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和杜甫的友情
他們在杜甫父親杜閑的家里相識,兩人不僅有詩歌的往來,而且共度過一段美好時光。李白與杜甫相會是在李白因觸怒權貴放歸山林時。杜甫在詩中描寫當時的情形是:“余亦東蒙客,憐君如兄弟。醉眠秋共被,攜手日同行”。兩人可謂一見如故。李白當時已經是詩名遠揚的大詩人了,而杜甫還默默無聞。性格孤傲的李白和杜甫應是很投緣的。后來兩人各奔東西,但有詩互相寄贈。杜甫的詩中充滿了對李白的崇敬,而且對李詩風格評價甚恰。如《春日憶李白》: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渭北春天樹,江東日暮云。何日一樽酒,重與細論文。 李白大杜甫11歲,他們常以詩相贈.他們的友誼純凈如水!《杜甫詩集》可以見到10來首,如:《贈李白》、《春日憶李白》《夢李白》、《天末懷李白》等等。但李白寫給杜甫的,找遍了《李白集》也只見到三首即《戲贈杜甫》、《沙丘城下寄杜甫》、《魯郡東石門送杜二甫》。就此也可以想見兩個偉人曾經的關系。
李白與杜甫的友情,可能是中國文化史上除俞伯牙和鐘子期之外最被推崇的了,但他們的交往,也是那么短暫。相識已是太晚,作別又是匆忙,李白的送別詩是:“飛蓬各自遠,且盡手中杯”,從此再也沒有見面。多情的杜甫在這以后一直處于對李白的思念之中,不管流落何地都寫出了刻骨銘心的詩句;李白應該也在思念吧,但他步履放達、交游廣泛,杜甫的名字再也沒有在他的詩中出現。這里好像出現了一種巨大的不平衡,但天下的至情并不以平衡為條件。即使李白不再思念,杜甫也作出了單方面的美好承擔。李白對他無所求,他對李白也無所求。
天寶十五載,李白參加了永王起兵與肅宗爭奪皇位的行動,被唐中央王朝所疾視。此時的李白是孤獨而落魄的,但是,卻有一個人,對李白的認識和崇敬并沒有隨著朝中的輿論而改變。他寫詩為李白抱不平、為其剖白辯護。他說“處士禰衡后,諸生原憲貧。稻梁求未足,薏苡謗何頻!”意思是李白之下廬山從永王,乃是為生活所迫要討碗飯吃,并非有什么野心;“蘇武元還漢,黃公豈事秦?”,說的是如蘇武欲歸漢,夏黃公不事秦始皇一樣,李白追隨永王也并非是其心甘情愿的,乃至于憤怒地喊出了“世人皆欲殺,吾意獨憐才“。在眾人對李白避之不及的情況下,此人卻句句為李白開脫,真可謂用心良苦啊。而這位與李白患難見真情的詩人,就是杜甫!
杜甫對李白的信任,筆者認為,是他對李白的崇敬之情根深蒂固的體現。用現代的話來說,就是一種"偶像情結".而如若要追溯這份情感,那要從李杜相識時說起了。
天寶三載(公元744年),杜甫和李白初識于洛陽。當時,李白四十四歲,因不為權貴所容而被唐明皇賜金放還②[與后面的注釋不符],而小他十一歲的杜甫則在十年前考進士不第后,就一直游歷四方,正好這個時候游到了東都洛陽。這或許就是所謂的“宿命”的相遇吧。
聞一多先生認為李杜的相遇是中國文學史上最為激動人心的一刻,或許只有老子與孔子的相遇能與之相比,并把這次相遇比作“太陽和月亮的相碰”③[與后面的注釋不符]。那么李白和杜甫二人,誰是“太陽”?誰是“月亮”呢?從創作風格來看,李白是太陽,熱情奔放;杜甫是月亮,內斂深沉。從當時的影響力來看,李白依舊是“太陽”,詩名遠播,光芒四射。李白此時雖已丟掉了御用詩人的寶座,卻仍然是欽定的桂冠詩人 ,“天下無人不識君”。杜甫仍然是“月亮”,詩名未就,光華初露。殊不知,這時的“月亮”,他日卻放射出和太陽一樣耀眼的光芒。不過從兩人當時的地位可推想出,李白的聲名與才氣使得杜甫對他的仰慕如長江流水,奔涌而出。杜甫能與這位著名大詩人相遇相交,其受寵若驚的心情可想而知,所以也格外珍惜這一段友情,為他日后寫下二十多首與李白有關的詩歌的埋下伏筆。
