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把《哥白尼》這個題目寫在黑板上,不讓學生看課文,就對這三個字提問,十分鐘后,學生們竟然提出97個問題,我很驚訝,驚訝于學生思維的活躍!”出自一位普通中學教師的這句話經常在我腦海里浮現。
記得那天下午的一節課,上的是聶華苓的《親愛的爸爸媽媽》。下午的課最難上,學生的精神很差,怎樣能提起學生的興趣?由于本文語言樸實,文意易懂,難度不大,于是我把上課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讓他們自己提問,互相解答,如果還有解答不了的問題,全班再共同討論釋疑。
學生對于這種上課方式很感興趣,結成小組,討論的十分熱烈。最后匯總問題的時候,我發現學生提出的問題很好,很細致,甚至有些問題是我沒有注意到,沒有想到的,而學生對自己的問題有很大的關注性,參與回答很積極,甚至還不時擦出思想碰撞的火花……
這堂課效果非常好,也給我很大的觸動。在上課前,我們會精心設計教案,上課時,總是希望能按照預定的教學環節進行教學,提出事先準備好的問題,讓學生思考回答,然而學生是人,不是機器,他們有自己的思維方式,他們的思維往往特別活躍。
把問題的主動權交到學生手里,并不意味著放任學生,怎么樣更好的引導學生,打開學生思維的閘門?我做了以下思考:
1、創設良好的課堂氛圍,提供心理安全感,讓每個學生敢于提出問題。
學生有沒有強烈的問題意識,能不能提出問題,取決于是否有一個良好的教學氛圍。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起著主導作用,教師的教學行為以及教學過程中的師生關系是影響教學氣氛的重要因素。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不但要鼓勵學生提出問題,更應保護學生的自尊心,要耐心傾聽學生提出的各種問題,哪怕只是對問題思考有一點點的閃光的地方,都應給予肯定;即便提出的問題沒有多大價值,也要盡量找出問題提出的合理部分,及時給予表揚。這樣,學生就會面對困難而不氣餒,保持樂觀和進取的情緒,從而增強學習的信心。在學生熱烈討論并提出問題時,教師要特別重視培養學生尊重別人發言的良好習慣。課堂上往往出現這樣的情況:一個學生站起來提問或回答問題時,有些學生會在下面小聲說;如果這位學生回答的不對,個別學生還會發出唏噓聲。因此,教師要讓學生懂得尊重別人的發言,使學生在健康的集體心理氛圍中輕松地學習。再者,要增強配角意識,注重延遲判斷。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因此,當學生產生不同意見時,教師要延遲判斷,使學生產生更多的想法,增強表達自己想法的愿望,避免學生剛剛萌發出的創造性念頭受到抑制,提供心理安全環境。
2、提供思維的時間和空間,促使學生積極思考。
在教學中,老師經常會抱怨學生雖然一天一天地長大,卻越來越不愛提出問題,究其所因,是老師本身就沒有讓學生主動提出問題的意識。北京師范大學顧明遠教授在分析“老師沒有讓學生主動提問題的意識,這不是一個方式問題,而是一種教育觀念問題,是學生觀的反映。21世紀的教育觀要求學生能獨立思考、敢想敢問、勇于創新,也就是說,不會提問的學生不是好學生。”學生的課業負擔重,課時緊張,造成了老師上課滿堂灌,學生沒有時間和機會提出問題。有的教師也怕學生提出問題后一時答不上來,因此不留給學生提出問題的時間,久而久之,讓學生主動提出問題的意識就完全淡化了,創新意識、創新能力的培養也就成了一句空話。
牐犜躚改變這種現狀?教師首先要在確認學生是主人,是學習的主體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解放學生,特別是解放學生的時間,教師應把本該屬于學生的時間還給學生,即把問的權力交給學生,把講的機會讓給學生,把讀的時間留給學生,讓學生在課堂上像蜜蜂一樣自由自在地采集“花蜜”。這樣做的目的本質上是在課堂教學中把時間還給學生,讓學生自讀自悟,而教師的作用只是在學生學習目標不明確時給予引導,思路混亂時給予開導,態度不正時給予疏導,讓學生在課堂上就有充足的時間自學思考,提出有獨到之處的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創造思維能力。
心理學家盧梭說過“兒童有他們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如果用我們的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們的看法和感情,那簡直是最愚蠢的。” 打開學生思維的閘門,讓學生成為學習的真正主人,需要做的工作和探索還很多,----------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打開學生思維的閘門]相關文章:
6.關于善用藝術空白發展學生思維的教學論文1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