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雜詩十二首(其二)(人教版高二選修) 教案教學設計

發布時間:2016-6-19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課題 雜詩十二首(其二) 課堂類型 欣賞課

標 知識與技能 過程與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了解陶淵明的生平經歷,知道魏晉門閥士族制度對知識分子的壓制、迫害;細心品味詩中的意象,理解詩歌的藝術構思和意境創設。 教師范讀提示字音、節奏,學生參照注釋朗讀分析初通大意,師生共同探究主題、手法、思想意義。 理解作者“歸隱田園、獨善其身”的人生選擇,感受作者寂寞、苦悶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朗讀品味詩句的意思,理解詩歌抒發的悲哀寂寞的情感。

教學難點 理解“悲戚”的深意。 

教學方法 吟詠,賞讀結合,討論、講析相互結合 學法設計 問題探究法

程 一、導入 

中國古代的文人,有嗜酒的共性,這與陶淵明的影響是分不開的。白居易在《效陶潛體十六首》。其中寫到:先生去我久,紙墨有遺文。篇篇勸我飲,此外無所云。我從老大來,竊慕其為人。其他不可及,且效醉昏昏。白居易的這首詩就說得很明白:“其他不可及,且效醉昏昏。”下面讓我們與陶公對飲暢敘。 

二、作者簡介 

陶淵明(352或365或372或376-427),字元亮,別號五柳先生,晚年更名潛,卒后親友私謚靖節。東晉潯陽柴桑人(今江西九江市)人。陶淵明出身于破落仕宦家庭。曾祖父陶侃,是東晉開國元勛,軍功顯著,官至大司馬,都督八州軍事,荊、江二州刺史、封長沙郡公。祖父陶茂、父親陶逸都作過太守。年幼時,家庭衰微,八歲喪父,十二歲母病逝,與母妹三人度日。孤兒寡母,多在外祖父孟嘉家里生活。外祖父家里藏書多,給他提供了閱讀古籍和了解歷史的條件,在學者以《莊》《老》為宗而黜《六經》的兩晉時代,他不僅像一般的士大夫那樣學了《老子》《莊子》,而且還學了儒家的《六經》和文、史以及神話之類的“異書”。時代思潮和家庭環境的影響,使他接受了儒家和道家兩種不同的思想,培養了“猛志逸四海”和“性本愛丘山”的兩種不同的志趣。陶淵明是漢魏南北朝800年間最杰出的詩人。陶詩今存125首,多為五言詩。從內容上可分為飲酒詩、詠懷詩和田園詩三大類。 

三、欣賞

(一)誦讀感知

1、找出最能表現詩人情感的一個詞?

悲戚。

2、詩人為什么“悲戚”?(用詩中的語言回答) 

“日月擲人去,有志不獲騁”。時光飛逝離人而去,空有壯志難得伸展。(結合詩人生活背景討論) 

3、詩人是如何表現“悲戚”的?(選用了哪些意象?營造了怎樣的意境) 

這首詩先描寫了日月更迭,萬里輝煌的景象作為鋪墊,一句“蕩蕩空中景”為全詩鋪下了悲涼的感情基調。然后詩人又用了晚風、冷席的意象,寫出了因為天氣的變換覺察出四時更替,更以“天寒”襯托出“心寒”,刻畫了自己“不眠”的凄寒心境。接下來的兩句寫出了孤獨文人常有的一種景象:對影獨酌,倍顯詩人之孤獨。 

4、“風來入房戶,夜中枕席冷”中“冷“字用的妙,試分析。 

表面上是寫枕席冷,實際上是寫人的心冷。這里運用了移情的修辭手法。

5、主題把握

這首詩寫詩人中夜不眠時的情懷,抒發了事業無成的感慨。用環境的清冷襯托出自

己心情的孤獨,又以時光的流逝引出有志未騁的悲戚,是陶淵明詠懷詩中的代表作。 

(二)朗讀賞析 

1、齊讀前六句,概述詩歌中的意象及意味    

明確:時間在交替,日淪月出。“遙遙萬里輝,蕩蕩空中景”。這是一個生命無法與之相比的無窮大的宇宙,也是一個象生命一樣美麗而飄渺的虛空。“風來”、“夜中’兩句中兩個觸覺意象把生命與巨大的空間分離,限定在一個點上--房戶、枕席;“氣變”與“不眠”兩句中“易”和“永”在無限的時間運行過程與靜止的這一“夕”之間拉開了距離,前者遷化不已,此時已非彼時,后者卻因主觀情感的悲凄、焦躁而凝定不動,從而凸現了此“夕”對生命的體驗與感受。 

