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冊
通假字
《 蘭亭集序》
(1)悟言一室之內(通“晤”)
《赤 壁 賦》
(1)浩浩乎如馮虛御風(通“憑”,乘)
(2)山川相繆(通“繚”,環繞)
(3)舉酒屬客(通“囑”,勸人飲酒)
(4)舉匏樽以相屬(通“囑”,勸人飲酒)
《游褒禪山記》
1.長樂王回深父 父,通“甫”,名字下加的美稱。
第二冊
《離騷》
(1) 扈江離與辟芷兮(通“僻”,幽僻)
(2) 來吾道夫先路(通“導”,向導)
《燭之武退秦師》
(1)今老矣,無能為也已(通“矣”,語氣詞,了)
(2)共其乏困(通“供”,供給)
(3)夫晉,何厭之有(通“饜”,滿足)
(4)若不闕秦,將焉取之(通“缺”,侵損,削減)
(5)秦伯說,與鄭人盟(通“悅”,高興)
(6)失其所與,不知(通“智”,明智)
《荊軻刺秦王》
1.秦王必說見臣 說,通“悅”,yuè,高興。
2.使工以藥淬火 淬,通“焠”,cuì,淬火,燒刃使紅,漬于水中。
3.日以盡矣 以,通“已”,已經。
4.而燕國見陵之恥除矣 陵,通“凌”,凌辱。
5 今日往而不反者 反,通“返”。
6 請辭決矣 決,通“訣”,訣別。
7燕王誠振怖大王之威 振,通“震”,震懾。
8故振懾 同上。
9 設九賓 賓,通“儐”,儐相 (bīn xiànɡ) ,迎賓贊禮的人。儐,舊讀bìn。
0圖窮而匕首見 見,通“現”。
11 秦王還柱而走 還,通“環”,繞。
12 秦王方還柱走 同上
13荊軻奉樊於期頭函 奉,通“捧”。
14秦武陽奉地圖匣 同上。
15 軻既取圖奉之 同上。
16 以其所奉藥囊提軻 同上。
17 卒起不意 卒,通“猝”,cù,倉促,突然。
18卒惶急無以擊軻 同上。
19 卒惶急不知所為 同上。
《鴻門宴》
1、.距關 距,通“拒”,把守。
2、.毋內諸侯 內,通“納”,接納,使進來。
3.張良出,要項伯 要,通“邀”,邀請。
4.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倍,通“背”,違背,背叛。
5.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蚤,通“早”。
6.令將軍與臣有郤 郤,通“隙”,嫌怨,隔閡。
7.因擊沛公于坐 坐,通“座”,座位。
8.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 不,通“否”,如果不這樣。
第三冊
《寡人之子國也》
1.則無望民之多于鄰國也 無,通“毋”,不要。
2.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 頒,通“斑”,花白
3.涂有餓莩而不知發 涂,通“途”,道路。《勸學》
《勸學》
1.雖有槁暴 有,通“又”,又,再。暴,通“曝”,曬。
2.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知,通“智”,才智。
3.君子生非異也 生,通“性”,資質,稟賦。
4、 輮以為輪(通“煣”,用火烘木使彎曲)
《過秦論》
1.合從締交 從,通“縱”。合從,六國聯合共同對付秦國的策略。
2.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弊,通“敝”, 困頓,失敗。
3.陳利兵而誰何 何,通“呵”,呵問。
4.始皇既沒 沒,通“歿”,死。
5.而倔起阡陌之中 倔,通“崛”,崛起,興起。
6.贏糧而景從 景,通“影”,影子。
《師說》
(1)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通“授”,傳授)
(2)或師焉,或不焉(通“否”)
第四冊
《廉頗藺相如列傳》
(1)可予不(通“否”)
(2)臣愿奉璧往使(通“捧”)
(3)拜送書于庭(通“廷”)
(4)召有司案圖(通“按”,審察,察看)
(5)唯大王與群臣孰計議之(通“熟”,仔細)
《蘇武傳》
1、女為人臣子 “女”通“汝”,第二人稱代詞,你
