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
學
目
標 知識與技能 過程與方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理清文章結構層次,感知思想內涵。 通過閱讀,體味本文散文筆法,情感與哲理相結合,敘事與議論相結合的寫法。 加深學生對時間的認識,樹立分秒必爭的觀念。
教學重點 分析課文層次感知思想內涵。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正確認識作者關于時間的論斷。
教學方法 自讀品味法、討論交流法 學法設計 研究討論--分析歸納
一、導入新課:
介紹朱自清的《匆匆》,高爾基的《時鐘》等文中關于時間的論斷,引出本文的學習。
二、作者簡介
周濤,1946年生,山西潞城人。有詩集《八月的果園》,散文集《游牧長城》《逃跑的火焰》等。
三、把握文章脈絡(形),感知思想內涵(神)。
(這篇文章篇幅較長,所以無需面面俱到的處理。在整體把握的情況下,選擇一些對能力培養(yǎng)有價值的地方進行研討,如形象化的表述抽象道理的句子。)
1、有文章題目“時間片論”可見論說的觀點并不集中,那么通讀全文,文章中關于時間的論斷大致可分為哪幾個層次?
第一層,開篇到“他不愿拆穿這種幼稚的錯覺”。--時間是什么?
第二層,“人們經(jīng)常愛問的一句話”到“但我們經(jīng)常向別人曲背彎腰、脅肩諂笑”。--我們對時間的態(tài)度是怎樣的?
第三層,“這些當然你們都看見了”至文末。--時間怎樣對我們?
(這種分層未必是唯一的。給文章分層,可以培養(yǎng)學生對整篇文章的把握能力,對一篇文章具有全局觀。)
2、有關時間的哲理都是抽象的,為什么這篇文章并沒有枯燥晦澀之感?
化虛為實(借助修辭),抽象道理形象化,產生此效果,如“時間如水我如魚”,形象的表達了“我”與時間的不可分,“我”被時間包圍的特點。
(引導學生從幾個層次中各選幾句來賞析,就可以把我本文的行文特點)
四、難點辨析
“處處有他而無他,處處無他而有他。”(真實存在卻難把握)
“是由黃轉綠暗暗托出春天的一只看不見的手--是一切生命的殺手和產婆。”(時間使得季節(jié)輪替,時間中生命消亡和誕生)
“不知畏者不足畏”(不知道害怕時間的人是不值得害怕的)
“在時間的盡頭--那不可洞察的創(chuàng)造萬物之手--是什么?”(不一定說出具體答案,但要明確,這句話中的“那不可洞察的創(chuàng)造萬物之手”不等于時間,因為這句話說了“在時間的盡頭”)
五、問題探究
1、文章為什么要以“捉不住的鼬鼠”為題?而這又說明了時間哪方面的特點?
如以時間片論為題,抽象無味;以“捉不住的鼬鼠”為題,形象含蓄。文章采用主副標題的形式,一方面形象生動,吸引讀者;另一方面也不只讓人摸不著頭腦。放回原文便可知:時間無形,變化多端,無處不可穿越,無處不可逃遁,給人的打擊迅速而有力。
2、讀“時間啊,我們最對不起的就是你了”這句話前后的句子,思考問題:人稱是如何轉換的,這樣有什么效果?
它,第三人稱,客觀表述。你,第二人稱,拉近距離,有利于抒情。
3、這篇文章用了哪些修辭方法?結合原文試分析其妙處。
(設問、比喻、排比、擬人等)
六、拓展研討
結合課前的準備,比較、討論不同作者對時間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各側重在時間的哪些方面;談談自己對時間有什么樣地認識,或對本文的觀點有什么評價。
七、課堂小結
文章在描繪時間形象、探討時間本質的同時,表達了對時間的敬畏心、好奇心,表達了世人無力把握時間地無可奈何之情。
分類作業(yè) A類: 再讀課文,完成練習。
B類:積累作者周濤情況。
預習布置 《美》
板書設計 第一層,開篇到“他不愿拆穿這種幼稚的錯覺”。--時間是什么?
第二層,“人們經(jīng)常愛問的一句話”到“但我們經(jīng)常向別人曲背彎腰、脅肩諂笑”。
--我們對時間的態(tài)度是怎樣的?
第三層,“這些當然你們都看見了”至文末。 --時間怎樣對我們?
課后反思 新奇的比喻是本文的教學重點。
[捉不住的鼬鼠(人教版高二選修)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3.《小貓捉魚》教案
4.青蛙捉害蟲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