2、詩歌的七、八兩句在詩中起何作用 

討論明確:總括前六句描繪的景象,以“悟”和“知”引入到下面的抒懷,起承上啟下的作用。 

3、詩歌的后六句抒發了作者何種感情 

討論明確:生命是孤獨的,不僅“欲言無余和,揮杯勸孤影”,連生命須臾不可脫離的時間也無情地拋棄了它,自顧自地奔向前方,把人播種在時間田野上的愿望連根拔走。“日月擲人去,有志不獲騁”。人生的好戲還未正式開場,時間的舞臺已匆匆撤走了,增加生命密度與質量的愿望也將落空,焉能不“念此懷悲凄,終曉不能靜”呢! 

時間交替,生命凝止;宇宙無垠,生命孤獨;生命的好戲還未上場,時間的舞臺已經撤走。這就是雜詩第二首意象的深層結構。 

4、分析整首詩歌的思想內容       

討論明確:歷來人們對陶淵明詩歌中的悲情很少提及和關注,其實陶詩在平淡沖和的整體風格下,有著太多的有關悲情的內容,具體表現為四類:1.生死之悲,2.士不遇之悲,3.羈旅、離別之悲,4.孤苦之悲.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陶詩中對悲情采取的委運任化的態度與灑脫的情懷深深地吸引了歷代的讀者,反而使他們忽略了悲情的存在. 

5、通讀整首詩歌體會獨特的藝術構思 

討論明確:陶淵明的詩善于運用樸素的語言、白描的手法,直率地抒寫而出,使人感到自然、親切,情感真摯,沒有任何人工雕琢的痕跡,引導讀者去體味其中悠然沖淡的情致,走進詩人所營造的意境中去。 

6、自主朗讀探究詩歌的主旨 

討論明確:這首詩先描寫了日月更迭,萬里輝煌的景象作為鋪墊,一句“蕩蕩空中景”為全詩鋪下了悲涼的感情基調。然后詩人又用了晚風、冷席的意象,寫出了因為天氣的變換覺察出四時更替,更以“天寒”襯托出“心寒”,刻畫了自己“不眠”的凄寒心境。接下來的兩句陶淵明道出了“不眠”的原因,是因為沒有可以陪自己說話喝酒的知己,從而感嘆歲月如梭匆匆而過,空留一個沒有實現大志的自己。詩的結尾把悲傷推向了極致,想到自己坎坷的命途就只能暗自悲凄,到天亮的時候都不能平靜下來。全詩充滿對人生的嘆息。這是陶淵明眾多表現自己郁郁不得志的詩作中的一首。這種思想在《雜詩十二首其一》、《擬挽歌辭》等詩中多有體現。 

四、課堂小結:古代很多文人時運不濟,命途多舛。馮唐易老,李廣難封。我們對他們應該報以深深的同情。好在我們生活在“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的新時代,同學們一定要珍惜當前的大好時光,認真學習,細心做事,懷大志,成大事。

分類作業 A類: 課外討論如何看待陶淵明的人生選擇

B類: 課外討論如何看待陶淵明的人生選擇

預習布置 預習《越中覽古》

板書設計 思想內容:

1、生死之悲,2、士不遇之悲,3、羈旅、離別之悲,4、孤苦之悲

課后反思

 

[雜詩十二首(其二)(人教版高二選修)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1.雜詩十二首其二教案

2.已亥雜詩教案

3.己亥雜詩教案課件

4.己亥雜詩教案

5.《已亥雜詩》教學教案

6.己亥雜詩優秀教案

7.馬嵬其二教案教學內容

8.高二人教版《長恨歌》教案

9.人教版高二語文下冊《雷雨》教案

10.高中化學選修5《鹵代烴》教案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