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縱觀古今,紅樓夢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一部絕無僅有的巨作。賞讀此書,讓我感慨萬千,。如果文學是當時社會生活的一種反映,那么作為我國古典小說的顛峰之作--《紅樓夢》[1],在時代中的位子就更加清晰了。宛若一架望遠鏡,讓我們站在當今的平臺上,就可以一覽中國封建社會的生活狀態。作品呈現的古代畫卷如此全面逼真地保存著過去時代的影響,使我們得以真切的看到那個時代的歷史背景和生活特色。紅樓夢這部史書深刻的揭露了當時社會的種種病態。在我看來,這部書主要反映了兩個方面:一是鞭笞封建社會束縛人們的禮教;二是揭露了當時社會的剝削傾向。
二 《紅樓夢》中反映的束縛人的禮教
這里我僅以賈,黛,薛三人的命運來談談封建社會對人們的束縛:
首先談一下賈寶玉。在《紅樓夢》[2]一書中,主人公賈寶玉是一個又奇又俗的人物。他鄙視功名利祿,不愿走“學而優則仕”的仕途。他痛恨“八股”,辱罵讀書做官的人是“國賊”,懶于與他們接觸拜會。 他不喜歡所謂的“正經書”,卻偏愛于“雜書”,鐘情于《牡丹亭》、《西廂記》等。他還對程朱理學提出了大膽的質疑,認為“除《四書》外,杜撰的太多了。這充分體現出了他對封建君主制度的反對。賈寶玉他認為“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鐘于女兒,須眉男子不過是些渣滓濁沫而已”。在這種駭世驚俗的思想指導下,寶玉終日“在內幃廝混”,并鐘愛和憐憫女孩子,鐘愛她們的美麗、純潔、洋溢的生氣、過人的才智,憐憫她們的不幸遭遇,憐憫其將嫁與濁臭的男子,失去了她們的圣潔之美。他認為女子出嫁前為珍珠,嫁人后便失去光芒成了死珠,再老便與污濁男子同流,成為死魚眼了。他甚至為自己生有一個男子之身而感到無可挽救的遺憾。在他的生命歷程中,最重要的一件事無疑就是與林黛玉的相愛了。這場戀愛,一方面開始于叛逆性格,另一方面又促使了他的叛逆性格的最終形成。這是他生命史上最大最重要的叛逆行為。寶、黛不但要求婚姻自主,而且在戀愛中背離了封建社會的人生之道。他們在反叛的道路上越走越遠,最后導致了兩人的悲劇結局。那么寶玉的人生觀是什麼呢?不了解他的人都以為他是糊涂,沒目的,無事忙;其實不然。他的人生觀就是「愛」。得到了愛就是幸福;否則,就是苦痛。至於人生的貧賤富貴,尊卑際遇,他毫不在意。
全書中,寶玉兩次被人指責“婆婆媽媽”的,一次是鳳姐因為他在秦可卿病床前哭,另一次則是襲人。寶玉因晴雯病而想到海棠花之死,認為是一種應驗,襲人笑他:“我待不說,又撐不住,你太也婆婆媽媽的了。這樣的話,豈是你讀書的男人說的。”按襲人的話推理,同樣的話,女人說便可理解,而男人說便是“婆婆媽媽”。“婆婆媽媽”這個詞本身便具有貶意,它用于女性也是一種輕蔑,這里又通過將男性歸入女性行列完成了對男性的輕蔑。
而到了“寶玉葬花”一段,被香菱看見了,也說:“這又叫做什么?怪道人人說你慣會鬼鬼崇崇,使人肉麻呢。”“肉麻”,和“婆婆媽媽”一樣,用來指稱某個男人有女人味兒。寶玉的叛逆,最集中地體現在他摒棄仕途上
賈政是傳統男人社會性別角色的典范,熱心仕途,追求“成功”之外,還表現在他與寶玉的父子關系上。中國傳統男權文化推崇的是嚴父形象,以“嚴父”指稱賈政再合適不過了,他毒打寶玉,除了嫌他荒疏學業、淫辱母婢,或害怕“窩逃”受害的因素之外,也有恨他“全無一點慷慨揮灑談吐”,“在外流蕩優伶”這些有損傳統男子社會性別的行為舉止。
