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題 《老馬》 課堂類型 新授
教
學
目
標 知識與技能 過程與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會這首詩講究格律的特點。 鑒賞《老馬》深沉的感情,豐富的象征意蘊。領悟詩歌象征性、多義性,全詩“樸素凝煉”的語言風格。 通過誦讀感受老馬承受的苦難。
教學重點 領悟詩歌象征性、多義性
教學難點 全詩“樸素凝煉”的語言風格
教學方法 自讀品味法、討論交流法 學法設計 研究討論--分析歸納
一、吟誦作品
1.讓學生在吟誦中體會這首詩的“建筑美”和“音樂美”。
學生按照詩歌的節奏、韻腳,反復吟誦作品。師生明確:
《老馬》在形式上講究“節的勻稱和句的整齊”。全詩共兩節,每節四句,每句基本上是八個字,隔句押韻,讀起來瑯瑯上口,具有一種“建筑美”和“音樂美”。
2.讓學生在吟誦中把握詩作的形象。
師生明確:“老馬”是貧苦農民的真實寫照。中國農民的苦難與不幸、勤勞與艱辛,剝削階級的貪婪與殘忍,作者的同情與憤懣,都通過“老馬”這雕塑一般的形象酣暢淋漓地表現出來。
二、整體感知
1.作者及寫作背景。
臧克家,出生于山東諸城縣的農村,從小熟悉農村,熱愛農民,所以他的詩篇多為歌唱農村之作。1933年《烙印》出版,翌年又出版《罪惡的黑手》。這正是“現代派”頹廢詩風遭到讀者厭棄的時候,臧克家的描寫農民形象和鄉村景色的詩篇為詩壇吹來一陣清新的風,因此立刻引起文學界的注意和重視,并且為新詩反映農村生活開拓了嶄新的天地。
《老馬》寫于1932年,是臧克家詩集《烙印》中流傳廣泛、膾炙人口的名篇之一。作者曾說:“1927年大革命失敗后,我對蔣介石政權全盤否定,而對于革命的前途,覺得十分渺茫。生活是苦痛的,心情是沉郁而悲憤的。”作者親眼看到了一匹命運悲慘令人同情的老馬,不寫出來,心里就有一種壓力。通過賞析這首詩,我們能夠更具體地感受到臧克家30年代新詩創作的成就和特色。
2.感受內容大意。
《老馬》簡短八句,塑造了一個不堪重負的老馬的悲慘形象。
第1節,寫裝車。
前兩句的“總得”與“橫豎”相呼應,側面表現出主人貪婪、殘忍,讓老馬超負荷運載,同時也寫出老馬倔強、堅忍的性格,把一腔悲憤深埋在心里。后兩句實寫裝車,一個“扣”字,一個“重”字,把老馬負重受壓的慘狀刻畫得極為生動、深刻,主人的冷酷,老馬的痛苦,都包含在其中了。
第2節,寫揚鞭出發。前兩句是虛寫,刻畫老馬的悲憤而又無望的心理。后兩句寫實,“一道鞭影”,活現出主人的兇狠、無情。在這樣嚴酷的壓迫下,在“前面”等待老馬的又是什么呢?詩人給讀者留下了無限的想象空間。
三、問題探究
1、詩中的老馬有何象征意義?
解放前的中國農民頭上有大山壓著,具體地說就是“饑荒,苛稅,兵,匪,官,紳”,正像老馬的超負荷,背上的壓力往肉里扣一樣。面對著沉重的壓力,老馬垂首咽淚,忍辱負重。顯
然,詩人受到了農民性格的感染,所創造的形象,象征地地道道的農民。其實,這也局限了詩作的內涵,應該說,詩人表現的這種人生,這種生活態度,在我們這樣的國度里是具有普遍意義的。
詩人自己也說過:“我寫了老馬,另外也寫了許多受壓迫的農民形象,實際上也就是寫了我自己。”其實,結合詩人的寫作背景來看,他哪是只寫自己呢?它更可以看做古老的災難深重的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忍受苦難的象征。
2、這首詩主要采用了哪些藝術手法?
