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目標:
1、學習一些文言實詞和虛詞的用法。 2、體會人物語言。
能力目標:
1、能在熟練朗讀的基礎上,正確斷句和停頓。
2、通過理解文意,體會對話中的不同語氣,揣摩想象人物當時的神態和心理活動,進而分析了解文章的創作特色,把握文中人物的性格特征。
教學重點: 品味魯肅、呂蒙對話,并說出其中表現的人物形象特點。
教學難點: 1、理解文章的內容和主旨。
2、聯系生活,讓學生真正領悟到讀書有益于人的發展和完善的道理。
教時: 2課時
教學過程
一預習
(一)、解釋成語
【吳下阿蒙】 【刮目相待(看)】
(二)、重要文言實詞、虛詞、詞類活用、特殊句式等整理歸類。
1、解釋實詞
(1)當涂- (2) 辭-- (3)孤---
(4)卿--- (5)見--- (6)往事---
(7)孰--- (8)及--- (9)過---
(10)更---、 (11)見事-- (12)拜---
(13)治經:
2、虛詞 歸類 (1)豈--- (2)但---
(3)乃、遂--- (4)大---
(5)即-- (6)何---
3、通假字
①卿今當涂掌事你現在掌握軍國大事(“涂” 通
②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我難道想讓你成為一個研究經書的博學之人嗎?(“邪”通
4、)詞類活用(無)
5、古今異義
①孤 古義 今義:
②博士 古義: 今義:
③但 古義: 今義:
6、一詞多義
乃:乃不知有漢 ( ) 蒙乃始就學( )
見:見漁人( ) 見往事耳( )
7、特殊句式
蒙辭以軍中多務(倒裝句---狀語后置)
(三)、簡介作者作品:查資料了解司馬光
1.司馬光:
2.《資治通鑒》 :
一、 導語設計:
語文學習重在積累和運用,莊子說:“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意思是生命有限,學海無涯。而智出學海,希望大家能持之以恒,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不斷地豐富我們的語言寶庫,攀登學習的高峰,暢游知識的海洋。“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告訴我們學習需“勤奮”的真理。其實“學習”是一個永恒的話題。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一篇有關“學習”這個話題的文言文。
(板書)孫權勸學
三、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通過學生大聲朗讀、單讀、齊讀等多種讀法,訓練學生斷句停頓之能力,結合注解粗知大意,品味句意,真正用朗讀的方式讓學生理解課文的內容和意蘊。
2.文言實詞和虛詞的理解及積累是文言文的教學重點。在疏通文意時,作重點記憶,合乎學生學習的思維規律,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主性。 (內容見預習一)
四、合作探究、課文研析:
1.把好的字詞句也畫下來,欣賞。
2.本文以對話為主,請同學們自導自演三位人物說話時的口吻、神態和心理,體會人物形象。
1).請一位同學朗讀孫權的話。
①“不可不學!”寫出了怎樣的口氣?表現了怎樣的心理?
②“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表達了怎樣的心態?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
反問句,邪”表示反問語氣,譯為“嗎”聯系句意,隱隱可見孫權對呂蒙不聽勸誡的不悅神情和責備的意味。
③“卿言多勞,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這樣說有何作用?
2).請兩位同學分角色朗讀蒙、肅對話,要求盡量讀準說話時的語氣語調。
①“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一句可見魯肅當時怎樣的神情和心理?說明了什么?
②“大兄何見事之晚乎!”這句話表現了呂蒙當時怎樣的心情?
3、 試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完成板書)
五、編課本劇,體驗感悟:
同學們賞析得非常好。請同學拋開課本,在原有內容的基礎上再加工,給我們來個小課本劇表演。(一組同學上臺表演)
六、聯系課文,延伸拓展:
昔日吳下阿蒙,經過發奮努力,讓同僚刮目相待,說到這我們不禁想到前幾天學的一篇文章《傷仲永》,讀完這兩篇文章你有何感想?聯系你的生活體驗談談你的看法。
七、評議總結 、積累鞏固:
大家這一節課一定有許多收獲,無論是課堂表現、問題回答,還是課文學習,大家談得非常好。本文通過孫權勸告呂蒙讀書,呂蒙最終由“吳下阿蒙”變得令人“刮目相待”的故事,告訴我們“開卷有益”的道理。其實老師的總結也是受同學們發言的啟發。學了本文,讓我們明白了: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書,是全世界的營養品。希望同學們多讀書,讀好書,讓好書伴大家健康快樂的成長。
八、作業設置:
我們學過《方仲永》,大家一定還記得那個天才少年,方仲永與呂蒙相比,恰恰相反,一是幼年不學,毫無所成,一是年長好學,學有所成,請同學們大膽設想一下,假如有一天方仲永巧遇呂蒙,他們會演繹出怎樣的一段故事呢?請以《方仲永巧遇呂蒙》為題,展開想象,寫篇作文,文體、字數不限,只要你覺得表達出你的意思就行。
附:板書設計:
孫 權 勸 學
《資治通鑒》
勸學----不學 (懇切) 吳下阿蒙
又勸----就學 (關心) 刮目相待
論議----結友 (驚贊)
課后記:本文重點在于引導學生通過分析重點語句,分析感悟人物形象,體會本文語言生動傳神的風格。
1、成語:
[《孫權勸學》學案(人教版七年級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9.孫權勸學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