賈寶玉的生活中,幾乎都是這樣的反對者。傳統男人性別角色的代表人物賈政自不必說,包括賈母、薛寶釵、鳳姐、襲人等人在內,亦是這樣的反對者。
不僅當時,在男人解放作為一種理論提出的今天,在全世界仍有很多的反對者。傳統社會性別角色對人奴役之深正在于,它已完成觀念內化,成為我們觀念世界的一部分,我們受其奴役而又覺察不到,以為這是我們自己的選擇。于是,許多持舊性別觀的女性,便會覺得解放的男人不符合她們理想中的“好男人”形象。
而在我看來,賈寶玉是“今古未有之一人”。這就說明一個問題,賈寶玉所代表的社會思潮在當時處于“草色遙觀近卻無”的狀態。這更能增加這部作品對當時社會的抨擊性。
賈寶玉這一形象有著階級叛逆與性別角色叛逆兩種叛逆性。但我認為這部作品更多的是突出了他的性別角色叛逆。我們更應該從男人解放這一最新理念出發,對其進行審視與解讀。
(一) 社會性別角色是一種文化觀念界定
我們知道,任何文化觀念上的界定,都不可避免地帶有階級的色彩,打上了時代與階級的烙印。男尊女卑、男強女弱、男主女從等社會性別觀念,同樣是封建統治階級用來管制人民的一種手段。歷來的統治者,在以強權和獨裁維護其統治的同時,往往都要依靠包括社會性別角色在內的一整套“倫理規范”,作為其補充手段。而對于一個民主社會來講,人本主義思想理應受到尊重,每個人都擁有與生俱來的平等權利,兩性的平等符合社會進步的理想。
(二) 性別角色規范對個人同樣具有強制性。
可以說,社會的各種條條框框,是一種對個人獨特性的蔑視與剝奪,通過強化這些束縛,而將個人控制在既定的統一規范之內,使其個性無從發揮,直至徹底泯滅。因此,階級束縛的過分強化,同樣是一種奴役和剝削。 賈寶玉的背叛,是階級叛逆與社會性別角色叛逆的統一,正是這一雙重叛逆決定了他背叛的徹底性,也使其人物形象變得更生動而鮮明。
寶玉這個人物是當時社會叛逆者的寫照。構成他性格的主要特征是叛逆。他有著極其叛逆的思想性格。他行為“偏僻而乖張”,是封建社會的叛逆者。這表現在兩個明顯的特征:一是貫穿于他的思想性格中的對封建正統,特別是對程朱理學以及八股科舉的反逆思想;一是對自己,對自己的家族,也就上對本階級的前途的一種無可奈何的絕望的感。通過對寶玉這個人物的描寫,更加猛烈的抨擊了當時社會束縛人們的罪惡的禮教。
寶玉這個人物,是大觀園中幾乎無人能夠理解,舉凡榮寧二府,真正能夠欣賞賈寶玉男人解放傾向的,也只有林黛玉一人了。
林黛玉與賈寶玉一樣,也是封建社會的犧牲品。曹雪芹懷著深摯的愛意和悲憫的同情,用歷史與未來、現實與理想、哲理與詩情,并飽蘸著血與淚塑造出來的林黛玉,是《紅樓夢》里一位富有詩意美和理想色彩的悲劇形像。在百花斗妍的女兒國大觀園里,有嫵媚豐美的薛寶釵,有風流嬌艷的史湘云,有文采精華的賈探春,有美貌不亞于其家姐的薛寶琴,……為什么獨有黛玉那樣牽動人的衷腸,她為什么有如此強大的藝術魅力?她究竟美在何處、動人在何處?我認為主要的一點就是黛玉同寶玉一樣的那種叛逆的性格。黛玉性格里獨有的叛逆和孤僻,以及對世俗的不屑一顧,令她處處顯得特立獨行,卓爾不群,花前癡讀西廂,毫無避諱;不喜巧言令色,言隨心至;崇尚真情真意,淡泊名利……種種這般,都使得她象一朵幽然獨放的荷花,始終執著著自己的那份清純,質本潔來還潔去,一如碧玉般盈澈。用一個普通人的眼光看她,最欣賞的還是黛玉的詩情畫意,靈秀慧黠。黛玉每每與姐妹們飲酒賞花吟詩作對,總是才氣逼人,藝壓群芳。