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目標】
1.整體感知課文,系統回顧議論文的相關知識。
2.反復研討,明確中心及中心論點的提出方法,感受作者的求異思維。
3.認識創造性思維在實際生活中的重大意義。
【重點、難點】
1.文章的論證方法和論證思路的理解。
2.求異思維和創新精神的培養。
【課時】2課時
【學習過程】
課前預習
1.給加點字注音
對稱( ) 模式( ) 調查( ) 汲取( ) 淵博( ) 根深蒂固( )
2.理解下列詞語的意義
創意 根深蒂固 素材
孜孜不倦 汲取 模式
不言而喻 持之以恒
3.快速閱讀課文,反饋議論文的相關知識
⑴議論:
⑵議論文的三要素:
⑶議論文的結構:
⑷議論文的語言特點:
4.朗讀課文2~3遍,了解文章思路,探尋文章中心及中心論點,并試回答下列問題:
⑴課文開頭提出的問題的答案是什么?
⑵發揮創造力的真正關鍵,在于
⑶區分一個人是否擁有創造力,主要根據之一是
⑷本文的中心論點是
⑸文章主要圍繞 進行論述的。
⑹你在閱讀本文時,都有哪些疑惑或想法,請寫在下面,課堂上交流。
課堂學習
一、情景導入
你想成為創造性人才嗎?你想擁有創造力嗎?那么,成為一個富有創造力的人的關鍵是什么?想弄明白這些,就讓我們走進美國實業家羅迦費因格的《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吧!
二、自主合作學習
1.出示學習目標(一生展讀,全體體味);
2.預習成果展示;
3.品讀課文:
(1)在課文中劃出“正確答案只有一個”的思維模式的弊端,結合自身的經驗,檢測自身是否擁有這種思維模式,你怎樣看待這種弊病?
(2)為什么“不滿足于一個答案,不放棄探求,這一點非常重要”?
(3)創造性思維有哪些要素?
(4)擁有創造力的關鍵是什么?你有過這方面的經驗嗎?
三、點撥講解
1.學法指導:運用實例引證,多種論文方法證明論點,講解道理和實際生活結合以增強說明力。
2.板書設計
四、練習測評
1、蘋果里的星星給你什么啟示?
2、閱讀文段,回答問題:課本P58第一自然段。
⑴這段文字的觀點是什么?
⑵在語段上劃出:“正確答案只有一個”這種思維模式的危害性。
⑶將這段劃成2層,并說說這樣劃分的理由。
3、在實際生活中,你是否有求異思維或逆向思維的習慣?請結合“事物的正確答案只有一個”進行自我解剖,考慮問題時,是否有鉆牛角尖的現象。
4、對以上問題完成后在小組中交流,選取優勝者在班級交流,評價小組給出評價,老師在適當的時候給出點撥和綜合評價。
師:從三維目標和學習重點來講,同學們須弄清本文的論證思路和方法;試回顧課文,作者開篇即提出一個實際數以選擇題引出論題:“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引申出“不滿足于一個答案,不放棄探求,這一點非常重要”。原因是“由于情況變化,原來行之有效的方法到現在往往不靈了。”由此順理成章地提出“有賴于創造性的思維”導出本文論述的重點--創新問題--創造性思維的要素,這就是我開場白引導同學們怎樣才能擁有創造力?⑴淵博的知識;⑵探求新事物;⑶持之以恒地嘗試。而如何運用知識,則是發揮創造力的真正關鍵,這又引出又一個學習重點:論證方法。作者舉出古登貝爾克和布歇內爾予的例證,還用貝多芬、莎士比亞這些明人作比喻論證,并提醒我們具備創造力的人關注極其普通的甚至一閃念的想法,并反復推敲,逐漸充實,最后水到渠成地得出結論“任何人都擁有創造力”只要你具備了:⑴用好奇心去積累知識;⑵探求新思路,運用所學;⑶抓住靈感的火花,鍥而不舍地去嘗試,你就會成為一個富有創造性的人。把握了這些,同學們也就達成了我們本節的目標。
五、布置作業
1.把課文最后一段用楷體摘抄于讀書筆記上,并選取不同角度,舉出生活中的例子予以佐證。
閱讀課文P58第一自然段回答:
⑴這段的觀點是什么?
⑵在語段上劃出“正確答案只有一個”這種思維模式的危害性。
⑶將本段分為兩段,并說說這樣劃分的理由。
2.閱讀“我們的想像力哪去了?”回答問題
我們的想像力哪去了
一天,中央電視臺少兒節目里播出鞠萍姐姐和幾個小朋友唱的一首新兒歌。鞠萍姐姐唱道:“大雁為什么飛成一條線?”孩子們爭先恐后地回答:“我知道!我知道!因為他們怕回家迷路!”我驚訝極了:孩子們的想像力是多么的豐富奇妙呀!然而鞠萍姐姐唱道:“回答得不好!回答得不妙!”我突然感到:一棵想像力的春芽被理性的成人無情地扼殺了!鞠萍姐姐和孩子們仍在一問一答地唱著:
“小貓咪為什么總愛舔爪子?”“我知道!我知道!因為它沒有抓到老鼠害羞了!”
