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撫州臨川(今江西撫州西)人。慶歷二年(1042)進士,授簽書淮南判官。仁宗嘉祐三年(1058),入為三司度支判官,上書仁宗,提倡變法。神宗即位,任翰林學士兼侍講,再次上書,力主革新。熙寧二年(1069),拜參知政事,設制置三司條例司,主持變法,積極推行農田、水利、青苗、均輸、保甲、免役、市易、保馬、方田等新法。次年,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七年,出知江寧府。八年,再相,次年復罷。十年(1077)封舒國公。元豐二年(1079),復拜尚書左仆射,改封荊國公。晚年退居江寧(今江蘇南京)城外半山園,自號半山老人。元祐元年卒,年六十六,贈太傅。紹圣中,謚文。崇寧三年(1104),追封舒王。《宋史》、《東都事略》有傳。自少博極群書,工詩擅文,有《臨川先生集》一百卷,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全宋詞》用《彊村叢書》本《臨川先生歌曲》增補,凡二十九首。
★桂枝香★
登臨送目。正故國晚秋,天氣初肅。千里澄江似練,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殘陽里,背西風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鷺起,畫圖難足。
念往昔,繁華競逐,嘆門外樓頭,悲恨相續。千古憑高對此,謾嗟榮辱。六朝舊事隨流水,但寒煙衰草凝綠。至今商女,時時猶唱,《后庭》遺曲。
詞作鑒賞
此詞抒發金陵懷古人之情,為作者別創一格、非同凡響的杰作,大約寫于作者再次罷相、出知江寧府之時。詞中流露出王安石失意無聊之時頤情自然風光的情懷。
全詞開門見山,寫作者南朝古都金陵勝地,于一個深秋的傍晚,臨江攬勝,憑高吊古。他雖以登高望遠為主題,卻是以故國晚秋為眼目。“正”、“初”、“肅”三個字逐步將其主旨點醒。
以下兩句,借六朝謝家名句“解道‘澄江凈如練’,令人長憶謝玄暉”之意,點化如同已出。即一個“似練”,一個“如簇”,形勝已赫然而出。然后專寫江色,縱目一望,只見斜陽映照之下,數不清的帆風檣影,交錯于閃閃江波之上。細看凝眸處,卻又見西風緊處,那酒肆青旗高高挑起,因風飄拂。帆檣為廣景,酒旗為細景,而詞人之意以風物為導引,而以人事為著落。一個“背”字,一個“矗”字,用得極妙,把個江邊景致寫得栩栩如生,似有生命其中。
寫景至此,全是白描,下面有所變化。“彩舟”、“星河”兩句一聯,頓增明麗之色。然而詞拍已到上片歇處,故而筆亦就此斂住,以“畫圖難足”一句,抒贊美嗟賞之懷,頗有大家風范。“彩舟云淡”,寫日落之江天:“星河鷺起”,狀夕夜之洲渚。
下片另換一幅筆墨,感嘆六朝皆以荒淫而相繼亡覆的史實。寫的是悲恨榮辱,空貽后人憑吊之資;往事無痕,唯見秋草凄碧,觸目驚心而已。“門外樓頭”,用杜牧《臺城曲》句加以點染,亦簡凈有力。
詞至結語,更為奇妙,詞人寫道:時至今日,六朝已遠,但其遺曲,往往猶似可聞。此處用典。“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此唐賢小杜于“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時所吟之名句,詞人復加運用,便覺尺幅千里,饒有有余不盡之情致,而嗟嘆之意,千古彌永。
[王安石《桂枝香》賞析]相關文章:
2.
8.王安石的哲理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