最嘆息的是黛玉的多愁善感,紅顏薄命。黛玉的身世,注定了她的孤獨無,而她的性格,又注定了她的寥落憂傷。縱使大觀園里人來人往好不熱鬧,可是這里沒有她可以依靠的親人,沒有她可以傾訴的知己。只有風流多情的寶玉讓她芳心暗許,卻又總是患得患失。當人們說《紅樓夢》是一部悲劇時?恐怕主要是指寶黛愛情的悲劇。說到愛情,在紅樓夢里要數賈寶玉和林黛玉這兩個人之間的愛情最純潔了。從兩小無猜,青梅出馬,到長大后的墜入愛河。曹公簡直就是順水推舟,讓讀者感到,世間又一份千古流芳的愛情故事誕生了。它的出現是那么的自然,幾乎沒有人懷疑過,它的出現是那么純潔,纖塵不染 。但是生不逢時的愛情就是痛苦的代名詞。黛玉性格里獨有的叛逆和孤僻,以及對世俗的不屑一顧,令她處處顯得特立獨行,卓爾不群。花前癡讀西廂,毫無避諱;不喜巧言令色,言隨心至;崇尚真情真意,淡泊名利……種種這般,都使得她象一朵幽然獨放的荷花,始終執著著自己的那份清純,質本潔來還潔去,一如碧玉般盈澈。用一個普通人的眼光看她,最欣賞的還是黛玉的詩情畫意,靈秀慧黠。黛玉每每與姐妹們飲酒賞花吟詩作對,總是才氣逼人,藝壓群芳。無論是少年聽雨歌樓上的詩情,清寒入骨我欲仙的畫意;還是草木黃落雁南歸的凄涼,花氣溫柔能解語的幽情;無不體現出她娟雅脫俗的詩人氣質。最嘆息的是黛玉的多愁善感,紅顏薄命。黛玉的身世,注定了她的孤獨無依,而她的性格,又注定了她的寥落憂傷。縱使大觀園里人來人往好不熱鬧,可是這里沒有她可以依靠的親人,沒有她可以傾訴的知己,只有風流多情的寶玉讓她芳心暗許,卻又總是患得患失。于是她無奈著 “天盡頭,何處有香丘”悲哀著“三月香巢已壘成,梁間燕子套無情”,傷感著“花謝花飛飛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終落得“一縷香魂隨風散,三更不曾入夢來”的凄涼結局。
人們常說,愛情是文學永恒的主題,不管正確與否,有一點卻是不容抹殺的,這就是男女兩性之間的愛情關系。那么,究竟什么是“愛情”呢?《辭海》上說“愛情”是特指男女之間有情。兩情相悅,互相理解,相互愛慕方有愛情。《紅樓夢》這本書以明晰的字句勾勒出林黛玉和賈寶玉之間的感情線條與他們戀愛途中的無數坎坷。然而賈,黛之間如此真摯的愛情卻最終玉碎香殘。不得不說這一切都是萬惡的封建社會扼殺了寶玉和黛玉之間的愛情。封建思想的禁錮使得他們都成為了愛情的奴隸、歷史情感中的悲劇角色。
對于黛玉,在我看開,他是一個極其美妙之人。在我們第一次見到林黛玉,是她剛剛來到賈府。作者通過鳳姐的“嘴”和寶玉的“眼”,描繪了她天仙似的人品。鳳姐一見就驚嘆道:“天下竟有這樣標致人兒!我今日才算看見了!”在寶玉的眼里,這“裊裊婷婷的女兒”,“神仙似的妹妹”;則別有一種風范和神韻。 唐代偉大詩人杜甫曾用“造化鐘神秀”的詩句,來形容東岳泰山的壯美在他心中引起的驚奇。意思是說:大自然把它的神奇秀麗都集中在泰山上了。曹雪芹這個“造物主”,卻把“精華靈秀”鐘于了林黛玉。他所創造的林黛玉,形容嬌美,聰明絕頂,堅貞純情,才學橫溢,并具有詩人的氣質和獨特的悲劇性格。而她的叛逆的悲劇性格,則是她生命的主旋律。
二百多年來,不知有多少人為她的悲劇命運灑下同情之淚,為她的藝術魅力心醉神迷。她是《紅樓夢》讀者心目中的一位圣潔、美麗的愛神 。黛玉的美是眾人共睹的,然而令人對他難以忘記的原因并不以僅僅如此,更重要的是他對寶玉那份難分難舍的愛情。她是那么的愛著寶玉,她對他的愛又是那么的純潔。她的心真是天地可鑒哪!
