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蘇教版《論語》《孟子》教案:專題二:人的起點 教案教學設(shè)計

發(fā)布時間:2017-10-16 編輯:互聯(lián)網(wǎng) 手機版

課 題:《人的起點》 主備人:楊奇

教學目的:通過對孔孟言行的學習,識記相關(guān)的名句,了解他們的思想觀點,學習他們立身處世的準則,提高自己內(nèi)心修養(yǎng)的境界。

教學重點:理解課文,感知孔孟的觀點,學習他們的修養(yǎng)境界

教學難點:通過對孔孟言行的學習,學習他們立身處世的準則,提高自己內(nèi)心修養(yǎng)的境界。

教 法:朗讀、分析、質(zhì)疑、討論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導語:通過第一專題的學習,我們初步了解了孔子和孟子的言行和思想,懂得了要仁愛天下,要勤奮好學,要不取不義之財?shù)取_@些美好的品德擦亮了我們的眼睛,陶冶了我們的情操,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孔孟的思想,接受賢人們高尚情操的陶冶。

2、板書課題:人的起點--人之生也直

二、整體感知

1、識記:皋陶( ) 攘( ) 忿戾( )

   直  知同智   達   枉   證   隱

     黨  鄉(xiāng)同向   肆   矜   廉

2、初步感知:直是儒家的道德規(guī)范,為人正直,服從“禮”的規(guī)定,就能成為真正的君子。

三、朗讀、質(zhì)疑、討論

1、學生自瀆,找出自己的疑點,以備討論交流。

2、學生質(zhì)疑,師生共同討論解決疑難。

(1)罔:不正直的人。

(2)錯:同“措”,安放、安置。

(3)鄉(xiāng):同“向”,剛才。

(4)黨:上古居民以五百家為一黨,又稱鄉(xiāng)黨,引申為鄉(xiāng)里的意思。

(5)直躬:坦率正直。

(6)攘:竊、偷。

(7)證:告發(fā),檢舉。

(8)隱:掩藏。

(9)或是之亡:或許連這也沒有了,亡,同“無”。

(10)肆:肆意,不拘小節(jié)。

(11)矜:操守矜持的人。

(12)廉:行為方正峭厲。

(13)忿戾:易怒好爭。

3、學生概括各節(jié)主要內(nèi)容,教師點撥明確

(1)孔子認為,一個人的生存是由于正直,而不正直的人也能生存,那只是他僥幸地避免了災禍。

(2)孔子認為,選拔正直的人,罷黜邪惡的人,就能使邪者歸正。

(3)孔子認為,一切都要服從“禮”的規(guī)定,“父為子隱,子為父隱”就具有了“直”的品德。

(4)孔子認為,沒有道德修養(yǎng)的偽君子,就是破壞道德的人。

(5)孔子認為,需要用道德的力量加以懲治人們的毛病。

四、練習鞏固

1、結(jié)合課文,說說你對孔子所說的“直”的理解。

2、完成課后練習二,積累常見的文言實詞。

五、積累與應用

1、積累文中重要文言詞語。

2、名句識記

六、教后感悟

專題二:人的起點

課 題:《人的起點》 主備人:楊奇

教學目的:通過對孔孟言行的學習,識記相關(guān)的名句,了解他們的思想觀點,學習他們立身處世的準則,提高自己內(nèi)心修養(yǎng)的境界。

教學重點:理解課文,感知孔孟的觀點,學習他們的修養(yǎng)境界

教學難點:通過對孔孟言行的學習,學習他們立身處世的準則,提高自己內(nèi)心修養(yǎng)的境界。

教 法:朗讀、分析、質(zhì)疑、討論

教學過程: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導語: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人之生也直”這篇文章,請同學說說孔子提出的“直”指的是什么?師明確后學習下一篇課文。

2、板書課題:人的起點--良知

二、整體感知

1、識記:顙( ) 瞽瞍( ) 鑠( ) 蓰( )

2、初步感知:體會孟子性善論的觀點。

三、朗讀、質(zhì)疑、討論

1、學生自讀,找出不懂的地方,以備討論交流。

2、學生質(zhì)疑,師生共同討論解決疑難。

(1)良能:本能。

(2)信:誠,確實。

(3)顙:額。

(4)勢:外在的力量、形式。

(5)其性亦猶是也:人性由善變?yōu)椴簧频淖兓蚕襁@樣。

(6)乃若其情,則可以為善矣,乃所謂善也:從人的稟賦資質(zhì)來說,是可以使它善的,這便是我所說的性善。

(7)鑠:授、給。一說以火銷金為鑠,意為自外而內(nèi)。

(8)弗思:沒有去思考,了解。

(9)蓰:五倍。

(10)無算:無法計算,無數(shù)。

(11)天生蒸民,有物有則。民之秉彝,好是懿德:蒸,眾多。物,事。則,法則。秉,執(zhí)持。彝,常。懿德,美德。

3、學生概括各節(jié)主要內(nèi)容,教師點撥明確。

(1)孔子認為,人的本性是相近的,由于習染不同才相互有了差別

(2)孟子認為,人有良能和良知是因為仁和義是通行天下的。

(3)孟子認為,人無有不善,水無有不下,人的本性是善的。

(4)孟子認為,仁、義、禮、智是人本性具有的,探求就能得到它們,放棄就會失掉它們。

四、練習鞏固

1、掌握文中重點字詞。

2、總結(jié)文中特殊句式。

3、說說你對孟子提出的“良知”的理解。

4、思考:孔子說的“直”與孟子說的“良知”之間有關(guān)聯(lián)嗎?

5、討論:孟子用什么手法駁斥了告子“性無善無不善”的理論?

6、完成課后練習三,積累相關(guān)的通假字。

五、積累與應用

1、文言知識積累。

2、名句積累。

(1)性相近也,習相遠也。

(2)人性之無分于善不善也,猶水之無分于東西也。

(3)人性之善也,猶水之就下也。

(4)求則得之,舍則失之。

(5)天生蒸民,有物有則。民之秉彝,好是懿德。

六、教后感悟

[蘇教版《論語》《孟子》教案:專題二:人的起點 教案教學設(shè)計]相關(guān)文章:

1.論語選讀教案

2.小學新起點教案

3.名著導讀論語的教案

4.名著導讀論語教案

5.論語十二章教案

6.專題復習——仿寫教案

7.小學環(huán)保專題教育教案

8.論語十則優(yōu)秀教案

9.動人的北平教案

10.蘇教版《角》的初步認識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