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李煜在我國詞史上的地位和貢獻;通過白描手法寫“愁”情;以“夢境”表現(xiàn)“愁”;李后主詞中的“愁”是自身生活體驗中提煉出來的。
關鍵詞:愁 白描手法 花間派 樊籬
李煜是南唐最后一位皇帝,也是我國文學史上的杰出詞人。他人生經(jīng)歷的不平凡和天賦敏感的純真性情,對藝術的傾情造就了他的詞的無窮魅力,在我國詞史上作出了不朽的貢獻。他的詞,無論前期還是后期,都能以真摯的態(tài)度面對人生,表達出生命個體赤足踏過人生長河時的心靈感受。他的歡樂、他的憂傷,當他面對清純?nèi)松奶煺媾c愜意,當他被激流沖刷時的惶惑與悲哀,詞人的這些感受,在他的詞中得到了淋漓盡致的表現(xiàn),使人們從這些詞中感受到一顆真誠的心的跳動,給人們一份欣喜、一份沉思、一份美的感悟。他提升了詞的藝術品質(zhì),深化了詞的情感內(nèi)涵,豐富了詞的表現(xiàn)技巧。因此,他被譽為“一代詞宗”。
李煜以他獨具風格的詞章名垂青史,流芳千秋。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曾以“畫屏金鷓鴣”形容溫庭筠的詞品,以“弦上黃鶯語”形容韋莊的詞品。“溫飛卿之詞,句秀也;韋端己之詞,骨秀也;李重光(即李煜)之詞,神秀也。”詞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在他之前,詞章風格綺麗幽怨、溫麗婉約,而后主的詞,則有了“四十年家國;三千里地山河”的廣大蘊涵,“有了一江春水向東流。”的磅礴氣勢,更有了“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的深沉人生寓意。生命之感,故國之悲生發(fā)成為主要的情感內(nèi)涵。在這位亂世弱主凄涼哀怨的亡國之音中,寄寓著由于閱世不深而表露的真情。于是,詞不再只是表達艷情相思與閑情逸致,而是傳達了廣泛意義上的人類“性情。這又更新了詞的藝術風貌。所以李后主在詞史上的貢獻是:不但完善了婉約派的技巧,還開創(chuàng)了豪放派的詞風。
眾所周知,后主的詞所以達到這樣高的藝術境界,除了他在亡國后苦痛生活的深刻體驗外,深厚的文化修養(yǎng)和高超的藝術表現(xiàn)才華是其成功的重要原因。李煜善于構(gòu)詞煉句,語言形象鮮明,結(jié)構(gòu)縝密,有沉痛的失落感而沒有文人的書卷氣,也沒有宮廷的脂粉氣。以極其高超的技巧深刻的表現(xiàn)出那最普通又是最抽象的離愁別恨,寫盡了難以說清的家國之痛,人生變幻莫測給人帶來的深沉哀愁,引起后代人強烈的共鳴,給人以美的藝術享受。
“愁”是一種微妙得看不見,摸不著的抽象情感活動。歷來是文學家們描寫的重要內(nèi)容之一,離愁別恨,新仇舊恨,在文學作品中比比皆是,可要真實的寫出卻不是易事,李煜通過各種具體、生動的景物,運用白描手法(白描,是中國畫技之一,指純用墨線勾描物象,不著顏色。后應用到文學創(chuàng)作上是指抓住描寫對象的主要特征,不加渲染和烘托,刻畫出鮮明生動的形象的一種表現(xiàn)手法)準確細膩地寫出了萬縷愁思,表達了感傷的情緒。李煜后期的詞已沖破了花間派的樊籬,以清新、明朗的風格在詞壇上獨樹一幟,大膽廣泛地運用白描手法,特別是在寫愁緒時,多用白描手法直接抒發(fā)自己對生活的真實感受,如《搗練子令》
深院靜,小庭空,斷續(xù)寒砧斷續(xù)風。 無奈夜長人不寐,數(shù)聲和月到簾櫳。
這首詞用白描手法抓住了深夜難寐者在夜闌人靜之際對周圍環(huán)境的獨特心境。“砧聲”、“風聲”引人聞聲斷腸。觸目傷懷的景物繚繞著不眠之人,寧靜的庭院,寂靜的小樓,黯淡的月色,這樣一個死一般沉寂的環(huán)境不著痕跡地描繪,突出各種聲像對不眠人的不斷侵襲,使離愁的深度和懷人之思的強度得到淋漓盡致的體現(xiàn)。同時,這種寂寥、冷清的環(huán)境與主人公的寂寞、凄清的情懷互為映襯。環(huán)境與人物的相互烘托,表達了綿長的離愁和哀怨。可見,白描手法不僅能塑造出動人的形象,而且能創(chuàng)造深遠的藝術境界。
白描手法在塑造形象方面要求以簡練的筆墨描寫鮮明的藝術形象,因此,表現(xiàn)這些形象要求明凈、精煉,切忌濃墨重彩的雕飾,其中《虞美人》就以不著痕跡的描述讓人感動:“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闌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東流。”這首詞是李煜亡國降宋后的作品,抒發(fā)了從一國之君淪為階下囚所感受到的屈辱、辛酸和痛楚。全是淺顯的文字,可它在詞人強烈的思想感情的支配下卻組成寓意深刻、境界恢弘闊大的意蘊。借了大量接近口語的詞句直抒胸臆,如“春花、秋月、小樓、東風、春水”等,其中以設問開頭,引起一串串隨情而至的詞句。