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備人:郭海霞
一、學習目標:
1、了解寫作背景,領會作者諷諫北宋王朝的寫作意圖和借古諷今的寫法;
2、理解與則以的含義和用法,培養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結合語境揣摩辨析詞義及活用的能力。
3、學習本文嚴謹的論證結構和生動形象的語言特色。
二、課前預習:
1、了解作者:
蘇洵,字明允,號老泉,北宋著名的散文家。文章結集《嘉祐集》。“唐宋八大家”之一。蘇洵與其兩個兒子蘇軾、蘇轍合稱“三蘇”。人們稱贊“一門父子三詞客,千古文章八大家。”
2、時代背景:
北宋中期,民族矛盾進一步嚴重,到蘇洵所處的時代,北宋每年要向契丹、西夏納銀、絹和茶葉。這樣“陪鄰”的結果,加重了人民負擔,極大地損傷了國力,帶來了無窮的禍患。蘇洵針對這種現實撰寫了二十多篇著作,陳述他對于當前內政外交問題的意見,《六國論》就是其中的一篇。
3、文體知識:
論:是散文的一種,以論證為主,其特點是善于說理。“六國論”在這里是一個省略式短語,實際應是“六國破滅之論”。
4、給下列加點字注音,并與以前學過的字詞作比較。
(1)六國互喪( ),率( )賂秦耶 (2)暴( )霜露 暴( )秦之欲無厭 (3)洎( )牧以讒誅 (4)勝負之數( ) 范增數( )目項王 (5)從( )六國破亡之故事 從( )散約敗
(6)與嬴( )而不助五國也 贏( )糧而景從 悉使羸( )兵負草填之 (7)貽( )笑大方 且燕趙處秦革滅殆( )盡之際
三、文本探究:
1、誦讀課文,找出文章的中心論點、分論點和最后的結論。
2、文章第一段四句的關系怎樣?
3、第二段從哪些方面進行論證的?運用了什么論證方法?
四、當堂訓練:
1、找出文中的通假字并解釋。
2、解釋加點詞語的含義:
1)六國互( )喪,率( )賂秦也 2)秦以( )攻取之外
3)蓋( )失強援,不能獨完( ) 4)暴秦之欲無厭( )
5)較( )秦之所得,與戰勝而得者,其( )實( )百倍
6)思厥( )先祖( )/父( ) 6)此言得( )之( )
7)至于( )顛覆,理固( )宜( )然
3、一詞多義:
則:
小則得邑,大則得城
金就礪則利
向吾不為斯役,則久已病矣
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
于其身也,則恥師焉
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
(四)翻譯句子:
(1)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不善,弊在賂秦;
(2)至于顛覆,理固宜然
(3)賂秦而力虧,破滅之道也
(4)較秦之所得,與戰勝而得者,其實百倍。
(5)舉以予人,如棄草芥
(6)以地事秦,猶抱薪救火,薪不盡,火不滅。
5、默寫檢測 :
①本文的中心論點是: ,分論點分別是 和 ,作者總結出的歷史教訓是: 。
②思厥先祖父, , ,以有尺寸之地。 , 舉以予人。
③然則諸侯之地有限, ,奉之彌繁, 。至于顛覆, 。
五、課后作業:
1、找出下列句子中詞類活用的詞并解釋。
①蓋失強援,不能獨完 ②義不賂秦
③李牧連卻之 ④惜其用武而不終也
⑤日削月割,以趨于亡 ⑥理固宜然
⑦賂秦而力虧 ⑧以事秦之心禮天下之奇才
⑨小則獲邑,大則得城。 ⑩始速禍焉。
2、找出古今異義詞并解釋。
①與戰勝而得者,其實百倍:
②思厥先祖父:
3、背誦一二段。
第 二 課 時
一、教學目標:
學習三四五段,積累文言知識,學習與、以的用法。
二、文本探究:
1、第三段齊、燕、趙滅亡的原因是什么?
2、第四段在結構上的作用是什么?第五段得出了什么結論?
三、當堂訓練:
1、解釋詞義:
1)義( )不賂秦 2)斯用兵之效( )也 3)始速( )禍焉
4)向( )使( )三國名愛其地 5)勝負之數( ),存亡之理( ) 6)為( )國者無( )使( )為積威之所劫 7)日( )削月 )割 7)而猶( )有可( )以( )不賂而勝之( )之( )勢。
茍( )以天下之大,而從( )六國破亡之故事,是( )又在六國下矣。
2、一詞多義:以:
不賂者以賂者喪 秦以攻取之外
暴霜露,斬荊棘,以有尺寸之地
舉以予人 洎牧以讒誅
以地事秦,猶抱薪救火
至丹以荊卿為計 茍以天下之大
以賂秦之地封天下之謀臣 日削月割,以趨于亡
4、指出句式類型并口頭翻譯
A.與嬴而不助五國也
B.是故燕雖小國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
C.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國下矣。
5、翻譯句子:
(1)至丹以荊卿為計,始速禍焉。
(2)茍以天下之大,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國下矣。
(3)然則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無厭,奉之彌繁,侵之愈急。
四、作業:背誦全文。
五、拓展研究:蘇洵認為賄賂秦國導致六國滅亡,你同意他的觀點嗎?以“六國滅亡之我見”為題寫一篇文章。
[六國論學案(魯人版高一必修)]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