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選擇的路 The Road Not Taken
黃色的樹林里分出兩條路, Two roads diverged in a yellow wood.
可惜我不能同時涉足, And so sorry that I could not travel both and be one traveler
我站在那路口久久佇立, Long I stood and looked down on as far as I could.
我向著一條路極目望去, To where it bent in the undergrowth.
直到它消失在叢林深處。
但我選擇了另一條路, Then took the other, as just as fair,
它荒草萋萋,十分幽靜, And having perhaps the better claim
顯得更誘人,更美麗; Because it was grassy and wanted wear;
雖然在這兩條小路上,卻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跡。Really about the same, and both that morning
雖然那天清晨落葉滿地,兩條路卻未經腳印污染。Equally lay in leaves, no step had trodden black
啊,留下一條路等改日再見! Oh, I kept the first for another day!
但我知道路徑延綿無盡頭, Yet knowing how way leads on to way.
恐怕我難以再回返。 I doubted if I should ever come back.
也許多年后在某個地方, I shall be telling this with a sign somewhere,
我將輕聲嘆息將往事回顧; Ages and ages hence:
一片樹林里分出兩條路-- Two roads diverged in a wood.
而我選擇了人跡更少的一條, And I – I took the one less traveled by,
從此決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And that has made all the difference.
“未選之路”
弗羅斯特(美), 雷鳴 譯
黃木叢中, 兩條岔道
可惜不能, 同走兩路
我獨一人, 良久佇立
面向其一, 深深眺望
直到路彎, 林深草叢
我選另路, 看來略同
或許更好, 可能一樣
一樣幽美, 一樣坦蕩
荒草萋萋, 無人踩踏
兩路皆荒, 其實一樣
晨早落葉, 均落兩道
尚無行人, 踩踏痕傷
且將其一, 他日尋訪
路盡路啟, 不知其終
重游舊路, 恐是癡想
歲月流逝, 日久天長
一聲長嘆, 低聲細講
林中兩路, 岔道傍徨
我選一路, 人跡稀疏
人生道路, 全不一樣
《未選擇的路》是一首哲理抒情詩,它表面平易,實則蘊含深邃的哲理;看似傾訴個人經歷,實則表達人們的共同感受。在這首詩里,弗羅斯特抓住林中岔道這一具體形象,用比喻的手法引起人們豐富生動的聯想,烘托出人生岔路這樣具有哲理寓意的象征。詩人選擇的是人們司空見慣的林中岔道,來闡發如何抉擇人生道路這一生活哲理的。
《未選擇的路》是弗羅斯特的一首名詩,作于1915年,最初收錄于他的第三本詩集《山間》(1916)中。
羅伯特弗羅斯特堪稱美國20世紀最受歡迎的詩人之一,他一生致力于詩歌的創作,寫作并出版了10部詩集。
羅伯特弗羅斯特(1874-1963)出生于舊金山一個教師家庭,在美國西部度過童年。中學畢業后,他在哈佛大學學習兩年后肄業,這前后曾做過紡織工人、教員,經營過農場,并徒步漫游過許多地方,同時他也開始寫詩,但他的詩歌最初并未在美國引起注意。
1912年時弗羅斯特已經38歲,這一年他作出了一個重要的選擇:放棄他在一所師范學校教書的職業,放棄本來可能更加平坦、安穩的生活,而選擇了詩歌。他對自己說:“寫詩吧,窮就窮吧。”
夫妻二人商量后,決定到異地去闖一條路,找一個生活水平比較低,但更利于寫詩的環境。于是他們賣掉了祖父遺傳下來的農場,再加上幾年教書所得的一點積蓄,就這樣他們來到大海對岸的英國,在離倫敦不遠的一個村子里找到了一座木板茅屋的新家。不久之后,他的第一本詩集《孩子的意愿》出版了,很快就以其特有的樸素坦率和真誠贏得了詩人們的好評。美國著名詩人龐德特別撰文推薦,說它是美國很長一段時間以來最好的一本詩集。
1915年弗羅斯特回到美國,在新罕布什爾州經營農場。此后他的詩名日盛,分別于1924,1931,1937,1943年四次獲得普利策獎,并在幾所著名的大學中任教師、駐校詩人與詩歌顧問。晚年的他已是美國的一個非官方的桂冠詩人。弗羅斯特的詩往往從描寫新英格蘭的自然景色或風俗人情開始,漸漸進入哲理的境界,他素有“新英格蘭詩人”之稱。這與他詩中大量描寫新英格蘭的自然景色或風俗人情有關。波士頓以北多巖石的牧場,殖民地時代的建筑,耐人尋味的石頭圍墻,以及那里居民粗獷的感情、耕耘生活的艱辛等等,都成為詩人作品取之不盡的素材。他的詩把新英格蘭的風貌和當地人的特征一覽無余地展現在了讀者面前,可以說新英格蘭鄉間生活的各個側面,弗羅斯特都寫到了。
但弗羅斯特并未沉灑于描繪美麗山川和旖旎景色,他的詩雖然保持了一些傳統的形式和格律,氣氛也較輕
現在收錄在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第4課
[弗羅斯特《未選擇的路》賞析(一條未走的路)]相關文章:
6.未選擇的路讀后感
8.選擇的路初中隨筆
9.阿姆斯特丹散文
10.《成功的路》課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