“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以一江春水比喻愁,連綿不盡、奔騰洶涌而又永無休止。這兩句之所以千古傳誦,正是它把詞人那種深邃澎湃、無窮無盡的愁情以自然界中非常普通的事物形象地、恰當?shù)谋憩F(xiàn)出來,而這深邃的內(nèi)涵又是通過淺白的詞語表達出來的。這些樸實無華的語言,看不出一點錘煉的痕跡,但它卻足以把天底下各種各樣的離愁別緒都囊括殆盡,詞人那種充當亡國之君的恥辱,每日以淚洗臉的囚徒生活最痛切,最悲哀的情感。通過這些白描語言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在李煜詞中出現(xiàn)得最多的字眼,一個是“愁”,另一個是“夢”。在“夢境”中表現(xiàn)“愁”情。夢里的歡樂與現(xiàn)實的愁苦相互交織、纏繞著他敏銳的心靈。文人都喜歡寫夢,因為,只有夢境可以寄托他們的幻想,只有夢境才可以解脫他們的憂傷,于是有周莊夢蝶、江淹夢筆、李煜則夢國。夢境雖然是虛幻的,但它是人生實境的反映。現(xiàn)實中已經(jīng)失去的,夢中可以復得;存在中缺陷的,夢境可以修復而圓滿。如在《浪淘沙》中“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夢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 獨自莫憑闌。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身為“俘虜”的李煜,身陷囹圄,國破家亡,其慘痛之情自不待說,個中滋味可想而知,然而更可悲的是“夢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不識趣的夢境里卻還是昔日的玩樂的江南美景。無奈在五更春寒中一夢醒來,聽著窗外潺潺的雨聲,感受著春意將盡的惆悵,直到感嘆“落花春水春去也,天上人間”這一貫穿全詞的傷春,悲春的愁苦情緒,不僅僅感傷春天的流逝,感傷生命的凋謝,更是感傷故國的淪亡,由傷故國,進而生出自責的心理。“夢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以平常語說出來,而有無限的酸楚包涵其中,因為貪歡是人之常情,何況在夢中!然而身為俘虜,卻依然沉溺于以前的君王的享樂生活,在夢醒之后,這是怎樣一種令人尷尬而傷懷的情景啊!可夢醒了就必須承受清醒者的悲哀,故國遠在重重的關山之外,欲歸無路,而此時窗外五更時連續(xù)不斷的惱人春雨,室內(nèi)孑然一身,形影相吊,衣單被薄,寒氣侵人,其境況是多么黯淡凄涼。現(xiàn)實的凄清與夢境之溫馨形成強烈對比,情之傷痛更令人肝腸寸斷。假若憑闌眺望,只能徒然增添無窮的煩惱,所以下闋“獨自莫憑闌,無限江山”二句最為沉痛。詞人身遭幽禁的壓力怨楚、傷感絕望的情緒,在這九個字中包含無余了。
李后主詞中的“愁”是自身生活體驗中提煉出來的。是特定環(huán)境的特定情感,無絲毫的雕琢痕跡。情感的真實宣泄中又具有豐富充實的內(nèi)涵,這種蘊藉含蓄,意味深長的詞流傳千古,在歷史長河的洗刷中仍然閃耀著光華。如〈相見歡〉的名句,“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這是李煜歸宋后所作,詞中寫的是一種可想可感的離愁,抒寫的是強烈的生命的孤獨感,借閨怨抒發(fā)亡國喪家之痛,親人一個個撒手人寰,國土在自己手中淪亡,愛 妃蒙受恥辱卻無力保護,這種種的愁和恨,愁之亂,也就非一般的男女離愁,而是失掉故國的深愁長恨。是對人生苦恨的哀嚎。一般人的離愁是可以拋掉的:“心中得勝暫拋愁 ”;可以洗掉 :“一曲清歌一杯酒 為君洗去古今愁 ”;可以割掉:“梁國歌舞是風流,美酒如刀割斷愁。” 而李后主的愁卻是 “剪不斷,理還亂”。 比李白“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中的愁更深,恨更長。而心中的滋味,該是什么樣的呢?“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這是由至高無上的君王變?yōu)殡A下囚的特殊滋味,不同一般的滋味,凡人未能嘗試,只有自己領略,是酸、是甜、是苦、是辣、是煩惱、是悔恨,說不清,道不明,這種無言之哀勝過流涕痛哭之哀。
后主詞中的哀傷也是人生缺陷的一個投影。人生的每一痛苦,每一感觸都存在每一個人的心頭。使人悲傷、哭泣,不能成眠,后主把它寫了出來,如此真實,如此平易,如此綿長!他詞中的“愁”的魅力將永遠閃耀著迷人的光輝。
參考文獻:《浪漫人生》作者:李中華 華夏出版社1997年出版〈秦觀李煜寫愁之比較〉作者:沈向東 〈文史知識--讀李煜傳〉作者:劉修民
2007年12月25日
[淺談李煜詞中愁的藝術魅力]相關文章:
5.形容憂愁的成語
8.故宮導游詞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