李白和杜甫兩位詩人一見如故,惺惺相惜。他們經常舉杯暢飲,攜手同游,談詩論文,議論時事,兩人談得非常投機,再加上又都是酒國中人,歡飲達旦中各顯出一番天真來。杜甫后來在《寄李十二白二十韻》一詩中寫道:“劇談憐野逸,嗜酒見天真”,說的是自己和李白高談闊論,而酒中的李白最能表現出他的個性本色,最能張揚他的人格魅力。隨著和李白交往的日益加深,杜甫對李白的了解更為深入。李白的詩歌才情,人格魅力和人生態度都讓杜甫欽佩不已,“偶像”情結迅速滋生。
杜甫對李白的“偶像”情結之一:贊美其天才放逸,行云流水的詩歌才情時的李白已經被尊稱為詩仙,他天馬星空,灑脫飄逸,用生命來追尋浪漫,讓世人震撼于他澎湃的熱情,并不自覺地被吸引,被感染,被打動……李白詩如川江上行船,異峰奇巖,山花竹海,撲面而來。忽而嵐雨飄灑,薄霧繚繞;忽而滿天彩云,氣清日朗。順流而下,聽不盡兩岸猿聲,看不完屏風迭嶂。李白詩如高度烈酒,俗稱“燒刀子”,一飲入喉,便有酒精刺鼻,熱力入肺,胸膽開張。但不宜淺斟,而要痛飲;不宜小杯,而要大盅,需有量者方可。酒酣耳熱,一醉陶然,便飄飄有凌云之概……④李白詩具有豪放飄逸的風格、變化莫測的想象、清水芙蓉的美,對同時期的詩人有很大的吸引力。
他和杜甫相處的那段時間里,兩人時常喝酒論文,李白的詩歌造詣必定對杜甫的詩歌創作產生一定的影響。曾有觀點認為,杜甫《登兗州城樓》詩中,“浮去連海岱,平野入青徐”與李白詩句“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徠” ⑤、“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⑥”句式相似,視野比以前更開闊了。于是后人猜想,李杜相處的那段時間里,李白幫杜甫改詩⑦。雖然這一觀點有待確認,但是我覺得兩個同樣喜愛詩歌創作的人在一起談詩論文,肯定會互相切磋。李白當時又是詩壇泰斗,詩歌自成一體,作詩經驗也比杜甫豐富,所以他會指導杜甫修改詩歌是再正常不過的了。
而杜甫在和李白的交流中,除了能吸收經驗外,還感受到了李白的天才放逸。他后來在《春日憶李白》中寫到:白也詩無敵, 飄然思不群。清新庾開府, 俊逸鮑參軍。渭北春天樹, 江東日暮云。何時一樽酒, 重與細論文。
他在詩中贊許李白:相對于庾信的詩清新而不俊逸,鮑照的詩俊逸而不清新,李白的詩兼而有之,其清新俊逸之風實在是無人可以匹敵的。并且寄托了杜甫期盼和李白重逢,繼續把酒言歡,作詩論文的希望。此外還有“李白一斗詩百篇⑧”, 說的是李白只要喝下一斗酒就能做出上百篇詩歌;“敏捷詩千首⑨”說的是李白下筆敏捷,贊美李白作詩天然涌發之才情。而《寄李十二白二十韻》中有: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
這兩句便是歷來描寫李白最受傳頌的名句。味詩意,解釋為“落筆時風雨之震驚,詩成后鬼神為之哭泣。”其以高度夸張的語言,形容李白詩歌藝術強大的力量。落筆能驚動狂風暴雨,說明李白詩極有氣勢;詩成引起鬼神哭泣,稱贊李白詩感人肺腑、寫得神妙,贊美了李白的創作才華,而李白也確實有資格接受這一贊美。從這些詩句中都能看出杜甫對李白的衷心贊美以及對李白才華的推崇和欽敬。 杜甫對李白的“偶像”情結之二:景仰其求仙問道,超然世外的人生態度。
李白近道,故有仙靈氣,得天人之妙相。神仙道教信仰在李白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在他的近千首詩中有一百多首與神仙道教有關。他正式入道,“名在方士格”。他煉丹服食,是非常認真的,充滿對于神仙境界的幻想。當他仕途失意的時候,便進一步走向道教。道家和道教信仰給了他一種極強的自我解脫的能力,他的不少詩表現出人生如夢、及時行樂的思想,而其實是渴望任隨自然、融入自然,在內心深處深藏著對于人生自由的向往。在他的人格里,有一種與自然的親和力。山水漫游,企慕神仙,終極目的是要達到一種不受約束的逍遙的人生境界。他的狂傲不羈的性格,飄逸灑脫的氣質,都來源于這樣的思想基礎。賀知章曾稱他為“謫仙人”,他也以“謫仙人”自居,同樣出于對不受約束的自由人生的向往。他的明朗、自信、壯大、奔放的感情,也基于這樣的人生向往。李白人格的最突出的特點,便是獨立不羈,不受任何約束⑩。