然而如此美妙的一個人而卻有著如此不幸的結局,真是令人可悲可嘆呀!這就更明確了曹雪芹要將黛玉這個人作為當時社會為愛情犧牲的悲劇人物代表來抨擊當時腐朽禮教的意圖。真正的悲劇總是動人心魄的,因為悲劇是將美毀滅給人看。越是美的有價值的人生被毀滅,其悲劇就越壯美,越深刻,越動人,越能抨擊當時社會的種種弊端。
說完了林,賈。還有要說的就是薛寶釵的愛情悲劇了。
看到黛玉的郁郁而終,依然那么難過。可待到讀完,聽甄世隱說著什么"蘭桂齊芳"我不由黯然。薛寶釵這樣的人物,也要像李紈一樣,將一生都葬在這片冷酷的園子里么?面對一個根本不愛自己的男人,管他什么金玉良緣,她所需要的到底是什么呢?其實根本不用問就知道,是包二奶奶的寶座。可是我又不禁反問,難道世上真的有喜歡孤獨的女人?我一直都覺得她是一個既冷酷又自私的人。可是現在,我竟然不由不同情她了。其實細想起來,她的悲劇也許比林黛玉的更令人嘆惋。她最需要的不是什么愛情的灌溉,而是自由! 薛寶釵家境富足,從小飽讀詩書。接受的是極為全面而正統的教育。賈母總是夸她"沉靜寬厚"。沒錯,這正是她從小被教育過的為人方式,也是古代女子應有的美德。甚至悲喜都不應形于顏色,否則就是"不尊重。"綜觀全書她的舉止,幾乎從未超出這些束縛。只有一次寶玉將她比做楊妃令她大怒,可也只是冷冷的用一句話反諷過去。其實她才是最可悲的人,一生都被別人的看法和所受的教育支配著。從來都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沒有開心也沒有不開心,只是按照理所當然的道路走下去。從未得到過全心全意的愛情,更不敢勇敢地追求愛情。也沒有誰真正的關心過她。而她,也就認為世界本就如此.認為夫妻間有的不是真誠的感情而是"舉案齊眉"的尊重。這樣冷酷的綱常,竟是她遵守了一生的原則,而且還毫無知覺的麻木著。
她的作為,其實并沒有多少是自由的選擇。她只是一個典型的循規蹈矩的服從者。她是聰慧有才的,卻被教育著認為女子讀書也是無用,香菱和湘云談詩她說道"一個女孩兒家,只管拿著詩作正經事講起來,叫有學問的人聽了,反笑話說不守本分的";她也熟悉劇作戲曲,卻認為這些淫詞巧句是不能為端莊淑女所知的,因而委婉的批評寶琴的詠古詩;她像任何人一樣希望有美好的生活,但當母親為了賈府的權勢而把她嫁給癡癡傻傻的寶玉時,因為母親告訴說她已經應承了,也就只有流淚接受。直到最后寶玉出家,她的悲劇達到高潮。即使在這時,她依然是不能由著本性而為的。王夫人說“看著寶釵雖是痛哭,他端莊樣兒一點不走,卻倒來勸我,這是真真難得的!”可想想寶釵如此人物,又這樣年輕,此時想起自己的一生將如何結束,她的痛苦其實并不在黛玉焚稿之下呀!可她依然只能克制著,這是她的“尊重”!
