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言》寫于1931年到1937年的《預言》是詩人迷茫、苦悶、幻滅、追求的連綿心靈變奏樂章。
卷一多為夢幻式的愛情吟唱。生活中詩人被他愛慕的少女拋棄過,愛慕他的少女又被他忽視了,這二者都屬于海市鷹樓式的愛情,這種現實經歷折射在詩中便使情思復雜起來,既在幸福中感受不幸,又在不幸中咀嚼幸福,有甜美的期盼,也有痛楚的相思,有溫馨的懷想,也有清醒的失落,酸甜苦辣攪拌在一起難以名狀!额A言》一詩把愛擬為“年輕的神”,“我”熱切盼他來臨表露愛戀,可她卻“無語而來”又“無語而去”,消失了驕傲的足音,空留下“我”之惋嘆與無望,這種愛盡管略顯飄渺,卻也是一首真摯熾熱的向往的夢之歌。一般說來逝去的東西人們才愈覺其可貴,已成“珠淚玉煙”的愛情使詩人沉酒于記憶中,患了刻骨相思的“季候病”,一件《羅衫》惹起他對花一般時光的懷念,一陣《腳步》在他心頭“踏起甜蜜的凄動”;他明知“對于夢里的一枝花/或者一角衣裳的愛戀是無希望的”,(《贈人》)可他又偏偏鐘情地追求著,甚至甘心為之犧牲,“我合張開明眸/給你每日的第一次祝!保(《祝!)深沉地將愛埋在心底、為愛人真誠祝福。他為自己的過失懊悔不已,也幻想舊夢復歸“日夜等待著熟悉的夢覆我來睡”,(《慨嘆》)可見癡情之深。這就是何其芳式的愛情,不同于至上的愛情肉感的愛情,它深情縫緒,細膩纏綿,蘊涵著真摯純潔、健康真誠,既有“只是近黃昏”的悲凄,也有“夕陽無限好”的嫵媚,并且因其悲涼而愈顯其美.毫不夸飾地說,在人心不古物欲橫流的現代社會,這是一種令人溫馨的可貴情懷。
※ 讀這首詩要抓住全詩構思與結構上的特點:前五節充滿青春激情的對愛情的竭力渲染與鋪寫,與最后一節的突然翻跌,形成強烈對比:這不過是"無語而來,無語而去"的夢。抓住這一"全局"之后,再去細讀各節詩,就可以發現,最后的"突轉",其實前面早有蛛絲馬跡,形成一股青春激流底下的感傷的潛流,最后才噴發出來。了然于此,再去吟誦全詩,就會讀出兩種詩情明暗、虛實、起伏之間的豐厚的韻味。
[何其芳《預言》賞析]相關文章:
1.英語美文賞析
2.美在金秋賞析
3.散文好段賞析
4.畢業散文賞析
5.中秋節美文賞析
6.《喜宴》賞析論文
7.摘抄好段賞析
10.《天凈沙·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