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1、能體會安妮用生命記錄下的情感和思考,了解戰爭對少年兒童身心的傷害、摧殘,認識法西斯的罪惡。
2、能把握日記真實而直接地表達人物情感的作用。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 相關鏈接
1929年安妮生于法蘭克福,在她4歲的時候,她就生活在排猶的陰影下。那一年,希特勒上臺,在德國掀起迫害猶太人的浪潮。安妮的父親奧托弗蘭克被迫帶領全家遷居荷蘭。德國的排猶是全民性的,雖然有許多德國人不同意驅逐猶太人,但是在全民一致的行動浪潮中,這種聲音很微弱。安妮十三四歲,本當生活在陽光和歌唱中,但是為了躲避迫害和殺戮,她躲進了密室,失去了自由,能否活著走出密室,能否像普通姑娘一樣獲得幸福和愛情,安妮比一般女孩要考慮得更加迫切。她的性格,和她所處的環境有密切的關系。所以她對戰爭的觀察和思考要比同齡人更加深沉。
《安妮日記》從 1942年安妮13歲生日寫起到1944年8月4日被納粹黨衛軍發現時為止,是她13到15歲的心路歷程。法西斯剝奪了她在陽光下散步的權利,但是無法剝奪她夢想和思考的權利。課本所選的9則日記,除第一則是有關日記的說明,其余8則或記敘事實,或抒發感想,除了描寫苦難的生活,記錄所見到的戰爭,更多的是發自肺腑的情感和思考。文中對戰爭造成的種種罪惡,安妮對自由、和平的渴望,全都不加修飾地直接抒發出來。簡潔的敘述和恰當的議論相結合,鮮明地表明了作者的思想情感。
二、作者介紹、背景、重點字詞見《陽光課堂》44――45頁
三、檢查預習
1.給加線字注音。
藏匿( nì ) 執著 ( zhuó )
瞭望( liào ) 引擎 ( qíng )
肆虐( nüè ) 窒息 ( zhì )
懲罰( chéng ) 繃緊 ( bēng )
2.根據注音寫漢字。
呆 zhì ( 滯 ) kuì ( 匱 )乏
荒miù ( 謬 ) tuì ( 蛻 )變
雷tíng ( 霆 ) jiū ( 揪 )緊
bǒ( 跛 )腳
四、文本研習
1、在特殊的環境里,與常人不同,安妮把日記當作了自己的朋友,她曾這樣說:“沒有日記,也就無我。”并且,在日記中虛擬了一個“吉蒂”作為自己的傾訴對象。她為什么這樣做?
尋找對話對象,戰勝心靈上的獨孤。
2、安妮身處特殊環境,有著常人無法達到的思考深度。她對戰爭的觀察和描述,她對自由的渴望向往,她的苦悶和煩惱,都有點和十五歲左右的年齡不相稱,她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心理,為什么會有和年齡不相稱的成熟?
1929年安妮生于法蘭克福,在她4歲的時候,她就生活在排猶的陰影下。那一年,希特勒上臺,在德國掀起迫害猶太人的浪潮。安妮的父親奧托弗蘭克被迫帶領全家遷居荷蘭。德國的排猶是全民性的,雖然有許多德國人不同意驅逐猶太人,但是在全民一致的行動浪潮中,這種聲音很微弱。安妮十三四歲,本當生活在陽光和歌唱中,但是為了躲避迫害和殺戮,她躲進了密室,失去了自由,能否活著走出密室,能否像普通姑娘一樣獲得幸福和愛情,安妮比一般女孩要考慮得更加迫切。她的性格,和她所處的環境有密切的關系。所以她對戰爭的觀察和思考要比同齡人更加深沉。
3、安妮遭受了難以想象的痛苦,卻沒有想到過仇恨和報復,只希望人類永遠不再有戰爭。她為什么這樣想?她的日記里傳達了怎樣的情感?
她知道自己所遭受的苦難都是戰爭造成的,而報復只會增加仇恨,讓戰爭無休止地進行下去。安妮有自己的信仰和希望,她的日記傳達了對戰爭的憎恨的對和平的向往。
4、在第8則日記中,安妮這樣寫道:“戰爭不只是政客和資本家搞出來的,蕓蕓眾生和他們的罪過一樣大”安妮的這句話是否正確?
