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寅 人民網《讀書》頻道
在去拉龍(Raron)之前,我向多位瑞士朋友打聽如何前往。他們都知道那是里爾克墓地所在的村莊,但無人去過那里,因為拉龍實在是一個十分偏遠的小地方。有朋友告訴我可以坐火車到布里格,再換黃色的郵車可以抵達。
這天一大早,從巴塞爾出發,坐上開往威尼斯的IE列車,一路向南。三個多小時之后,到布里格下車。去旅游信息中心詢問,驚喜地得知開往錫恩的區間火車中途停靠拉龍。立刻馬不停蹄跳上火車。這是一趟一小時一班、站站停的慢車,車上乘客寥寥。
拉龍是瓦萊州山谷中一個寧靜的小山村,羅納河從村前流過,磚石壘砌的精致小樓前后擺滿了鮮花,路旁清澈的水池里漂浮著玫瑰花瓣。很多城里人在村里買了房子,周末和假日前來度假休閑。
里爾克的墓位于山上的教堂里。火車進站的時候,就可以看到教堂高聳的尖頂,山前有陡峭狹窄的步行小徑,山后則有汽車道直達教堂門前。拉龍教堂是在大主教馬紹斯?席納要求下,于1508年至1517年之間建造的,教堂內部的墻上是以最后審判日為主題的大型壁畫,壁畫的表面已經斑駁脫落。
1919年6月11日,里爾克離開慕尼黑前往瑞士旅行。這次旅行讓里爾克重新發現了瑞士的好處,雄偉秀麗的山水和仰慕者的殷勤款待,使得里爾克把瑞士看作了自己的第二故鄉,他再也沒有回到德國。
1921年6月,里爾克在瓦萊旅行的時候,發現了距離錫恩只有半個小時的車程的慕佐。詩人富有的保護者維爾納?賴因哈德聞訊后,為他租下了這座小巧的中世紀城堡。里爾克十分喜愛慕佐,他在給友人的書信中描繪了城堡光影的奇妙變化:“眼前的山水風光變幻無定,體現出一種創造性的抑揚頓挫來──,古老的房屋和城堡在這光學的游戲中引人入勝地移動著,因為它們大都凸現在綴滿葡萄枝蔓的斜坡、森林、林間草地或灰蒙蒙的巖石構成的背景上,宛如方格織毯上一塊快圖案。”
瓦雷里對里爾克的評價十分貼切:“里爾克是世界上最柔美、精神最充溢的人。”和十年前寄居杜依諾時一樣,里爾克既把慕佐當成休養生息的幽居之所,更看作是重新開始創作的精神空間:“這間工作室對我來說,意味著一切允諾和魅力。”詩人將自己的肉體禁錮在城堡狹小的房間里,期待在語言的冒險中重歸安寧。沉寂十年的創造力在2月的一天終于爆發,1922年2月2日至5日,里爾克在四天的時間里寫下25首14行詩。以后的幾天,里爾克接連完成了《杜依諾哀歌》中的五首。2月15日至23日,里爾克將《獻給奧爾甫斯的十四行詩》第二部分的29首詩歌一氣呵成。里爾克在這里完成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作品《杜依諾哀歌》和《獻給奧爾甫斯的十四行詩》,他的哀歌和十四行詩是堪與瓦雷里的《幻美集》、艾略特的《荒原》、喬伊斯的《尤利西斯》相提并論的偉大作品,有意思的是,上述作品均完成于1922年。
1925年10月27日,里爾克在給馮德爾莉夫人的遺囑中指定了身后的長眠之處,這就是距離慕佐不遠的拉龍:“我希望能在拉龍古教堂旁邊的那片拱起的墓園中入土。我就是在那里的柵欄邊第一次領略到此地的瑟瑟風吟和燦燦天光的。”
拉龍教堂的后花園里墓碑林立,每一座墓前都栽有鮮花。里爾克的墓并不在他遺囑中所寫的位置,而是在教堂南墻下方的正中間,這里的是教堂花園里最好的位置,白天的陽光長時間地溫暖著冰冷的墓穴之中詩人孤獨的靈魂。墓地正前方視野開闊,越過教堂的木石圍墻,河谷中星星點點的村莊和鏡子般閃亮的湖泊一覽無余。遠處群山環繞,山頂上依然有著白色的積雪。墓地中只有很少幾個的游客,他們都是為了里爾克而來。里爾克選擇這里作為安息之所,除了風景上佳之外,不被人打擾應該也是重要的原因。
拱形的墓碑鑲嵌在教堂的墻上,墓碑上鎦金的詩句是里爾克自撰的墓志銘:“玫瑰,呵,純粹的矛盾,樂意在這么多眼瞼下作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睡夢”。墓前豎立著一個小小的木制十字架,橫的木條上刻著里爾克姓名的首字母R.M.R,豎的木條上刻著詩人的生卒年份1875-1926,長年的風吹日曬,十字架已經變成灰色。
墓石旁布滿細小的白色碎石,墓石上種滿了鮮艷的紅玫瑰。1926年10月,患有白血病的里爾克正是在采摘玫瑰的時候被刺破手指,引發急性敗血癥。12月29日凌晨3:30,詩人安靜地死去。1927年1月2日,里爾克在拉龍教堂落葬。
正午12點,我用ipod錄下了拉龍教堂的鐘聲。兩座鐘樓上嘹亮的鐘聲一遠一近,一先一后,此起彼伏,經久不息。
從拉龍坐火車去錫恩,那里有里爾克紀念館。列車車廂連接處堆放了不少軍需用品,持槍士兵守在一旁。剃著寸頭的士兵膚色白凈,有的還戴著眼鏡,完全是書生模樣。忽然想到斯蒂芬?茨威格在《昨日的世界》中寫過的一幕:柔弱的里爾克應征入伍,穿著軍裝的時候手足無措。這幾乎等于把夜鶯扔在油鍋里炸。可憐的里爾克。
上帝,讓每個人死得其所吧
死亡來自于每個生命
在生命中我們擁有愛情、意義和苦難
──里爾克《貧窮與死亡之書》
[里爾克墓地:死于玫瑰]相關文章:
6.紅玫瑰與白玫瑰讀后感
8.紙玫瑰的折法
9.人生:生活的玫瑰
10.玫瑰觀察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