“氣球為什么飛上天?”“我知道!我知道!因為它要捉小鳥!”
“為什么吃飯的時候不能把書看?”“我知道!我知道!因為會把書一起吃掉了!”
我一面驚訝孩子們的奇特想像力,一面感慨著鞠萍姐姐每次都用同樣溫柔的話語否定著孩子們的回答:“回答得不好!回答得不妙!”
可怕的大人!
第二天,我又從同事那里聽到這樣一個故事:電視臺的工作人員搞了一次別開生面的智力測驗:用粉筆在黑板上畫了一個圓圈兒,讓被試者回答這是什么。問到機關干部,他們一個個面面相覷,都用求救的眼光看著在場的上級。局長沉默良久,氣呼呼地說:“沒經過研究,我怎么能隨便回答你們的的問題呢?”問到大學中文系的學生,他們則哄堂大笑,拒絕回答這個只有傻瓜才回答的問題。問到初中生,一個尖子生舉手回答“是零”,一個調皮的學生大喊“英文字母O”卻遭到班主任的白眼。最后問及一年級的孩子們,他們異常活躍地舉起小手回答“是月亮”“是乒乓球”“是燒餅”“是李谷一唱歌的嘴巴”“是老師發脾氣時的眼睛”……事后,電視臺的工作人員給這個節目起了個名字--“人的想像力是怎樣喪失的?”到底人的想像力是怎樣喪失的?我們看到:隨著年齡的增長,所受教育越多,人的想像力就越貧乏越蒼白,甚至于非要研究一下才能回答。難道是現行教育扼殺了他們的想像力?
據說,西方國家的學校在教育孩子時,總是想方設法發掘他們的想像力和創造力。而我們國家的教育則更多的是要求學生循規蹈矩,進行理性的冷靜思考,以致學生常在“正確答案”面前如履薄冰,舉步維艱,生怕一不小心就被老師痛斥為“回答得不好!回答得不妙!”學習變得呆板、枯燥,學生喪失了學習的興趣、求知的渴望,甚至一點兒靈活的理解都沒有,只有死記硬背“標準答案”,以求萬無一失。久而久之,一個個學生經過嚴格規范的學校教育后,變得呆頭呆腦、循規蹈矩,不敢越雷池一步,完全成了一臺學習的機器,哪里還有什么想像力、創造力可言?
我不知道在現場回答鞠萍姐問話的那幾個孩子會有什么想法。會不會在今后回答大人們的問題時也學得乖了,再也不輕易地回答:“我知道!我知道!”而是一臉嚴肅地想想“標準答案”,以免說出“不好”“不妙”的答案來,而誤入大人們從容設下的“圈套”?反正,當我抱著我那兩歲的兒子哄他睡覺時,兒子用天真無邪的眼睛看著我問:“媽媽睡覺了?娃娃睡覺了?電視睡覺了?被子睡覺了?”我的心靈受到了震撼!我小心翼翼地抱著兒子,肯定著他的每一句問話,就像捧著一點稚嫩脆弱的想像力的火種,生怕一不留神它便被風熄滅了。誰知以后上了幼兒園,上了學,兒子會不會也像其他孩子一樣,被鞠萍們用一次次無情的教育將他內心的想像力扼殺了呢?
⑴第六自然段中作者為什么發出了“可怕的大人”的感嘆?
⑵第七自然段寫一次智力測驗,目的是為了說明什么?你認為“圓圈兒”還可以是什么?
⑶西方學校教育孩子的模式與中國學校有何不同?
⑷結合第八自然段,談談孩子為什么會喪失創造力。
⑸最后一段末句加點的“鞠萍們”指的是哪些人?
附:有關練習題答案
課前預習
1.《伴你學習新課程》P55
2.課下注釋
3.⑴對某問題的觀點、看法、主張、見解
⑵
⑶提出問題(引論),分析問題(本論),解決問題(結論)
⑷準確、嚴密、鮮明。
4.⑴四種答案全正確--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 ⑵如何運用知識 ⑶創造力的人留意細小的想法。 ⑷略 ⑸創新問題。 ⑹略
自主學習
⑴⑵見課本P58第一自然段 ⑶①淵博的知識;②探求新事物;③持之以恒地嘗試 ⑷略
練習測評
1.能自圓其說即可。 2.見《伴你學習新課程》P56 3.切實自我剖析,導向求異思維。
作業
1.角度不同例子不同。
2.⑴孩子們的想像力被理性的成人扼殺了。⑵隨著年齡的增長,所受教育越多,人的想像力就越貧乏越蒼白,可以是游泳圈、戒指等。⑶西方國家的學校在教育孩子時,總是想方設法發掘他們的想像力和創造力。而中國的教育則更多的是要求學生循規蹈矩,進行理性的冷靜思考。⑷教育方式使學習變得呆板、枯燥,學生喪失了學習的興趣,求知的渴望,甚至一點兒靈活的理解都沒有,只能死記硬背“標準答案”,以求萬元一失。⑸那些像鞠萍一樣無情扼殺孩子們的想像力、創造力的教育者。
[《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導學提綱(魯教版八年級)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7.魯迅《社戲》教案
10.《哪兒去了》冀教版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