習慣說法一般是把戰爭說成“政客和資本家”的利益之爭。我們也習慣上把戰爭作為一小撮政客資本家出于私欲而造成的罪惡,而忽視了人民應當負的責任。這在安妮那樣具體的受害者看來,是難以接受的。把人直接趕進毒氣室或是對手無寸鐵的婦女兒童開槍,在一個城市制造幾十萬人的大屠殺,等等,都不是政客或是資本家親手所為,而是各個國家普通的勞動者,以及來自民眾的普通士兵做出的。
安妮作為納粹排猶的受害者,她的思考是深刻的。
補充資料:
德國和日本法西斯當政的時候,這些國家的工人和農民是支持政府的。1933年,德國150萬納粹黨人中,工人和農民黨員共50多萬,占到三分之一以上。在有組織的瘋狂屠殺猶太人的行動中,很多是來自德國社會底層的普通工人、農民和商人。
如果僅僅把戰爭罪惡歸咎于統治階級,就無法實現民族的反省,人民沒有反思,也就不可能有效地制止戰爭的再次發生。
補充資料:
德國著名作家艾米爾路德維希在他的《德國人:一個雙重歷史的國家》中談及二戰時說:“但是所有這些陳述,都沒有涉及德國人民應當負什么罪責。”“但是在國內深入一步追究這場世界大戰的罪責,就會直接指向德國人民。德國人民多年來以默許的態度對待這場罪惡,現在要想說成是無所事事的旁觀者,或無辜者,這是徒勞的!
補充資料:
同樣,在日本侵華期間的所有的燒殺奸掠,也都是普通日本人干的,日本人對那場戰爭不僅默許,而且積極地擁護并參與了侵略和屠殺。日本人民不是無辜的,他們也是施害者,對這場戰爭,他們也是有責任的。日本人民只看到自己民族經歷了戰爭苦難,而沒有深刻認識他們給中國和亞洲人民制造的苦難。
5、在所選的最后一則日記中,安妮寫道:“因為世界雖然這樣,我還是相信人在內心里其實是善良的!--對這句話該怎樣理解?
如果安妮以自己的遭遇就此提出人的內心世界是邪惡的,那也不符合作者的思想邏輯。安妮有自己的信仰,有自己的希望,她相信戰爭的罪惡必將終止,人民也將覺醒,從她的一家在逃亡前后所獲得的幫助,從反法西斯戰爭的進程,她認為正義能夠戰勝邪惡,善良能夠戰勝野蠻,這是很正常的。
拓展討論
(1)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愿望,安妮最大的愿望,是做記者或作家。那么,《一個人的遭遇》中的索科洛夫呢?《流浪人,你若到斯巴……》中的“我”呢?請想一想,這些普通人原來的生活是怎樣的,戰爭又是如何改變發他們的命運?
《遭遇》中的索科洛夫原本與世無爭,只想過安定的日子,然而全家死于炮火,只剩下孤身一人;《流浪》中的“我”雖然有點“另類”,但是,炮火奪去了他那握畫筆的手。普通人本來都有自己的人生設計,但是戰爭破壞了一切,包括他們最平常的夢想。
(2)曾有人批判《遭遇》,認為它“渲染戰爭恐怖,鼓吹和平主義”,你同意這種觀點嗎?為什么?請結合本專題文章,和同學交流你的看法。
“戰爭恐怖”不是“渲染”出來的,而是客觀存在,這種所謂“恐怖”更不是作家蓄意制造的。如果不讓人民知道戰爭造成的災難,就很難制止戰爭的發生。任何戰爭,最終的受害者都是普通民眾。所以應當維護和平,盡可能地防止戰爭的發生,通過其他途徑解決矛盾。
如果說戰爭永遠是一個黑色的主題,二戰無疑是其中最沉重的一筆。在針對猶太人那場慘絕人寰的屠殺中,數以萬計的猶太人被成批殺害的唯一的理由,就是他們是猶太人!在猶太人巨大的抗爭訴求中,美若仙童的安妮弗蘭克就是這其中的一脈細微而柔韌的聲音。戰前的安妮擁有田園般的夢幻童年,豆蔻青春的她宛若一朵盛開的花蕾,然而盛開的花蕾在納粹的牢獄里倍受摧殘。
五、閱讀遷移
靈魂的呼喚(節選)
--訪安妮故居
邁步穿過潔凈臨河的小街,我輕輕地走進了那座三層小樓。推開虛掩的書架,鉆過低矮的洞口,扶著窄窄的樓梯,緩緩地進入了安妮曾經避難兩年之久的故居“密室”,走進了安妮姑娘催人淚下、激人奮進的故事之中。