主要采用了虛實結合、反語等表現手法。對老馬,采用實的寫法,用白描的手法正面勾勒出老馬的形象特點;對車主,采用虛的寫法,這就留有空白,讓讀者去想象。還恰倒好處地運用反語:“總得叫大車裝個夠,/它橫豎不說一句話。”多少血淚,多少憤懣凝結成這開頭的兩句。
3、如何理解“它抬起頭望望前面”一句?
最后一句有不容忽視的雙關意義。從抽過來的一道鞭影看,所謂“前面”當然是老馬按照車主的意旨奔向的目的地,但也暗示老馬的命運不會一團漆黑,是會起變化的。
四、語言品味
1、平易樸實,口語化:詩人認為:“把一句詩寫得叫人人懂,懂了還覺得好,這難,把一句詩雕得自己懂,這很容易。”所以他寫詩力求平易、樸實,然而又認真嚴謹,追求藝術的錘煉,形成了自己凝重的詩風。因此,他被譽為新詩中的“苦吟派”。他說:“我力求謹嚴,苦心地推敲、追求,希望把每個字放在最恰當的地方,螺絲釘似的把它扭得緊緊的。”(《〈臧克家詩選〉后記》)《老馬》一詩,極為平易,流溢著樸素的美,從而形成了自己的風格和特色。像詩中“總得”“橫豎”“背上的壓力往肉里扣”“有淚只往心里咽”,簡直就像農民傾訴自己的親身感受,分不出是農民的語言,還是詩人的語言了。
2、認真推敲,醞釀意象:臧克家的詩十分重視語言的精練和形象化,往往為了一句詩甚至一個字嘔心瀝血。例如詩中的“扣”這個動詞可謂形象、傳神。不僅使人想得出馬背上的重壓,還使人看得出這種重壓的力度和慢慢壓下去的進度。假如換一個別的字,就不會這樣自然、恰當、精妙了。再舉一個更典型的例子,在臧克家的另一首詩《難民》中,有一句開始寫做“黃昏里煽動著歸鴉的翅膀”,后來又改成“黃昏里還辨得出歸鴉的翅膀”,最后定稿時才改成“黃昏還沒溶盡歸鴉的翅膀”。關于這個“溶”字的好處,他說:“請閉上眼睛想一想這樣一個景象:黃昏朦朧,歸鴉滿天。黃昏的顏色一霎一霎的濃,烏鴉的翅膀一霎一霎的淡,最后兩者漸不可分,好似烏鴉的黑色被黃昏溶化了。”(《學詩斷想》)這個“溶”字傳神地寫出了黃昏顏色漸濃、溶化萬物的情景。
3、重視節奏,強調韻腳:臧克家反對詩歌創作追求形式上整齊,又反對完全散文化,他的詩在自然寫作的基礎上講究節奏感,把詩的韻腳看做“是感情的站口,節奏回歸的強有力的記號”。他的詩反映了格律詩走向自然的境界。這在《老馬》詩中有很好的體現。《老馬》每段四句,一、三句押韻,二、四句也押韻,極其工整,讀來朗朗上口,節奏感強。但詩句每行的字數并不相同,也沒有聞一多詩歌那種每句皆相同的“字尺”,根據感情的變化不斷調整詩句的結構和字數,突破了聞一多詩作拘泥于形式的板滯感,使格律詩走向自然。
分類作業 A類: 完成課堂作業練習二、三。
B類: 課外閱讀臧克家的部分詩作,把握其風格特點。
預習布置 散文之部
板書設計 語言:
1、平易樸實,口語化
2、重視節奏,強調韻腳
課后反思
[老馬(人教版高二選修)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10.《車夫老馬》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