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1、在掌握有關議論文知識的基礎上理解文章內容
2、明確作者觀點,理清文章脈絡,正確認識人生苦與樂的關系。
3、學習文章流暢而又凝練的語言。積累文章中富有哲理的語言。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請學生說出日常生活中與“苦、樂”相關的詞語、俗語、諺語。例:知足常樂、苦盡甘來、苦中作樂、先苦后甜;一分耕耘,一分收獲;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痛苦與快樂是人類永恒的話題,苦樂觀是一種人生觀,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苦樂觀。那么著名學者、思想家梁啟超在本文中是怎樣論述自己的苦樂觀的?(板書課題、作者) 作者沒有一般的談苦與樂,而是把論題集中在“最苦與最樂”上。(在“最”字上加點)
(二)作者簡介: 作者:梁啟超,字卓如,號任公,別號飲冰室主人,曾參與“戊戌變法”,近代資產階級改良主義者、學者。文風:流暢、犀利、凝煉。著作:《飲冰室合集》
(三)課文朗讀:教師加以指導,明確一些較難的字詞的音義:
①注音:契約(qì) 攬(lǎn) 悲天憫人(mǐn)
②結合文中注釋解釋 莫若:不如。
失意、如釋重負、無入而不自得、悲天憫人。
達觀:對不如意的事情看得開。
契約:證明出賣、抵押、租賃等關系的文書。
任重道遠:任務繁重,道路遙遠。比喻責任重大而艱巨。
死而后已:死了以后才停止。指奮斗到死為止。
仁人志士:有仁愛之心的人,品德高尚有志向有抱負的人。
(四)、快速閱讀,整體理解
1、人生什么事最苦?作者是怎樣得出答案的?(1、2段中找)
2、人生什么事最樂?作者是怎樣引名言來論述的?(3段中找)
3、人們應該怎樣對待責任?(從第14、15段中找答案)
提示:
1、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著一種未了的責任。作者先用了一串排比設問句,提出了關于人生最大痛苦的許多的答案,并且一一加以否定,然后再提出自己的觀點,自然貼切,水到渠成。
2、責任盡了,算是人生第一樂事。作者引用古語、俗語、孔子的話,從解除心理負擔,體會有活力的人間趣味這個側面,來論證自己的觀點。
3、應該像君子那樣,“把這種種責任攬在身上”、“日日在那里盡責任”,而不是“將責任卸卻”。
(五)、理清文章結構:
第一步:先由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填寫以下空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人生最大的快樂。
人生當_________________,而不能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步:根據答案再次討論,理清課文結構,從而明確文章可以分為三個部分:
一、(1、2自然段)論述“負責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二、(3自然段)論述“盡責任是人生最大的快樂”。
三、(4、5自然段)論述“人生當勇于負責任,而不能逃避責任”。
(六)、分析課文:
A碧致鄣諞徊糠鄭
第1自然段:ィ帷⒆髡呤褂蒙櫛剩“人生什么事最苦呢”,提到了哪些事?它們是最苦嗎? 點撥:貧→知足;失意→安分;老┧饋達觀。作者認為它們可以從心態上、觀念上去排解。
b、接著作者提出自己的見解,什么事最苦呢?請用原文回答。
明確:我說人生最苦的事,莫苦身上背著一種未了的責任。
c、為什么“身上背著一種未了的責任”最苦呢?
點撥:找出論說的句子:
(正)凡人生在世間一天,便有應該做的事。
(反)該做的事沒有做完,便像是有幾千斤重擔子壓在肩頭。
從而推論出最苦的原因:受良心責備,無處逃躲。
第2自然段:ィ帷⒁黃好的議論文,為了增加可信度和說服力,必須適時適度地舉例,請找出有關事例。例:
個人對他人的責任(承諾未完、欠人錢、受人恩惠、得罪人等)
延伸:對家庭、社會、國家,乃至于對自己。
b、學生討論在文中找出有關句子。
對人的責任:凡屬我受過他好處的人,我對于他便有了責任。
對事的責任:凡屬我應該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夠做得到的,我對于這件事便有了責任。
對自己的責任:凡屬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現在的自己和將來的自己立了一種契約,便是自己對于自己加一層責任。
c、找出“不盡責任最苦”的原因。
點撥:關鍵詞句--“良心”的監督、時時刻刻,至死不已、這種“苦”,無法排解,也不能逃躲。
明確:1、2自然段的關系是主論與輔論的關系。第1段提出觀點,第2段進一步指出有關的種種情況和狀態。
B、討論第二部分
a、什么事最快樂呢?明確:責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樂事。
b、作者引用了哪些古語、俗語,找出并講講它們的含義。
有關句子有:古語--如釋重負 俗語--心上一塊石頭落了地 孔子--無入而不自得
c、找出論說的句子,總結這一段的內容。
有關句子:天下事從苦中得來的樂才算真樂。人生須知道有負責任的苦處,才能知道有盡責任的樂處。
小結:快樂之權,操之在己
C、討論第三部分:
a、找出作者引用的名言佳句,并想一想這些話要說明什么?