安妮弗蘭克姑娘是一個美麗的才女,但她短暫的一生并不幸運,很少幸福,她還沒有來得及品味少女花季的童真爛漫的人生幸福就早早地與苦難、不幸結下了不解之緣。是的,安妮也曾經有過幾年幸福的童年生活,那還是她很小很小的時候。
安妮1929年6月12日出生在德國法蘭克福一個富有的猶太人家庭,父親奧托弗蘭克手握一家公司總經理的重權,母親門當戶對,身居富家閨秀。此時,童真爛漫的安妮,朝夕幸福地蕩漾在父母親手筑起的愛河之中,當她年齡稍長,背上書包,跨進校門之后,迎接小安妮的依然是老師的關懷、同學少年的寵愛,小安妮無憂無慮、無牽無掛地天天在歡笑中長大。
但是,清晨的晴天不是全日的晴天,童年的幸福并非是終生的幸福。就在安妮剛剛吹滅四支蠟燭,祝福生日的歌聲剛剛落地不久,她,可憐的小安妮的命運開始邁入了不幸與苦難的人生旅程。這一年,祖國的上空平地卷起了一股震撼世界的黑色云團,狂人、惡人、罪人希特勒鬼使神差地登上了德國的政治舞臺,隨即罪惡的排猶浪潮席卷了全國上下。驚恐迷惘的小安妮偎依在猶太出身的父親的身邊,裹挾在逃亡潮流中,舉家遷居到鄰國荷蘭首都阿姆斯特丹,暫避兇險。
可是,時局的進一步惡化,使小安妮一家僅僅過了幾年平靜的日子,就又一次面臨新的痛苦的生與死的抉擇--荷蘭淪陷,被德軍占領,安妮一家被勒令立即出境。此時此刻歐洲已是炮火連天,戰火彌漫。何處是安生之處,哪里有立身之地?
走投無路的奧托弗蘭克毅然決定,不再逃亡,全家立即藏進自己營業樓上的附屬建筑閣樓“密室”中,因為這里面對運河,地處偏僻,閣樓深藏,不易發現?蓯、可憐的13歲的小安妮就這樣拉著父母那顫抖的雙手,與姐姐等八人偷偷地爬進了“密室”,開始了她刻骨銘心的兩年零八個月的“黑人”生涯,開始踏入了她人生苦旅的最后驛站。
走進了黑暗的閣樓,開始過上了擔驚受怕的生活,聽著窗外鶯歌鳥語、水響風吟的奏鳴聲,天真爛漫的小安妮多懷念往日那自由自在的生活啊,多珍惜昔日那童真好友的真情厚誼啊!
小安妮想念逝去的生活,小安妮懷念生活中的朋友,但最令她無窮回味的還是自己剛剛度過的生日。小安妮13歲花季的生日還是在密室外度過的,那天是6月12日,星期五,時鐘剛剛敲過六下,日思夜盼的小安妮就再也睡不著了,因為今天是她的人生又一個難以忘懷的生日。盡管荷蘭淪陷,時局危急,但慈父愛母還是在命運難卜之際,張開了久違的笑臉,盡其所能為安妮舉辦了個簡樸但又情深意長的生日慶典。天真的小安妮在親人送來的諸多生日禮物中,唯一珍愛的竟是后來伴她走完生命最后一息的粉紅色格子布面的日記本。這難道是命運,還是巧合?一個月后,小安妮就帶著這心愛的日記本和家人一塊躲進了這座昏暗的密室。蝸居于密室的小安妮,為了防止被外人發現,為了保全八條活生生的生命,不能大聲說話,不能發出任何聲響,不能點燈照明,更不能玩耍交友,他們必須立即對外抹殺自己的存在。暗無天日的密室生活,日復一日的無盡的期盼,對正是活潑好動年齡的安妮來說,簡直是一種難以忍受的人間地獄,壓抑、寂寞、苦悶和深深的憂郁像瘟疫一樣緊緊叮咬著安妮幼嫩的心靈。可是,堅毅懂事的小安妮,面對著這突如其來的災難,面對著生與死的考驗,面對著難以預料的種種折磨,她沒有陷入長輩們日深一日的長吁短嘆和爭執埋怨之中,而是勇敢堅強地捧出她心愛的日本,飽蘸著少女純潔滾燙的熱血,夜以繼日地揮筆寫著自己的心聲,自己的苦樂,自己的憧憬……
多才多情的安妮,在屈居密室的近千個日日夜夜里,思索著人生的種種苦難和不幸,憧憬著未來和希望。她用少女的雙眼,審視人生,審視自己,她以驚人的毅力和才華,記錄著生命。記錄著命運,嘔心瀝血寫下了幾十萬字的日記,樸實無華地真實記錄了她的孤獨和恐懼,表達了她對生的追求和期盼,對未來的向往和祝福。這里記錄的一句句、一行行、一篇篇是十幾歲少女心靈深處的呼喚,是發自肺腑的吶喊,是血與淚的控訴!