與林相比,她的一生也許更為可悲,林至少還追求了自己的幸福,而且得到了一份真誠的感情,最終一死解脫了所有的痛苦。而寶釵一生“愚昧而不自知”而且依她的性格,終其一生,也只能是任由生活這把鈍刀一點一點割掉生命吧!“可嘆停機德,堪憐詠絮才.“玉帶林中掛, 金簪雪里埋” 這幾句判詞,注定了薛是紅樓數場悲劇中的一個。對于她的一生,作者曹雪芹應該更是嘆惋的吧!
僅僅通過對寶,黛,薛三人的分析,我們就可以充分的看出封建社會對人的控制和束縛。可見當時的社會是多么的腐朽。封建傳統禮教使得人們沒有絲毫的自由,完全主宰不了自己的命運。可以說是使得人們一生都活在悲慘當中。
三《紅樓夢》中反映社會的剝削傾向
關于剝削的描寫,《紅樓夢》中關于高利貸和典當剝削的描寫是很有時代特色的。它藝術地概括了十八世紀中葉清代社會的一個重要側面,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從事高利貸和典當剝削的統治階級的罪惡。這一線索明顯地提高了《紅樓夢》的思想意義。
(一) 康、雍、乾時期社會上的高利貸和典當業極其活躍的情況
這種情況是以清代社會經濟的暫時繁榮和發展為背景的。由于商業和商品生產的迅速發展,金銀貨幣在社會經濟中的作用日益顯得重要起來。這就極大地刺激了封建統治階級的貪欲和對奢侈豪華生活的追求,從而加劇了對生產者殘酷的剝削壓榨和對金銀貨幣的瘋狂搜刮。那些貴族、官僚、地主和富商們掌握大量的金銀,除了購置房屋、田產以進行土地剝削外,就是經營商業與高利貸去牟取暴利。正是在這種條件下,高利貸和典當業便成為一種畸形發展起來的極為活躍的行業了。
1 高利貸是一種索取高額利息的貸款
雖然清朝法律規定放債的利息不得超過三分,但債主往往乘人之急,隨意提高利率,進行重利盤剝。當時在城市或農村,這種放債取息現象相當普遍。經營這一行業的并不限于商業會館、票號和一般店鋪,還包括清朝政府。清王朝撥給駐防各地的八旗軍的“生息銀兩”或稱“滋生銀”,就是屬于官方所有的高利貸本金。至于達官貴人放債取息的現象,就更多見了。他們把索取高額利息作為自己窮奢極欲生活的一項重要經濟來源。像康熙的第九個兒子允禟,在雍正四年被抄家時,竟搜出借券八十余張,共本銀十余萬兩。雖然社會上各種取息生利的高利貸大量存在,但那種巨額資金卻只有貴族官僚和富商大賈才占有,所以權貴和富商們正是當時最大的高利貸剝削者。
當時高利貸名目之多,剝削量之重,是駭人聽聞的。朱彝尊在《曝書亭集》卷七五中說:“京師坊市,勢豪多以私錢牟重息,有印子、墜子、轉子之目,貧民稱貸者不勝其苦。”又《清史稿?劉陰樞傳》卷六三記載:“京師放債,六七當十,半年不償,即行轉票,以子為母。數年之間,累萬盈千。”其間雖然也有官僚和商人的借貸,但那是為了他們政治活動和經營商業的需要,以牟取更大的暴利。真正蒙受高利貸之害的,仍然是貧苦的下層人民。他們因衣食無措而借貸,結果因無力償還而落得“貲財吸盡,禍及妻孥。”
2 藝術典當是以實物作抵押的貸款