2、畔主背親“畔”通“叛”,背叛
3、與旃毛并咽之“旃”通“氈”,毛織品
4、掘野鼠去草實而食之、“去”通“弆”,收藏
5、法令亡常“亡”通“無”
6、因泣下沾襟,與武決去“衿”同“襟”。“決”通“絕”
7、前以降及物故 “以”通“已”,已經
《李賀小傳》
1 駕赤虬,持一版 “版”通 “板”
第五冊
《歸去來兮辭》
1.景翳翳以將入 景,通“影”,日光。
2.曷不委心任去留 曷,通“何”,為什么。
《騰王閣序》
(1)儼驂騑于上路(通“嚴”,整治)
(2)云銷雨霽(通“消”,消散)
(3)所賴君子見機(通“幾”,預兆)
《逍遙游》
(1)北冥有魚(通“溟”,大海)
(2)小知不及大知(通“智”,智慧)
(3)此小大之辯也(通“辨”,區別)
(4)旬有五日而后反(通“又”;通“返”,往返)
(5)而徵一國(通“耐”,能)
(6)御六氣之辯(通“變”,變化)
《陳情表》
(1)夙遭閔兇(通“憫”,憐憫)
(2) 五尺之僮(通“童”,童仆)
(3)常在床蓐(通“褥”,草席)
(4)四十有四(通“又”)
(5)零丁孤苦(通“伶仃”,孤獨的樣子)
古今異義
第一冊
《蘭亭集序》
1.列坐其次 古:旁邊,水邊;今:次序,等第
2.向之所欣 古:過去,從前;今: 有方向、對著、偏袒等意思
《赤 壁 賦》
(1)徘徊于斗牛之間 古義: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 今義:一種競技方式
(2)白露橫江 古義:白茫茫的水汽 今義:二十四節氣之一
(3)凌萬頃之茫然 古義:曠遠的樣子 今義:完全不知道的樣子
《游褒禪山記》
1.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古:十分之一;今:數詞。
2.而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 古:不平常,不一般; 今:很,十分。
3.至于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 古:到; 今:連詞,表示另提一事。
4.于是余有嘆焉 古:“于”,介詞,譯為“由”;“是”,代詞,代這種情況。 今:合用為連詞。
第二冊
《燭之武退秦師》
1.貳于楚也 古:從屬二主,動詞;今:“二”的大寫,數詞。
2.若舍鄭以為東道主 古:東方道路上的主人;今:泛指設宴請客的主人。
3.行李之往來,共仆的主人。
3.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 古:使者,出使的人; 今:指外出之人隨身攜帶的物品。
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那個人; 今:尊稱一般人的妻子。
《荊軻刺秦王》
①樊將軍仰天太息流涕(古:眼淚。今:鼻涕)
②持千金之資幣(古:禮物。今:貨幣)物
③樊將軍以窮困(古:處境困難。今:貧窮)來歸丹
④樊於期偏袒(古:袒露一只臂膀。今:袒護雙方中的某一方)扼腕而進
⑤諸郎中(古:宮廷的侍衛。今:稱中醫醫生)執兵
⑥乃引其匕首提(古:投擊。今:拿著)秦王
⑦斷其左股(古:大腿。今:量詞,用于成條的東西)
《鴻門宴》
1.約為婚姻 古:結成親家;今:指
2.所以遣將守關者 古……的原因;今:
3.備他盜之出入與非; 古:意外的變故;今:
4.將軍戰河北 古:黃河以北;今:河北省
5.臣戰河南 古:黃河以南;今:河南省
6.如今人方為刀俎,我 古:魚和肉,指被欺凌
7.再拜獻大王足下 古:兩次;今:又一次
《召公諫厲王弭謗》
(1) 近臣盡規,親戚補察
親戚:古義:指父母和兄弟在內的內外親屬。
今義:跟自己家庭有婚姻關系或血統關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員,不包括父母兄弟。
(2)民之有口,猶土之有山川也,財用于是乎出。
于是:古義:于,從;是,這。
今義:連詞,表示后一事緊接著前一事,后一事往往是由前一事引起的。
(3)若壅其口,其與能幾何?