我又一次默默走到了安妮那微微泛黃的打開著的日記本前,透過她那時而工整,時而潦草的筆跡,透過那時而朗朗笑語,時而苦苦祈禱的心語,再次走進了安妮筆下那震撼靈魂的密室生涯,走進童真爛漫的少女心靈……她多么渴望長大成為一名偉大的作家,用自己靈巧的筆觸謳歌人類的光明、進步和幸福,鞭笞惡棍暴徒們的兇殘和罪惡;她多么渴望長大成為一名著名的歌星,用自己甜美的歌喉驅散人間一切烏云濁氣,讓金色的陽光灑滿人間大地;她多么渴望長大成人,做一個靚麗的新娘,與室友彼得相親相愛,比翼雙飛,同享人間之樂;她多么渴望早早結束這罪惡的戰爭,消滅民族歧視,世界和平共處,團結共進,做一個真正的堂堂正正的猶太人,當一個頂天立地的英雄兒女……
她渴望早早走出密室,追尋逝去的自由,每到夜深人靜之際,便迫不及待地爬起來偷偷收聽廣播,期盼著解放的盟軍早早兵臨城下;她渴望著快快長大,她曾在父親的房門上留下一道道深深的筆痕,記錄著她增長的高度。她在日記中寫道:“我就像一只被折去翅膀的小鳥,在一片黑暗中飛翔,卻碰在了囚禁她的籠子上。”但是呵,法西斯給予這位苦苦求生的可憐的小安妮的時間不多了,德寇已經高高地舉起了滴血的屠刀。在安妮寫完最后一則日記的八個月之后,在即將迎來二戰勝利的曙光前夕,小安妮卻悲慘地倒在德寇集中營的尸體中,永遠,永遠地告別了親愛的父母,告別了日夜廝守的密室,告別了罪惡的世界。多可愛的姑娘,多可憐的孩子,你何罪之有,你何該如此命運?你沒有害人,卻被人害。你沒有來得及享受人生的幸福歡樂,卻遭受了人間一切劫難不幸,你沒來得及實現自己的種種夙愿,就慘死在了罪人的魔掌中。你一定還有許多要訴說的話,但又能給誰說?你一定還有許多要做的事,但你又怎么去做呢?你還有許多要思索的問題,但思考了又將如何?安妮,親愛的姑娘,你是一個遭受迫害的靈魂,你是一個被驚恐籠罩的女孩。
安妮,可愛的姑娘,你是不幸的,但你又是幸運的,你用自己心靈撰寫的《安妮日記》已經出版,終于實現了你密室中的深深夙愿。它已經在數十個國家的人民中閱讀傳誦,每年又有來自世界各地的數十萬人在你的密室小屋參觀禮拜。你響亮的名字代表了人性、人權、民主的覺醒。你的光輝形象,為樂觀向上、不屈不撓的偉大精神,作出了最恰當的注解。你的不朽著作,為和平進步發出了震撼人心的呼喚,成為了人類文學寶庫中一顆璀璨的明珠。安妮,你是一位可親可愛的天才少女,你是一位用靈魂的筆與德寇搏殺的偉大戰士。
安妮,你不是曾在1944年4月5日的日記中這樣寫過嗎--“我希望在我死后,仍能繼續活著!卑材,盡管你只生存了短短的16個刀風劍雨的歲月,但你是偉大的,不朽的。
你如愿以償,你沒有死,你還活著,你繼續活在我們的心中。
1、 文中作者說“清晨的晴天不是全日的晴天”是什么意思?
形象地說明“童年的幸福并非是終生的幸!
2、“可愛、可憐的13歲的小安妮就這樣拉著父母那顫抖的雙手,與姐姐等八人偷偷地爬進了“密室”,開始了她刻骨銘心的兩年零八個月的‘黑人’生涯”中“黑人”是什么意思? 寫出了密室的昏暗,“黑人”的意思黑暗中生活的人。
3、作者為什么說“你是不幸的,但你又是幸運的”?
不幸是身世和遭際,幸運是從她身后獲得的
[安妮日記(蘇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1.高一安妮日記教案
2.安妮日記教學設計