名言:孟子--君子有終身之憂
曾子--任重而道遠 死而后已,不亦遠乎
學生小組討論后總結:要說明“人生當勇于負責”。
b、為什么說仁人志士的憂國憂民、諸圣諸佛的悲天憫人是樂而不是苦呢?
點撥:從文中找出“盡得大的責任,就得大快樂。”“日日盡責任,便日日得苦中真樂。”
小結:苦中真樂,是樂,不是苦。
c、最后一段說明了什么內容呢?為什么這樣說?找出文中句子。
明確:說明了“人生不應當逃避責任”。
文中句子:責任是要解除了才沒有,并不是卸了就沒有。責任不能逃躲,只有大小的分別。想躲責任,只是自投苦海,痛苦永遠不能解除。
d、文章的題目叫做《最苦與最樂》,學生討論后回答,最后一段哪些句子分別呼應了“最苦”和“最樂”?
點撥:責任是要解除了才沒有,并不是卸了就沒有。---最樂
責任不能逃躲,只有大小的分別。--最苦
盡得大的責任,就得大快樂;盡小的責任,就得小快樂。-最樂
想躲責任,只是自投苦海,痛苦永遠不能解除。--最苦
板書設計
最苦與最樂
梁啟超
最苦:負責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負責任:對人、對事、對己
苦的原因:受良心責備
最樂:盡責任是人生最大的快樂
盡責任:人生第一件樂事
苦中真樂:人生當勇于負責任,而不能逃避責任
第二課時
D、研讀第四段,明確如下要點:
1、“然則”--過渡銜接詞語。(與前一段的“翻過來看”,銜接嚴密。)
2、“為什么孟子又說‘君子有終身之憂’呢?”--設問句、句中引用名言。(聯系1、3段開頭的設問體味大處著筆、語言凝重的特點;孟子的話“終身之憂”與前面“苦后是樂”說法似乎不一致,要正確理解。)
3、“曾子還說哩”--敘述語句,帶上語氣助詞“哩”。(聯系其他處的語氣助詞品位凝重中的輕靈。)
4、“那仁人志士的憂國憂民,那諸圣諸佛的悲天憫人”--對偶句。(從內容角度體味凝重;從詞句的容量角度體味簡練)
5、“苦中真樂”--苦樂觀。(與“苦樂循環”、與“盡責任”聯系起來看)
③小結:學生討論填寫,從而明確苦樂與責任的關系
本文的論題:最苦與最樂
本文的中心論點:未盡責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盡責任是人生最大的快樂
(七)、拓展延伸課文內容:
①了解語言特色,鍛煉思維能力:
第一步:小組分析討論本文的語言,看看文中運用了哪些不同的句式、哪些論證方法?有什么好處?
點撥:句式--陳述句、設問句、反問句、感嘆句;肯定句、否定句;主動句、被動句等。
論證方法--引證、例證、道理論證、對比論證等。
指導學生在文中找出具體句子。
好處:雖然本文談的是嚴肅的話題,但由于句式、論證方法的變化,使得文章的語言凝重卻不呆滯,有一股靈動之氣。
第二步:找找本文有哪些修辭手法,看看它們對本文的語言由那些幫助?
點撥:修辭手法--排比、設問、反問等。
指導學生在文中找出具體句子。
好處:文中的排比俯拾皆是,這造成了文章流暢氣勢,設問、反問等不再與上題重復。
第三步:學生找出最喜歡的句子,大聲地把它讀出來。
第四步:句型練習--仿寫:學生根據示例仿寫,也可以仿寫自己最喜歡的句子。
例:人若能知足,雖貧不苦。
_____若能____,雖__________________。
例: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著一種未了的責任。
人生_________,莫若___________________。
(八)聯系生活,思考討論
1、聯系學校生活、家庭生活中自己感受,談談你對文中“苦樂循環”一句話的理解。
2、“知足常樂”的說法與本文中講的苦樂觀是否一致?為什么?
3、你所希望的最大的快樂是什么?你認為如何實現?
(要求聯系生活實際,鼓勵各抒己見)
(九)結語:播放《說句心里話》,音樂聲中結束課程。
在每個人的生活中,都會也都應有他的責任。只要我們盡職盡責,我們就會快樂,我們的生活就會變得更美好!
(十)、課后研習,整理心得
1、搜集整理與第3、4段中的名言警句意思相近的格言、俗語、名句,注明出處;試試用來證明作者的苦樂觀。
2、寫一篇心得體會。
最 苦 與 最 樂
梁啟超
最苦 最樂
貧?失意?老、死? 知足、安分、達觀(不苦) 現象
欠錢沒還 如釋重負
負 恩惠未報 盡 心安理得
責 得罪人沒賠禮 責 吃苦--真樂
任 該做沒做 任 (苦樂循環) 本質
勇于責任,不逃避責任,能享受真樂!
[最苦與最樂(語文版七年級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2.交響樂活動教案
4.樂高活動設計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