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知道風是在那一個方向吹》寫于1928年3月,可以說較為突出地表現了詩人其時彷徨、苦悶和迷惘的情緒。這首詩在反復喟嘆“我不知道風是在那一個方向吹”和連續描寫的夢境中,似乎述說了一個愛情的故事。一個迷失方向無所適從的男子,只好“在夢的輕波里依洄”。在夢中,他曾被他鐘愛的女子的“溫存”所“迷醉”,沉浸在她“甜美”的“光輝”。然而不知什么原因,“她”卻“負心”而去,一切都化作了“傷悲”,從此,“悲哀”的生活使人“心碎”,“黯然”代替了夢里的“光輝”。詩的結尾盡管對當初夢里的輝煌表示了無限的懷戀,而心靈深處的“黯然”卻是無法排遣的。眼下所謂“夢里的光輝”,正處在“黯淡”的陰影籠罩之下,最終詩人還是徘徊在“我不知道風是在哪一個方向吹”的迷境之中,仍然是找不到撥解迷途的正確答案。 1927年以后,面對社會風云的急劇變化,徐志摩滿腹惆悵,不知所措,感情極度矛盾。在與這首詩寫于同時的《新月的態度》中提出:“我們先不問風是在那一個方向吹”。可是,在這首詩中,他還是反復詠唱了,“我不知道風是在那一個方向吹”?梢娺@首詩正是他心的袒露,靈的呼喚,正是恍然如夢的人生困境的寫照。
※《我不知道風是在哪一個方向吹》這首詩,可以說是徐志摩的“標簽”之作。詩作問世后,文壇上只要聽到這一聲誦聲,便知是公子駕到了。全詩共四節,每節的前三句相同,輾轉反復,余音裊裊。這種刻意經營的旋律組合,渲染了詩中“夢”的氛圍,也給吟唱者更添上幾分“夢”態。熟悉徐志摩家庭悲劇的人,或許可以從中捕捉到一些關于這段羅曼史的影子。但它始終也是模糊的,被一股不知道往哪個方向吹的勁風沖淡了,以至于欣賞者也同吟唱者一樣,最終被這一股強大的旋律感染得醺醺然,陶陶然了。
我不知道風
是在哪一個方向吹--
我是在夢中,
在夢的輕波里依洄。
全詩的意境在一開始便已經寫盡,而詩人卻鋪衍了六個小節,卻依然鬧得讀者一頭霧水。詩人到底想說些什么呢?有一千個評論家,便有一千個徐志摩。但也許該說的已說,不明白卻仍舊不明白。不過我認為徐氏的一段話,倒頗可作為這首詩的腳注,F抄錄如下: “要從惡濁的底里解放圣潔的源泉,要從時代的破爛里規復人生的尊嚴--這是我們的志愿。成見不是我們的,我們先不問風是在哪一個方向吹。功利也不是我們的,我們不計較稻穗的飽滿是在那一天。……生命從它的核心里供給我們信仰,供給我們忍耐與勇敢。為此我們方能在黑暗中不害怕,在失敗中不頹喪,在痛苦中不絕望。生命是一切理想的根源,它那無限而有規律的創造性給我們在心靈的活動上一個強大的靈感。它不僅暗示我們,逼迫我們,永遠望創造的、生命的方向上走,它并且啟示我們的想象!覀冏罡叩呐δ繕耸桥c生命本體相綿延的,是超越死線的,是與天外的群星相感召的!ā丁靶略隆钡膽B度》)這里說的既是“新月”的態度,也是徐志摩最高的詩歌理想,那就是:回到生命本體中去!其實早在回國之初,徐志摩就多次提出過這中“回復天性”的主張(《落葉》、《話》、《青年運動》等)。他為壓在生命本體能之上的各種憂慮、怕懼、猜忌、計算、懊恨所苦悶、蓄精勵志,為要保持這一份生命的真與純!他要人們張揚生命中的善,壓抑生命中的惡,以達到人格完美的境界。他要擺脫物的羈絆,心游物外,去追尋人生與宇宙的真理。這是怎樣的一個夢啊!它決不是“她的溫存,我的迷醉”、“她的負心,我的傷悲”之類的戀愛苦情。這是一個大夢,一種大的理想,雖然到頭來總不負黯然神傷,“在夢的悲哀里心碎。”從這一點上,我們倒可以推薦出《我不知道風是在哪一個方向吹》的一層積極的意義。由于這首詩,許多人把“新月”詩人徐志摩認作了“風月”詩人。然而,當我們真的沉入他思想的核心,共他一道“與生命的本體同綿延”,“與天外的群星相感召,”我們自可以領略到另一個與我們錯覺截然不同的徐志摩的形象。
※ 閱讀指導:
1.要抓住本詩形式上的追求:前三句完全重復,第四句變化中有重復(1、5節,2、4節,3、6節末句句式一一對應),形成"依洄"吟唱的風格;精心選用灰韻(吹,洄,醉,輝,悲,碎),營造一種陰柔感。--請在反復吟誦中感受本詩的韻味。
。?梢孕煸娕c郭詩比較,進而領悟徐志摩及新月派詩人"使詩的內容及形式雙方表現出美的力量,成為一種完美的藝術"的努力與貢獻(于賡虞:《志摩的詩》)。
[徐志摩《我不知道風是在那一個風向吹》賞析]相關文章:
6.春風吹小班教案
7.語言吹泡泡教案
10.吹花教學課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