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一首憂憤的歌--辛笛《風景》詩鑒賞

發布時間:2017-12-15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列車軋在中國的肋骨上

一節接著一節社會問題

比鄰而居的是茅屋和田野間的墳

生活距離終點這樣近

夏天的土地綠得豐饒自然

兵士的新裝黃得舊褪凄慘

慣愛想一路來行過的地方

說不出生疏

卻是一般的黯淡瘦的耕牛和更瘦的人

都是病,不是風景。

辛笛--《風景》

落千丈 辛笛原名王馨迪,1912年生于天津,1935年畢業于清華大學外國語文系,1936年赴英國留學,在愛丁堡大學研究英國文學,是九葉派的長者,早在三十年代就寫過優秀的印象派詩篇,經過四十年代的風浪,他的詩風顯露出了較大的轉變,寫出了一些更堅實的作品。

《風景》這首詩系詩人于1948年夏日在滬杭道中所作,很顯然,寫的是旅途觀。看到詩題“風景”,讀者的第一聯想應是明媚的湖水,雄奇的山川,壯觀的瀑布,碧綠的草坪之類,而詩中寫到的卻是舊中國凄慘衰敗的景象,詩題與詩的內容構成強烈的反差,反諷之意頗為顯豁。

開篇寫“列車”,可能是詩人因乘坐列車而引發的靈感,而詩人寫的既不是自己乘坐的列車,也不是沿途看到的列車,而是“社會問題”。在這里,“列車”與“社會問題”構成暗喻,使得原本比較抽象的有了很強的質感,列車的龐大與沉重,“一節接著一節”,更可見社會問題連續不斷,無休無止,甚至盤根錯節,無處不在。這樣的社會,還像一個社會嗎?這樣的國家還成其為國家嗎?原來,“一節接著一節社會問題”的列車,不是行駛在中國的大地上,而是“軋在中國的肋骨上”,呵,可怕!“列車”,何其沉重,“肋骨”,何其脆弱,我們仿佛聽到了“中國”“肋骨”的碎裂聲,仿佛看到了“中國”的心臟支離破碎、鮮血淋漓。

這樣的開篇,起得極為突兀,震撼人心。 “比鄰而居的是茅屋和田野間的墳/生活距離終點這樣近”。“茅屋”和“墳”當是詩人沿途所見,后一句是由所見引發的感慨和憂憤。讀到“墳”我們便會很自然地想到魯迅小說《藥。中有關描寫:“路的左邊,都埋著死刑和瘐斃的人,右邊是窮人的叢冢。兩面都已埋到層層疊疊,宛然闊人家里祝壽時候的饅頭。”“層層疊疊”畢竟是墳場,現在卻是與人“比鄰而居”了,“生活”的“茅屋”距離“終點”的“墳”竟然是這樣近,這是在慨嘆人生短促嗎?顯然不是。聯系上文的“社會問題”可知,這兩句詩的語言具有巨大的張力,給人非常寬廣的聯想空間。一望無際的原野上,茅屋與墳錯雜其間,哪里是生活的場所,哪里是亡魂的地盤,似乎沒有明確的分野!吧钡摹懊┪荨焙纹涮撊酰八馈钡摹皦灐边瓦捅迫耍靶鹿頍┰┡f鬼哭,天陰雨濕啾啾”,“乾坤含瘡痍”,“路有凍死骨”,這是一個死氣沉沉的世界,這是一個生不如死的世界。 與這個陰慘的世界形成鮮明的對照,“夏天的土地綠得豐饒自然”。“綠”是生命的顏色,也是生命的象征,“豐饒”,是生命的憑借,是人們幸福生活的物質保障,然而,大自然的生機勃勃卻更映襯出人類社會的病入膏肓,萬綠叢中,極為刺眼的是“兵士的新裝”。這“兵士的新裝黃得舊褪凄慘”,代表大自然的“綠”和代表人類的 “黃”構成強烈的對比,一個興盛,“樹木叢生,百草豐茂”;一個枯敗,“無可奈何花落去”!氨康男卵b”是寫實,聯系當時的社會現實,我們更多地會想到杜甫的詩句:“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國破山河在”、“烽火連三月”等等;“黃得舊褪凄慘”則是實中有虛,既寫出了兵士們煩躁焦灼、惶惑恐懼、倦怠灰暗的心理狀態,當然,也就是暗示了這樣的軍隊必然覆沒的歷史命運。這趟全是“社會問題”的“列車”,看來已經接近它的終點了。 “慣愛想一路來行過的地方/說不出生疏卻是一般的黯淡”。一路行過的地方,是詩人日思夜想的家園,是詩人“說不出生疏”的家園,是應該用一切美好的字眼加以贊美的家園,現在,卻是“一般的黯淡”,不見生機,不見希望,只見病弱不堪的“瘦的耕牛和更瘦的人”,哀鴻遍野,生靈涂炭。對于這樣的家園,聞一多先生曾經“迸著血淚”,大喊一聲:“這不是我的中華,不對,不對!”“我會見的是噩夢,哪里是你?那是恐怖、是噩夢掛著懸崖,那不是你,那不是我的心愛!”與聞一多先生“迸著血淚”的呼喊相比,辛笛的詩含蓄、冷峻,充滿反諷的藝術力量,“都是……不是……”的句式,又陡然增強了這種反諷的力度。 “瘦”是全詩的中心意象,開篇的“肋骨”便暗含著一個“瘦”字,“生活距離終點這樣近”,應是病弱枯瘦的緣故,“兵士的新裝”“舊褪凄慘”,當與骨瘦如柴相關,耕!笆荨保恕案荨,“瘦”字貫穿全詩,最后歸結到一個“病”字,貫注在字里行間的,是苦難,是破敗,是不堪重荷,是氣息奄奄,是掙扎的淚水,是遍地的血泊……詩人善于把抽象的觀念,熾烈的情緒熔鑄成新穎的意象,虛與實的相互滲透,對比手法的嫻熟運用,增強了詩的厚度和彈性。誰不會感受到詩人憂國憂民的感情呢?誰不會觸摸到人對黑暗社會的憤怒呢?反諷的藝術魅力也許就在這里。

后記:當我打完最后一個字時,心里也莫名地沉重起來,看多了風花雪月的詩歌散文,讀了太多關于愛情和自我的所謂新詩,還有多少詩人的眼睛在關注生命關注社會光亮背后的東西呢?藝術能夠打動人心的不在于形式的整飭和辭藻的華麗,而是在于能夠挑動讀者內心深處的弦。辛笛的這首詩雖然已經過去半個多世紀了,今天讀來卻仍然令我異常的難過和悲憤,我離那個年代很遠,但是詩中折射出來的某種情感,在今天來看仍有現實意義,仍然能夠找到與之共鳴的感情點。也許是我自己有著諸多的不得意,故而有著更多的感慨吧,生活和終點的距離本來就是在一步步縮小,或許不定哪天就已然到了終點了。

[一首憂憤的歌--辛笛《風景》詩鑒賞]相關文章:

1.語文唐詩鑒賞孟郊詩鑒賞

2.現代詩詩歌鑒賞

3.詩經《大車》鑒賞

4.詩歌鑒賞形象的教案

5.詩經《關雎》古詩鑒賞

6.詩經子衿鑒賞

7.詩歌鑒賞:專用術語

8.《木蘭詩》鑒賞

9.《送李端》詩歌鑒賞

10.唐詩春雪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