道教的熏陶給予了李白超凡脫俗的氣質。而人們往往覺得超凡脫俗并有突出成就的人會有種高不可測的感覺,也容易對這類人產生景仰。杜甫也不例外。其《寄李十二白二十韻》的首兩句:“昔年有狂客,號爾謫仙人。”其中的“狂客”,指賀知章。這2句記錄了賀知章送號給李白一事:李白作為國家級詩人出現在長安詩壇之際,詩壇長老賀知章便對其人格、詩風作出“謫仙人”這一評價。杜甫與李白相識后,對賀知章送號“謫仙人”予李白表示贊同,因為他與賀知章一樣,見到李白后都驚為謫仙人。可見李白的仙風道骨給杜甫留下了深刻印象。
李白超凡脫俗的氣質,與自然合為冥一的瀟灑風神讓杜甫景仰不已。《贈李白》中寫道“李侯金閨彥, 脫身事幽討”,這兩句可以對比出杜甫眼里李白的超然,指出李白的心境是一般人達不到的高度。于是杜甫跟著李白一起去名山大川尋仙訪道。《與李十二白同尋范十隱居》一詩記述了他們同尋訪范道士一事,并借此抒發二人的真摯友情。而《贈李白》一詩中有“亦有梁宋游,方期拾瑤草。”道出杜甫自己也早就有出游梁、宋的打算,正在期望與李白同游梁、宋,拾瑤草、采玉芝。而杜甫的《贈李白》中提及到李白喜歡煉丹服藥一事:“秋來相顧尚飄蓬,未就丹砂愧葛洪。”從中也可猜想出他們之前曾經“相期拾瑤草”,一起做了不少浪漫主義的事情。杜甫和李白分別后,他在長安感受到了人世冷暖,對李白純真的友情更加珍重,對與李白一起度過的自由放任的日子更加思念。他甚至后悔沒有與李白一道隱居山林,卻跑到長安來看人冷眼,寄人籬下……雖然杜甫最終還是近儒多于近道,但是李白交往的時期,杜甫的求仙詩和游俠詩明顯地豪放、大氣得多;就人生態度而言,杜甫也曠達了許多,所以與李白一起求仙問道的經歷是他永生難忘的。
杜甫對李白的“偶像”情結之三:崇敬其快意恩仇,笑傲王侯的人格魅力。
杜甫的《飲中八仙歌》把李白的酒仙和詩仙形象描寫得淋漓盡致:李白一斗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喚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說的是李白只要喝下一斗酒就能做出上百篇詩,他經常在長安街市飲酒,醉了就睡在酒家里。有一天,唐玄宗召李白去白蓮池作詩,李白喝得興起,硬是不肯上船,還自稱“我是酒中仙”。[這段話理解有誤]
試想,若是普通人,一斗酒下肚,即便酒量好沒喝趴下,也肯定是混混沌沌,說話不知所云了。而這個李白,非但沒有醉倒,還能吟詩作賦;非但能吟詩作賦,而且是洋洋灑灑上百篇。如此的才情,即便詩文中有所夸張,也足見杜甫對李白才華的欽佩了。接著李白更是做出"驚天動地"的事情來。玄宗傳詔李白去作詩,他非但不去,還說自己是酒仙。換了隨便哪個旁人,哪怕是杜甫,怕也不敢如此妄為吧,說不定還是受寵若驚,一路跑著見皇帝去了。剛作完這么些詩句,拿幾篇套用一下換點賞金,天子一高興了沒準官升三級,實在是名利雙收的美事。但李白就是李白,俗語有云:“酒后吐真言”,他卻是表里如一,醒時敢叫高力士脫靴,醉了連皇上的帳都不買。怎不令人肅然起敬。
都說好酒的人一定是為人坦蕩,光明磊落的大丈夫。因此才不怕酒醉惹禍上身,身在塵世,心境卻早已超然于世俗之外。杜甫通過此詩對李白對李白的縱恣天才和不畏權貴、灑脫豪爽而贊嘆不已。
[杜甫《解悶十二首(其六)》賞析]相關文章:
6.杜甫的詩全集
7.絕句杜甫古詩圖片
8.對雪杜甫閱讀答案
9.杜甫登高優秀課件
10.歲暮杜甫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