這實際上也是高利貸的一種形式。據《東華錄》乾隆朝卷二十記載:當時“京城內外,官民大小當鋪,共六、七百座”。剝削階級把開設當鋪看作是一條極好的滋利生財之道,所以清朝內務府多利用滋生銀兩為皇帝開當鋪。阿哥、親王都由皇帝撥給本錢去經營當鋪,“以作生計之費”。官僚、富商、地主也相繼而作,設店掛牌,以牟取暴利,其剝削程度也是極端殘酷的。如佚名《西江政要》卷九記載:“凡民間典質物件,如價值一兩,僅可當銀三錢。……更有所典貨物,甫至二十八月取贖者,不惟不照例讓息二月,如當本一兩,輒行勒取息銀七、八錢,方準取贖。茍不如數,則云當限已滿。”這實質上是一種變相的掠奪。據《檔案?奏銷檔》(乾隆二十一年四至六月)和碩莊親王允祿奏稱:他們原領內府滋生銀兩開設了慶瑞、慶盛兩家當鋪,本銀十萬兩。“自乾隆十二年八月開設起,至十九年十二月底結算,共實得凈利銀五萬七千六十四兩一錢一分一厘七毫。因所存利銀已至五萬余兩,奏請開設慶豐當一座,與慶瑞、慶盛二當一例辦理生息。”兩座當鋪只用七年的時間就又翻出一座當鋪來,這樣的剝削可以說殘酷到極點了。
藝術中國
曹雪芹的家庭就是既屬大官僚、大地主,同時又是經營當鋪和放高利貸的。康熙五十四年七月十六日曹鈐凇陡睬丶椅竇也摺》中承認他家有張家灣當鋪一所,本銀七千兩。后來,雍正六年曹畋懷家時,新任的江寧織造隋赫德在奏摺中說:曹睢凹胰斯┏鐾庥星凡茴銀,連本利共計三萬二千余兩。”(《關于江寧織造曹家檔案史料》)這說明高利貸和典當剝削也同樣是曹家維持其奢侈豪華生活的經濟來源之一。
曹雪芹生活在高利貸和典當剝削猖獗的時代,自己的家庭又是這樣一個高利貸者,所以他才能在《紅樓夢》中反映出這種社會現實。但是,作為一個杰出的文學家,他不是把高利貸和典當剝削當成社會經濟史料去記載的,而是通過這些去概括故事產生的背景,描寫人物活動的環境。總之,他是為了深化作品的思想,用來為塑造他的典型人物服務的。因此,我們了解一些有關當時高利貸和典當剝削的歷史資料,對于理解《紅樓夢》的思想傾向和認識作品中人物的典型意義都是有一定幫助的。
(二) 作品的思想意義
《紅樓夢》[3]中反映的高利貸之“重利盤剝”,比較集中地通過榮國府的管家奶奶王熙鳳體現出來。王熙鳳的陰險、狡詐、殘忍、貪婪的性格是從多方面展開的,但放高利貸,可以說是作者為她精心設置的一個極好的表演場地。作者的高明處在于他雖然是集中筆墨在寫王熙鳳的放債活動,而實際上卻是利用這一形象概括了整個賈府、整個封建統治階級的罪惡。
藝術賈府里的男女主人們,從生活方式到心理狀態,都凝聚著那個時代的、階級的特色,那就是極力地揮霍和挖空心思地撈錢。這正體現著在商品經濟比較發達的情況下,這個官僚地主家庭所受到的震蕩和沖擊。
從《紅樓夢》一開始,作者就不斷地交代他們每過一天、每行一事,都離不開銀子。他們操辦婚喪大事要銀子,準備貴妃省親要銀子,捐官買爵要銀子,采買姬妾奴婢要銀子,慶生辰要銀子,逢年過節、請人送禮要銀子……。總之,賈府那富麗堂皇的大廈就是建筑在金堆銀砌的基礎之上的,生活在這大廈里的人們是很知道銀子的作用的。可是,這時的賈府“無奈運終數盡,不可挽回”,他們的子孫都只會“安富尊榮,運籌謀畫的竟無一個”,銀子是“出去的多,進來的少”,所以“如今外面的架子雖沒甚倒,內囊卻也盡上來了。”在這種情況下,一提起那鼎盛時期的豪華闊綽,他們就不禁流露出一種驕傲、留戀的感情。像王熙鳳同趙嬤嬤談到“太祖皇帝仿舜巡”時賈家、王家預備接駕的事,真是“心向往之”。而一想到“家里近日艱難”就又無比地煩惱憂慮。秦可卿給王熙鳳的臨危贈言,就說明了他對于家業衰敗的敏銳預感。
