們通過“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運用圖書館、網絡等廣泛搜集課外文學作品閱讀鑒賞指導資料(含文字資料、音像資料、電子書籍等);指導學生組織課外文學作品讀書筆記競賽、手抄報比賽、文學創作競賽等活動。我校語文教研組歷來十分重視此類活動,我們成立了“綠之夢”文學社,創辦校刊《綠之夢》,文學社經常邀請資深語文教師為社員組織文學講座,成立“課外文學作品閱讀鑒賞”研究性學習小組,社員撰寫了《郭敬明小說對高中生的影響研究報告》、《解讀曹孟德》、《讀書就是生活》、《紀念海子--向死而生》、《涅槃》等讀書筆記,參加各級各類作文競賽,獲得良好名次,并發表在各類報刊上。
四、積極引導學生的價值取向和審美取向。
在我們對學生進行課外文學作品閱讀文學熏陶的過程中,一些傳統的價值觀、審美觀受到了沖擊。因為學生不僅生活在校園里,也生活在社會里。花花綠綠的世界、“前衛”的人生觀、價值觀等對學生的影響都是較大的。因而在欣賞一些佳作時,學生對其中所傳達的一些觀點、人物的行為感到不可理解甚而嗤之以鼻,因而對這些作品失去了興趣。如對于“江湖義氣”與“正義”、“劫富濟貧”與“貪污受賄”等等認識和把握不是十分明確。這些充分體現了學生對傳統的價值觀和審美觀的不理解,價值取向和審美取向都有待我們的積極引導。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文學作品教學的功能之一,就是通過感性的、感情的交流,使學生受到強烈的感染和推動,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深刻的教育。在課外文學作品閱讀鑒賞指導活動中教師如何“披文以入情”,將文章之情、學生之情和自身的情感結合起來,突出情境熏陶、情感體驗是我們高中語文教師今后努力的方向。
關于課外閱讀,魯迅先生有一段精彩的論述:“要博覽群書,必須如蜜蜂一樣,采過多種花,這才能釀出蜜來;倘若叮在一處,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翻開歷史,古今中外,凡事業大有作為的人,都十分注重并得益于課外閱讀,尤其是課外文學作品的閱讀。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引導學生如何多讀書,讀好書,如何走進美麗的文學花園,在其中汲取營養,是廣大語文教師必須勇于擔當的神圣職責。
【參考文獻】
1、《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
2、《語文教學通訊(高中刊)》2006年第3期
3、《文學教育》2006年第8期(上)
【說明】該論文參加二OO七年汕尾市中小學教育教學論文評選,獲市一等獎。
【作者簡介】
鄭旺吉:語文中學一級教師,廣東教育學會中學語文專業委員會第七屆年會優秀會員,廣東省汕尾市高中語文學科中心教研組成員,汕尾市高中語文學科帶頭人,廣東省陸豐市林啟恩紀念中學校刊《綠之夢》指導老師;多篇教育教學論文在省、市刊物發表,并獲得較高的獎項;輔導學生參加各級各類作文競賽,獲得優秀成績,多次被評為“優秀輔導員”“優秀指導教師”。
[引導學生走進美麗的文學花園(粵教版高二)]相關文章:
1. 走進文學的廣播稿
5.粵教版選修唐詩宋詞散曲選讀教案參考
6.校園花園的標語
7.校園花園標語大全
10.小班教案小花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