幾何:古義:多少,幾個。
今義:數學的分支,幾何學的簡稱。
第三冊
《寡人之于國也》
1.河內兇 古:谷物收成不好,
2.棄甲曳兵而走 古:跑,逃跑;今:行
3.是使民養生喪死無, 古:供養活著的人;
《勸學》
1.金就礪則利 古:指金屬制的刀劍
2.君子博學而日參省 古:驗,檢查;今:探;
3.非蛇鱔之穴無可寄; 古:安置,安身;今: 某人某事物上。
《過秦論》
1.山東豪俊遂并起而 古:崤山以東,即東: 今:山東省
《師說》
(1)古之學者必有師
古義:求學的人 今義:指在學術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2)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
古義:用來……的 今義:表因果關系的連詞
(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
古義:不一定 今義:用不著,
(4)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
古義:無論 今義:沒有,否定副詞
(5)吾從而師之
古義:跟隨、而且 今義:連詞,表目的或結果
(6)今之眾人
古義:一般人 今義:眾多的人,大家
(7)小學而大遺古義:小的方面學習
今義:指教育的一個階段,也指實施這種教育的機構
第四冊
《蘇武傳》
(1)漢亦留之以相當 古義:抵押。今義:正在(某時某地)。
(2)皆為陛下所成就 古義:提拔。今義:業績。
(3)我丈人行也。古義:老人,長輩。今義:岳父。
(4)欲因此時降武。古義:趁這時。今義:相當于所以。
(5)獨有女弟二人 古義:妹妹。今義:姐姐(妹妹)和弟弟。
(6)且陛下春秋高 古義:年紀。今義:春秋戰國時期或指季節。
(7)武等實在 古義:確實存在。今義:誠實、老實。
《李賀小傳》
1、長吉細瘦,通眉,長指爪 古:指甲,“指爪”指人的手指今:動物的爪子
2、遇有所得,即書投囊中 古:寫,寫的書稿 今:書籍
3、云當召長吉 云:古,動詞,說。今,名詞,天上的云氣。
4、長吉了不能讀 了:古,全部。今,助詞。
5、天上差樂,不苦也 差:古,比較,略微。今,不好。
6、何獨眷眷于長吉而使其不壽耶? 獨:古,特別。今,獨自,一個。
第五冊
《歸去來兮辭》
1.問征夫以前路 古:行人;今:指出征的人
《騰王閣序》
(1)家君作宰,路出名區
古義:縣令 今義:動詞,宰殺
(2)時維九月,序屬三秋
古義:在 今義:維護,維持
(3)誰悲失路之人
古義:同情 今義:悲傷
(4)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
古義:困厄,處境艱難 今義:貧窮,少錢
(5)北海雖賒,扶搖可接
古義:遠 今義:賒欠等
(6)登高作賦,是所望于群公
古義:這 今義:常作判斷詞
(7)勝地不常,盛筵難再
古義:第二次 今義:又一次
《逍遙游》
(1) 腹猶果然
古義:食飽之狀 今義:副詞,表示事實與所說或所料相符
(2)眾人匹之
古義:一般人 今義:多數人,大家
(3) 雖然,猶有未樹也。
古義:雖然這樣 今義:轉折連詞
(4)窮發之北
古義:毛,草木 今義:頭發
(5)小年不及大年
古義:壽命長的 今義:豐收年;春節
《陳情表》
(1)九歲不行
古義:不能走路 今義:不可以或能力不夠
(2) 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古義:成人自立. 今義:(組織、機構等)正式建立
(3)非臣隕首所能上報
古義:報答 今義:向上級報告或刊登在報紙上
(4) 后刺史臣榮舉臣秀才
古義:優秀人才 今義:明清兩代生員的通稱
(5)欲茍順私情,則告訴不許
古義:申訴,訴說 今義:說給別人聽,讓人知道
(6)臣之辛苦,非獨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見明知
古義:辛酸苦楚,苦衷 今義:身心勞苦
(7)臣欲奉詔奔馳
古義:趕快往前 今義:很快地跑
(8)拜臣郎中
古義:尚書部的屬官 今義:中醫醫生
[文言文通假字和古今異義詞梳理(人教版高三必修)]相關文章:
10.木蘭詩古今異義詞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