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目標:
1、了解一些聽的原則和技巧,養成善于傾聽的良好習慣;學習在交流中誠懇專注地傾聽,能夠聽出討論的焦點。
2、能夠對別人的發言進行分析,抓住重點,有針對性地發表自己的意見。
學習重點:
1、能辯出討論的焦點。
2、如何有針對性的發表意見。
學法指導
小組合作學習
學習過程
預習導學
1、以“阿凡提和皇帝”的小故事導入。有一天,阿凡提和皇帝一起洗澡。皇帝問道:“阿凡提,憑我這模樣到市場上當奴隸賣,能值幾個元寶?”“最多十個元寶!”阿凡提說。皇帝火了,罵道:“胡說!光是我身上的這條繡花圍巾就值十個元寶了。”“正是啊,高貴的陛下!”阿凡提指著圍巾說,“我說值十個元寶的,就是指這個東西啊。”
學生聽故事,思考問題。要求學生聽后回答問題:兩人說話的焦點是什么?阿凡提的言外之意又是什么?四人小組討論,全班交流。
2、學生課前搜集能聽出討論焦點,有針對性發表意見、和無法辨別討論意見的例子
學習與探究
(一)導入
(二)自主學習反饋,展示預習成果
(三)合作探究
1、走進課本,明確目標。
閱讀短文,圈點勾畫總結幾點:
1)認真聆聽,虛懷若谷。
2)吸取精華,集思廣益。
3)注意語境,捕捉信息。
唐太宗是怎樣有針對性地發表意見的?他的發表意見給我們以什么樣的啟發?(找準根源)
2、實例分析。
課本劇:《駱駝和羊》
討論:駱駝和羊爭議的焦點是什么?(個子高好還是矮好)老牛是如何發表意見的?(高有高的好處,矮有矮的好處,關鍵是取長補短)
老牛又是如何有針對性的發表意見?給我們以什么樣的啟發?(辯證思維)
駱駝和羊都只看到自己的長處,看不到自己的短處,其實,我們會發現在平常的口語交際中,也常會有人在看待問題時存在著片面性,我們在聽討論的時候,就要通過分析看出他們談話的片面性,并有針對性地發表意見,這就需要我們要具備必要的辯證思維。
訓練鞏固
人生如畫
這是最后一堂藝術鑒賞課,美學教授將我們學生分成了兩組,然后他拿出兩幅一模一樣的油畫分別放在兩組學生面前。
教授對其中的一組學生說:“請你們在認為畫得最精彩的地方畫上記號。”對于另一組學生,教授則要求他們在認為畫得最差的地方作上記號。
不一會兒,兩組學生就完成了任務。當兩幅畫被展示在全班學生的面前時,我們驚異地發現:兩幅畫上都畫滿了記號--被某位學生認為是最美妙的地方同時被另一位學生斥為最糟糕的敗筆,或者反之。
師生討論:這給我們以什么啟示?
感悟:作為社會中的人,我們可以品評別人,也可以被別人品評。一個人接受別人的品評就應像一幅畫接受別人的鑒賞一樣,允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作為接受品評的一方應坦然地應對別人的表揚特別是批評。還是那句老話:“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智者的智慧往往在于,他最善于通過生活中很多能照出自己真實的一切表象的鏡子來剖析自己、調整自己、完善自己。
教授的談話在口語交際中給我們以什么樣的啟示?(有針對性地發表意見,還要注意在原來談話的基礎上有所提升)
聽下面的故事,回答問題。
過去,有父子倆趕一頭毛驢去趕集,一開始父子倆跟著毛驢走,不久就聽見有人說:“你看這兩個人有多傻,放著驢不騎,寧愿磨鞋子。”
這父子聽得有理,就讓兒子騎上去,自己跟著走,結果沒多久,有人又說:“兒子騎驢,老子跑路,成何體統。”這父子覺得有理,于是老小交換,老子騎驢,兒子走路。
再走不遠,又有人說:“老的騎驢,小的走路,真夠狠心的。”這爺兒倆最后一商量就找一根杠子抬驢走。
沒走多遠。跨上一座小橋.驢用力掙扎.三位一齊掉到河里。
(1)兩人鬧笑話的原因是什么?
(2)如果遇到類似的情況,你怎樣處理?
明確:(1)(因為兩人不加分析地聽,沒有自己的主見,這樣不算會聽。)
(2)(各抒己見。)
拓展延伸
1、“誠信”是基本的道德標準,可是有人認為市場經濟中競爭是生存的重要條件,作為對手,競爭就不能再講誠信。請以此為話題,在班級中展開討論。在討論的過程中,要注意傾聽別人的看法,聽出幾位發言者分歧所在,再有針對性地提出自己的意見,或補充,或修正,或反駁。
2、班級里舉辦一次“中學生論壇”,國繞如何看待“流行音樂”的問題展開討論。同學們可以自由發表看法。聽取其他同學發表各種見解時,要善于聽出不同意見的焦點和分歧所在,并適當作些評論。
[聽出討論的焦點,有針對性地發表意見(蘇教版八年級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