賈府要縮減開支是很難做到的,王熙鳳“生了多少省儉的法子”,都行不通。因為“凡有大小事兒,仍是照著老祖宗手里的規矩”,“那日用排場,又不能將就省儉。”于是,他們只有絞盡腦汁多搞些銀子,以繼續維持那種奢侈豪華的生活。
賈府是個“衣租食稅”之家,除了俸銀俸米和恩蔭賞賜之外,房租地租是他們的主要收入。他們的土地剝削,除了實物地租外,還有一部分近乎貨幣地租的“折銀”,這是他們最迫切需要的,因為在城市商業比較發達的情況下,他們只要手中有錢,就什么都可買到,所以像五十三回烏進孝年底到寧國府交租時,賈珍對那大批的山珍海味、柴炭常米等的反映并不十分強烈,而最能調動他神經的卻是銀子。本來他算定至少也有五千銀子來,可是事實上吊?項折銀才有二千五百兩。據說榮國府土地雖多,也不過二三千兩銀子。所以賈珍大為惱火了,他說:“這幾年添了許多花錢的事,一定不可免是要花的,卻又不添些銀子產業。這一二年里賠了許多,不和你們要,找誰去?”顯然,一心是要錢,要銀子。他們真是讓銀子給想瘋了!賈璉不是說嗎:“這會子再發三五萬的財就好了!”這正代表著賈府主人們的愿望。這種對金錢的迷戀、貪欲,正是當時繁華的城市經濟、貴族官僚階級的奢靡生活對于他們引誘、熏染的結果。
紅樓夢中關于高利貸的描寫,充分的揭示了當時社會強烈的剝削傾向。反映了當時社會人們爭權奪勢,爾虞我詐的社會傾向。
四 結 論
在我看來,《紅樓夢》[4]是一部中國末期封建社會的百科全書。細品該書,使我油然而生一種憐惜之情,書中側面反映出當時社會的動蕩不安,有力地揭示了社會倒退的必然。可以說《紅樓夢》這本書是封建官場爭權奪勢、爾虞我詐黑幕的大曝光。《紅樓夢》之所以成為“中國小說文學難以征服的頂峰”,主要是因為它具有很高的思想價值,小說以上層貴族社會為中心圖畫,極其真實、生動地描寫了十八世紀上半葉中國末期封建社會的全部生活,是這段歷史生活的一面鏡子和縮影。是中國古老封建社會已經無可挽回地走向崩潰的真實寫照。
《紅樓夢》既是一部封建社會中大家庭的興衰史,又是一部中國古典文學史上思想性和藝術性結合得最好的長篇小說。從賈、王、史、薛四大封建家族衰亡史和一對貴族青年賈寶玉與林黛玉愛情悲劇的描寫,有力地鞭韃了封建禮教和封建制度的罪惡,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會必然崩潰的歷史趨勢。
參考文獻
[1] 曹雪芹 《紅樓夢》新疆: 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1995年版
[2] 李亞東 勾承益 白話今譯.論語顏淵[M].北京:中國書店出版社,1998.123.
[3] 引自肖捷父、李錦全主編《中國哲學史》下卷176
[4] 見舒蕪《說夢錄.誰解其中味》大連:遼寧人民出版社,1981:92
[論《紅樓夢》對封建社會的反映(選修)]相關文章:
3.化學選修5試題及答案
4.反映人物品質成語
6.現實社會的語錄
7.現實社會的長篇語錄
10.反映人物學習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